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鳳歸(2 / 3)

她全都畫了下來。

二鳳皇帝接過這張畫,看了半晌,這像是一座學堂,但又完全不是他曾經見過的學堂。

他抬起頭:“既然是學堂,那在講什麼?”

姜沃認真道:“老師在講一千三百年前的貞觀年間門。”

“一千三百多年……”皇帝先是一怔,下意識重複了一遍,然後雙眸愈亮:“好!若真如此,可見千載後華夏依舊!”

依舊在學華夏之史,必是家國長存!

姜沃望著皇帝的欣悅:是啊,陛下,千年後,我們依舊坐在教室裡,學習著中華歷史,學習著您開創的貞觀之治,感慨著懷念著那個大唐。

接下來,皇帝根本沒有問起她夢中,千年後世人如何評價他,評價貞觀一朝,反而直接篤定道:“千年後人讀我國史,必覺鴻勳茂業粲然可觀!”[1]

這便是二鳳皇帝的自信與魄力,他從未懷疑過自己一手打造的功業,正如大唐之氣度,從來自信睥睨磅礴大氣。

姜沃重重點頭:“是,千載後世人依舊稱頌貞觀。”

她望著眼前哪怕霜雪覆鬢,也依舊不改如日亮烈的帝王:“後世皆仰陛下是千載難逢的明君。”

皇帝聞言絲毫沒有猶疑,他慨然一笑,意氣風發神采煥然:“朕自如是!”

**

這一年天兒熱的很早。

才三月裡,便熱的人有些煩躁。

太子上書,請皇帝儘早移駕翠微宮避暑。

皇帝允准。

然而就在聖駕準備啟程的前一日,衛國公之子李德獎入宮求見太子。

衛國公李靖病重不起,府中已將棺槨齊備。

李德獎告退後好久,李治還坐在東宮的書房不肯出來:怎麼偏偏是現在,怎麼又偏偏是衛國公?

衛國公李靖,從秦王府至今,追隨皇帝三十餘年。

皇帝曾將三軍之任,一委李靖。

也就是這幾年衛國公年老,才少上戰場,從前他帶兵出征時,便是無可爭議的三軍統帥,李勣、李道宗、柴紹、薛萬徹等將領,悉數聽命。

李治深知,衛國公是隨父皇打天下戰功赫赫之人,在父皇心中分量極重。

他重病垂危,李治自知該去稟告父皇,可他又實不想去,不想讓父皇再面對一次重臣過世。

李治獨坐了好久好久,直到日暮西斜才起身往立政殿去。

**

皇帝到衛國公府時,並沒有帶太子。

這些年衛國公李靖極少再上戰場,甚至極少出府,只是閉門謝客連親友都少見,並不只是因為年老病弱——也為著,貞觀十七年,李靖的長子李德謇也牽扯到了太子承乾謀反案中。

只是不如侯君集等人罪證分明,不過是與他們私交過密而已。

看在衛國公的面子上,最終是判了流放。

自那後,李靖便幾乎不出門了。

為此,皇帝今日便沒有帶太子過來。

*

皇帝坐在李靖的病榻之上,看著他病到有些脫形以至於陌生的病容,不免想起了房玄齡去前的樣子。

隨朕治天下者,隨朕打天下者,終皆先朕而去。

李靖對皇帝行的不是臣子見陛下之禮,而是軍中之禮。

他也不似房玄齡臨去前,有許多放不下的朝政要說與皇帝——畢竟自從貞觀九年滅吐谷渾以來,他已經很少再上戰場了。而且他也親眼看著這些年皇帝收高昌,敗高句麗、覆薛延陀、滅龜茲、警西突厥……

又有什麼他死前放不下要囑託的呢?

陛下已令四夷賓服。

李靖說起的是三十多年前的舊事,是他入秦王府的舊事——

當時李靖還在隋朝為官,高祖李淵在意欲起兵反隋前被李靖看破,作為隋朝官員,李靖是準備去向朝廷告發李淵意圖謀反的。無奈當時天下已亂,道路阻塞,李靖想最後效忠一把隋朝,卻連隋煬帝都沒找到。

偏生李靖也好生倒黴——他沒找到隋煬帝,李淵找他倒是一找一個準!李淵起兵攻克長安後,就把李靖逮了個正著。

李靖想起當年刀懸於頭頂:“當時臣以為必死,只好痛呼壯志未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