第161章 只恨時間太短(1 / 2)

韃靼軍走了,殺向了大明。

穆卓兒來了,來和李青敘舊。

“對不起。”穆卓兒道歉。

李青苦嘆:“說這個還有用嗎?”

穆卓兒默然片刻,道:“我們要轉移了,這次韃靼部幾乎傾巢而出,為防瓦剌偷襲,我們只能提前轉移。”

“這是你們的事。”李青硬邦邦的說。

“嗯。”穆卓兒輕輕點頭,希冀的說:“我沒幾天好活了,就不走了,你能不能…陪我最後一段路?”

問題是你不放人,我帶著朱祁鎮也走不了啊……李青點頭:“可以。”

“謝謝你。”

~

京師。

朝廷無人可用之下,只能讓于謙負責防務。

對此,群臣是贊同的,舉雙手贊同。

于謙是跟他們不對付,但于謙是文官,文官掌軍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如今得償所願,如何會拒絕。

先例一開,對他們的好處太大了。

于謙早晚會退,到時候即便他們不在了,後輩人也能頂上來。

大明施行的是科舉制,但世襲依舊存在,朝中高官的子嗣,都可以直接進國學,不出意外都能混個小官兒噹噹。

若是運作的好,小輩再爭氣,達到父輩的成就並非不能。

此外,他們還善於投資,每逢科舉他們便提前和考生打好關係,用各種手段、渠道給考生送錢,供其花銷,算是提前結盟。

即便是後續沒考中的人,他們也會提供回去盤纏,結個善緣,萬一以後高中了呢。

這是明朝官僚體系的運作,且防不勝防,朝廷總不能把考生全羈押起來。

人家考生一口咬定銀子是自己的,你還能抓起來嚴刑拷打不成。

明朝文官勢大,也是基於此。

不過話說回來,其他朝代也沒好哪兒去,至少大明的科舉,做到了相對公平。

因為有密封線,以及謄抄兩種方式預防,使得作弊非常困難,除非洩題,但一般情況下,沒幾個人敢冒著夷族的風險幹這個。

基於文官集團未來的整體利益,于謙掌軍權,成了眾望所歸。

對此,于謙也很無奈。

先生一直致力於打壓文官集團,不讓文官掌軍,而最終,我卻成了推動文官做大的幫兇……于謙苦笑:“唉…萬事總難順遂啊!”

于謙舉薦過張輔,但所有人都反對,畢竟張輔弄丟了朱祁鎮,這種罪過是不能被原諒的。

事實上,張輔沒被治罪已經是極其幸運的了,朝廷萬不會再啟用他。

而朱祁鈺的絕對信任,使得於謙不得不頂上來。

京師的防務,邊關的防務,一下子全落在了于謙身上。

朱祁鈺也很夠意思,又是賞豪華宅院,又是賜尚方寶劍,恩寵無以復加。

畢竟,于謙是唯一在他沒有登基前,就為他說話,為他著想的人,他能登上皇位,也是于謙的功勞。

這點,朱祁鈺比他哥大方多了。

時間不等人,部署邊防多少有些來不及了,于謙只能把重點放在京師,整日衙門皇宮兩頭跑,家都沒空回。

日子一天天過著,于謙始終不敢鬆懈分毫,拼盡全力地準備著。

……

京師忙得熱火朝天,草原上的李青卻是悠閒自在,整日好吃好喝,要麼就是和穆卓兒聊天敘舊。

不過,他並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他也想回京師。

儘管以他七品都給事中的級別,並不能直接主持大局,但至少可以給於謙提供幫助。

在這兒什麼也做不了,甚至連京師如何,他都不知道。

這種心中沒底的感覺很不好。

“你在為大明擔心?”穆卓兒問。

“是啊,這樣對雙方都是一種殘忍。”李青嘆道,“真希望雙方能拋下成見,和諧共存。”

“人心中的成見宛若大山,又豈會輕易拋下。”穆卓兒道,“你太理想化了。”

李青道:“其實還是可以的,在始皇帝以前,中原有七個國,說著不同話,用著不同的文字,但最後還不是統一了?”

穆卓兒卻不這麼認為,“草原廣袤,大明雖強,卻也無法以武力征服,我們和你們不同,你們講究安居樂業,我們講究自由自在,

只要有水草豐美的地方,紮上帳篷就是我們的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