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維特》引起的爭議

對於《維特》的爭論,實際上還在小說正式面世之前就已開始了。首先讓我們來聽一聽小說所涉及的兩位當事人的反應。1774年小說正式推向市場之前,歌德從印刷廠拿到第一批書之後,立即分別給夏綠蒂和凱斯特納各寄了一本去。歌德在給綠蒂的信中,希望她好好招待一個很像他的朋友"他的名字叫維特"。綠蒂讀了小說深受感動,勾起了她對往事的甜蜜的回憶,凱斯特納則怒不可遏。他給歌德的信中說,維特像現在這個樣子,他感到很不是滋味,並責備歌德沒有良心,肆意糟蹋了"那些現實中的人",歌德"借用了他們性格特徵的人"。

凱斯特納的信歌德難以理解,也使他感到震驚。他給朋友造成了痛苦,使他心裡很不安,就給凱斯特納夫婦寫了一封既是安撫、又是辯解的信,歌德深信,結果將證明凱斯特納的擔心是"過分誇張了",他認為"小說中事實和虛構的摻和是無害的"。

《維特》面世後所引起的轟動是空前的,歌德一舉成了當時文壇上最最耀眼的星星。人們創作了大量詩文和歌曲獻給維特,報刊上發表大量評論文章,人們通訊中談得最多的也是這部小說。這時凱斯特納也不得不承認,小說畢竟是小說。幾個月後,1775年初,《維特》的第一個法文譯本出版了,緊接著又出版了多個譯本,一向傲慢的法國人也給予這位盧梭的門徒以熱情的歡迎和衷心的敬意。隨後各種歐洲文字的譯本迅速出現。在戰場上善於呼風喚雨的拿破崙皇帝竟把《維特》讀了七遍之多,遠征埃及途中還帶著這本小說。狂飆突進運動作家對《維特》表示熱烈歡迎。詩人舒巴特讀了《維特》"心都溶化了,胸口怦怦直跳,狂喜而痛苦的淚水滴滴嗒嗒直流",他勸讀者"自己買一本《維特》來讀,並要用心來讀"!他自己"寧肯終生窮困,一輩子睡乾草,飲清水,吃樹根,也要來體驗一下這位多情善感的作家的心曲"。海因澤和克勞迪烏斯對此也有同感,倫茨、克林格、瓦格納、畢爾格等作家也熱情地對小說加以讚揚。席勒深刻地分析了維特的悲劇,他說:"一個人物以熱烈的感情擁抱一個理想,並且逃避現實,以便追求非現實的無限;他不斷地在他身外尋求他永遠在他自己的天性中所破壞的東西;他覺得他自己的夢想才是唯一現實的東西,他自己的經驗無非是永久的束縛;他把自己的存在看作是束縛,應當把它粉碎,以便深入絕對的現實。"席勒接著寫道:

有趣味的是看到,凡是滋養感傷性格的東西是以怎樣愉快的本能聚集在維特身上:狂熱然而不幸的愛情,對自然美的敏感,宗教的情操,哲學沉思的精神,最後為了不忘掉任何一點,還有莪相的陰暗、混沌和憂鬱的世界。如果再加上,外部世界在這個苦痛的人看來是怎樣不親切,甚至是怎樣敵對,他周圍的一切事物怎樣聯合起來要把他趕回他的理想世界,那末我們就看不出這樣一個性格有任何可能性從這個圈子裡把自己挽救出來。

威廉·馮·洪堡1789年5月30日給他的未婚妻卡羅琳娜·馮·達赫勒登的信中說,一天晚上他在朋友桌上看到《維特》,一拿起來便放不下手,一口氣讀到天亮。信中他除對小說的內容和思想讚不絕口外,還特別讚揚小說的"語言是如此真實,如此樸實,如此感人,如此讓人著迷"。

