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東海倭人(1 / 4)

建武三年,皇帝楊佑,命工部侍郎宇文悌開鑿運河,自西苑引谷、洛水達於黃河,自板諸引河通於淮。

建武四年,運河完工,連線黃河與淮水,史稱“通濟渠”。

建武十三年,宇文悌,遷將作大匠,升工部尚書,任營東都副督,負責營建新都洛陽。

--《北朝周史》

倭在中原東方大海,依山島為居,凡百餘國。

--《天下地理圖志》

北周與南陳,大致以淮水為界,南北而治。

北周的徐州直面南陳的揚州,為戰略要地,更是周、陳海上水軍戰力比拼之所。

是以青州東萊郡蓬萊縣建造的船隻,多數開往徐州東海郡朐山縣。

李燁這次搭乘的正是一艘巨型樓船。

而負責這艘樓船的是徐州軍的一名折衝都尉陳啟稜。

他三十出頭,身體壯碩,面板粗糙黝黑,一看就是常年在海上風吹日曬,並且身經百戰。

要不是出身微寒,最少也是郎將了。

這雖然不是李燁第一次出海,但是是頭一次遠途海上航行。

海上的風景自是不必說了,碧海連天,一望無垠,令人心曠神怡。

可是看多了也就不稀奇了。

在船上的日子,還是比較閒暇的,李燁便在船上四處走動,瞭解整個船隻的構造。

陳啟稜雖然不知道李燁的身份,但是能讓青州右屯衛大將軍王偃師帶話囑咐照顧的人,想必來頭不小。

陳啟稜不是曲意逢迎之人,可也不會輕易得罪人。

是以李燁在船上可以隨意走動,而且待遇頗高。

作戰用的樓船一般分三層,第一層為廬,第二層為飛廬,最上層為雀室

樓船第二層是飛廬,負責船隻行駛和指揮作戰的地方。

李燁就在第二層的艙室裡,和陳啟稜探討一些水軍的問題。

“陳都尉,聽說南陳的水軍比我們北周要強大一些,果真如此嗎?”

“其實兩國的船隻種類,船隻數量相差不多。

只是南陳江河縱橫交錯,水網密佈,是以南方人善水,兵員充足一些。

而咱們北周善水者少。北周十二個州,只有幽州,青州,徐州臨海。

是以他們的水軍是強過我們一些。”

“那北周除了青、徐兩州之地,還有其他水軍嗎?”

“自然是有的。豫州就有一支最大的內河水軍,掌軍的是南陽盧家。李公子應該知道南陽盧家吧?”

陳啟稜這也是在探李燁的口風。

李燁卻沒有回答,只是盯著遠處的海面,因為他現那裡出現了幾個黑點。

於是便提醒道:“陳都尉,好像有幾艘船在朝我們駛來。”

陳啟稜和一眾軍卒可沒有李燁的眼力。

過了一會兒,他們才順著李燁指著的東北方向,現了不少黑點在逐漸向這邊靠近。

再靠近些後,李燁觀察到遠處船上人的打扮與漢人不同。

“陳都尉,那些船上之人打扮與我們不同,應該不是我們漢人。”李燁再次提醒道。

“極有可能是倭人。近些年他們經常在沿海劫掠來往船隻。”陳啟稜說完,略一思索,下令道,“傳令,全體戒備,打旗語,讓他們離開。”

李燁有些意外地問道:“倭國不是在東瀛海中彈丸小國嗎?歷朝都是稱臣朝貢,怎麼敢劫掠我水軍船隻?”

陳啟稜解釋道:“李公子有所不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