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擴大相權(2 / 2)

強勢的宰相甚至能夠稱得上是副天子。

果然即便是呂雉也遲疑道:“公子辰,朕未嘗聽聞君主不握有權力而能夠安坐王位的。

這天下不是所有的臣子都像是洛氏這般忠誠,朕以為再擴大相權是不妥的。”

洛辰聞言回道:“太后,君主的精力是有限的,而國中的事務卻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精力去管理無限的事務,那是一定會失敗的。

一日有十二個時辰,那些勤政的聖王有六個時辰在處理政務,但是大多數君主處理政務的時間甚至只有三個時辰。

不提那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假如一件事務需要一刻鐘來解決,那麼一天所能夠解決的事情是二十四件,這天下的事情何止兩千四百件呢?

如果丞相的權力過小,那就要事事請示,這樣效率就一定會變慢,不利於國家政策的實行。

相制正是因為君主一人無法處理政務才出現的。”

這麼一算就非常的清晰,呂雉當然清楚一刻鐘處理不了一件事,很多君主甚至一件事都要琢磨很久,大多數都按照慣例下面直接在做。

“您說的是對的,政務的繁雜不是君主一人所能夠面對的,應當給予宰相足夠的權力。

但是如何防止宰相篡權呢?”

在春秋時期,宰相篡權奪取君主權力的可不僅僅是一家諸侯國。

洛辰微微笑道:“國之大事,在戎在祀。

國家真正的大事,不在於宰相所處理的俗務,而是祭祀和戰爭。

政務是這世間最繁雜的事務,辰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有史以來八成左右的君主都沒有能力去處理。

但是戰爭卻不一樣,這是一種極其重要,卻遠遠比政務要簡單的事情,因為軍隊的本質是威懾。

政務需要一條條的政策,而軍隊只需要放在那裡。

君主有軍隊,宰相沒有軍隊,君主就安穩了。

始皇帝設定太尉,與丞相同級,作為武官的最高,但是又不常設。

在辰看來這是沒有必要的,應當規定皇帝為軍事方面的最高主官。

即,不僅僅高階將領由皇帝任命,即便是中級將領同樣要經過皇帝的親自任命,皇帝應當定期召見這些中級的將領。

立下大功的將領則為他們佩相印,軼比丞相。

畢竟能走到這一步的將領身上定然都有徹侯的爵位,只要君主願意為他們加封,沒有人不願意,從此他們就是您的近臣。

而且您不需要擔心,即便是相權擴大,終究有君臣之別,不可能過君主,只要您控制著高階官員的任命,這隻能是一種防止大漢出現昏庸之君的制度。”

洛辰這番話進言了三件相互聯絡的事情,即加大宰相的政務許可權,削弱外朝的軍隊人事權,武官的頂點是文職。

呂雉自然聽懂了,洛辰對制度設計的核心就是“對朝堂強文抑武,對皇帝抑文強武,對宰相則控制其結黨營私的能力”。

皇帝和宰相各司其職,這樣就可以讓朝廷順利的運轉起來,不會因為皇帝的瞎操作對國家根基造成損壞。

洛新望了自己的弟弟一眼,心知洛辰真正的目的就是擴大相權,至於削減外朝軍權根本就是虛言,這玩意不是想削就能削的。

洛氏一直以來都更加註重政務方面的人才,比如說文宣二公這樣的天才,像武公這樣的當然評價也很高,但還是不如文宣二公。

呂雉沉吟了片刻,說道:“朕以為丞相的許可權的確是需要擴大,現在天下疲敝,事務極其繁雜,理應交予丞相足夠的權力。

裁撤太尉同樣可以,但是大將軍應當保留,作為獎賞,相印不可以輕易示於人,等到天下安定可以按照公子辰的方法嘗試。

公子辰還官制一併道出,朕將會在過幾天的朝會上公佈。

朕攝政天下,是該有一番新的氣象。”

洛辰講,呂雉和洛新聽,從午後一直說到晚間,即便中途不斷上水,洛辰還是口乾舌燥。

“朕今日聽君一言,大漢百年社稷安定。”

殿門之前,呂雉感慨的對洛辰說著,“三日後的大朝會,您也來參加,天下人該見見您這位洛氏的俊傑。”

————

皇權與相權的爭奪是世界古代政治永恆的主題,秦王朝實行了一種極端的、極其依賴君主個人能力的君主專制制度,在這種制度崩毀之後,漢王朝的官僚開始嘗試探索新的國家治理制度。

在呂后攝政時期,一種維護中央集權,但卻迥異於秦王朝君主專制的制度出現了,這種制度直到現在還具有極其進步的意見,在這套制度的支撐下,漢王朝得以快的強盛起來,並延續了較長的國祚。

接下來筆者將會用大量的篇幅來介紹這套制度的核心。——《漢王朝興衰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