啟蒙運動作家,如萊辛、克洛普施托克、維蘭德等文壇宿將一方面讚揚歌德的才能,但由於浸透著狂飆突進精神的《維特》體現了與啟蒙運動不同的世界觀與美學理想,所以啟蒙運動作家對《維特》也多有責難。萊辛於1774年10月26日給約·埃申堡的信中認為,小說應該有個"簡短而冷靜的結束語",指出讓維特自殺是個"下策",會對青年人產生有害的影響,並認為最後應加上個短短的尾聲,而是"越寫得憤世嫉俗越好"。

對《維特》的激烈反對和惡毒攻訐主要來自封建統治者和道貌岸然的天主教會。封建統治者把《維特》視作"淫書",詛咒小說的作者"該遭天雷轟"。當時德國的一些邦國對《維特》下了禁令,如在萊比錫,書尚未印出就遭禁止,說《維特》在為自殺行為辯護,並鼓勵自殺,會導致青年人,尤其是弱女子的墮落,市議會還規定,對有這本書的人要課以16個塔勒的罰金。在義大利的米蘭,小說一出版就立即被沒收並加以銷燬。丹麥政府認為,《維特》是一本邪惡的書,它不僅危害基督教,而且也危及市民優良的道德風尚,因而於1776年也把《維特》列為禁書。漢堡主教戈茨認為,《維特》挖掉了全部道德的根基,美化通姦與自殺,他要求"徹底根除這部廣為流傳的毒草"。英國德比郡主教勃里斯託勳爵1797年在耶拿會見歌德時,罵《維特》"是一部極不道德的該受天譴的書",責備歌德不該用這樣的書來引誘人去自殺。歌德當即給予迎頭痛擊:世間有些大人物用大筆一揮就把十萬人送到戰場,其中就有八萬人斷送了性命,要他們互相慫勇殺人放火和劫掠。你對這種大人物該怎麼說呢?在看到這些殘暴行為之後,你卻感謝上帝,唱起《頌聖詩》來。你還用地獄懲罰的恐怖來說教,把你的教區裡孱弱可憐的人們折磨到精神失常,終於關進瘋人院去過一輩子愁慘生活!還不僅此,你還用你們的違反理性的傳統教義,在你的基督教聽眾靈魂裡播下懷疑的種子來毒害他們,迫使這些搖擺不定的靈魂墮入迷途,除了死以外找不到出路!對於這一切,你對自己該怎麼說,你該受什麼懲罰呢?現在你卻把一個作家拖來盤問,想對一部被某些心地偏狹的人曲解了的作品橫加斥責,而這部作品至多也不過使這個世界甩脫十來個毫無用處的蠢人,他們沒有更好的事可做,只好自己吹熄生命的殘焰。

《維特》問世以後,各種改編本、抄襲本、仿製本、諷刺摹擬本大量湧現。最為可笑的是德國作家克·弗·尼柯萊寫了一本《少年維特之歡樂》的書,書中主人公用灌了雞血的手槍自殺,雖然血流滿面,卻並未喪命,綠蒂感動之下便與他結成眷屬。歌德在書信中和一些短詩中表達了他對此公的惱怒。

歌德"像鵜鶘一樣,用自己的心血哺育了"《維特》之後,②像是在神父面前作了一次懺悔,了卻了一段情緣,把自己"從暴風雨似的心境中拯救出來",感到心情輕鬆、自由和寧靜。《維特》的作者歌德此時名揚四海,年輕的魏瑪公國的卡爾·奧古斯特公爵慕名派宮廷侍從把他請去,26歲的歌德於1775年11月7日到達魏瑪,進入公爵的母親安娜·阿瑪莉婭建立的"繆斯宮廷",開始了他生活中的新旅程。此後歌德思想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創作方法和風格起了巨大變化,不再一味聽憑感情的宣洩,而是以古希臘羅馬藝術為榜樣,追求寧靜、純樸,主張感情與理智、理想與現實、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以實現古典人道主義理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