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制授太史令(2 / 6)

皇帝疼愛幼子,原本將幷州給幼子就是希望他過得富裕舒坦。對於礦產歸屬於晉王,皇帝都是許可的。

從前也無事,偏生就在貞觀十八年,晉王被立太子一年後,幷州接連發生了三四次炸礦事。

李治便到太史局請她算一算,是新開的礦日子不佳,所以風水不利,還是……人為。

有人故意行此事來誣太子無德,以至於有礦塌地動的惡兆。

李治難得蹙眉:“姜太史丞這裡算著,我也已經請英國公派親衛回幷州去查此事了——若是天災也罷,需得好好生撫卹礦工的家人,多與些錢財令他們安度餘生才是。”

畢竟礦工多是青壯年男人,還常是一家子父子兄弟搭夥來做工,一旦礦中出事,家小很難度日。

李治臉色發寒:“但若是人禍,我便只好請人去填礦償命了!”

*

不過姜沃的卦象和李勣的親衛傳回來的訊息,結果都是一樣的:是意外。

李治鬱悶愁苦了:他才做了太子就有此惡兆——開礦坍塌不是罕見事,但一年內塌了三處礦,而且都發生在他的幷州,難道真是天意?

姜沃見他愁悶,忽然想起一事:“敢問太子,這三處驟然炸了的礦,是什麼礦?”

李治還真是被問的一怔。

家裡礦太多就是這點不好,他握著的銅鐵金銀礦都有,乍一問還有點怔。好在他記性甚佳,很快就想起來了。

“是……都是煤礦。”

姜沃立刻就懂了:這確實不是人為,這是哪怕在現代施工,若是行為不當,都會產生的瓦斯爆炸!

且說,姜沃是到大唐來之後,才分的清楚,什麼是煤、什麼是炭。

來自現代社會,不但讓她有些五穀不分,對於‘煤、炭、礦石’這些,更是隻有模糊的概念。她見到的只是工業的產品,而非這些最原始的礦石。

蜂窩煤都是她小時候見過的最原始取暖之物了,還是從老家見到的。當時她站在一旁想研究下神奇的‘夾蜂窩煤生爐子’,都被媽媽抱走了。

直到到了大唐,過起了‘燒炭’的日子,才知道煤炭的區別。

粗略來說,所謂‘炭’,就是用木材燒製成的,有些還要再新增竹粉等燒製,才能燒出好炭,不似直接燒木頭那般起煙,上好的炭,便是沒有濃煙嗆人。

也就是說,要炭就總要伐木的。

怪道曾經關中也是沃土千里,但人口增多伐木無度後,最終成為了黃土高原。

而煤卻是礦產,是天然形成,可以從地下開採出來的資源。只是礙於開礦技術的限制,雖說從漢代就有了‘採煤’的記錄,但燒煤取暖一直都屬於小眾方式。

直到隋唐,煤才漸漸用的多了起來,而一直到宋朝,煤才徹底取代炭成為主流,號稱‘家家石炭(煤),無一用薪(木材)者。’

於是此時大唐正處在剛開始研究開採煤礦的時代,在煤礦的辨識與選擇礦井位上,都還比較落後,只能開採極接近地表,甚至已經露出‘黑炭’來的煤礦。

那麼,對煤礦開採中可能會發生的瓦斯爆炸,自然是很難有認知的。

想來幷州最近剛發現了新的瓦斯含量高的煤礦,所以才會頻頻出現爆炸事故。

“姜太史丞想到了什麼嗎?”

李治見她問過是煤礦後,久久不語,陷入了沉思,就忍不住開口問詢。

這件事實在令他焦心。

不光是為了那些‘太子德不配位,才有地動災殃’的流言蜚語。更為了,那一次次炸礦,死的是一條條人命啊。

皇帝從小就教導每一個兒子,將來到了封地要愛民如子。如今李治做了太子,天下就是他的封地,天下子民自然也都是他的。

這樣不明原因的一次次礦井塌陷與死亡,若能避免就好了!

姜沃抬頭對上太子罕見流露出焦慮的臉色,點點頭:“殿下,我有些思緒,但還需要幾日時間,去試一試。”

送走了李治,姜沃就拿著剛攢夠的籌子,買下了那本《古之燔石記——順應時代的安全化煤石燒製、火藥製備》

她看著這個長長的名字:起初她並沒有在意前半段,只在意後面的火藥製備,然後有些心疼系統把這本書定價這麼高,居然比醫書還要高。

可現在,她忽然意識到,系統是一分籌子一分貨。

這本書賣的這麼貴,不只因為安全的火藥製備珍貴——畢竟火藥的基礎方子在此時已經初步形成,在歷史上,晚唐時,火藥就應用在戰場上了。

姜沃意識到自己之前是有點買櫝還珠了:這本書真正昂貴之處,可能並不在火藥的製備上,而在前半段,安全化煤石燒製!

她買下了這本昂貴的書。

心痛!

哪怕在心裡告訴自己這是必須買的,而且現在就火燒眉毛急等著用的知識,但當錢幣流出去的‘嘩啦啦’聲音,並且伴隨著系統的‘扣除一千權力之籌’的提示響起,姜沃還是忍不住捂住了心口。

媚娘進門的時候,就見姜沃捂著胸口,不由一驚。走近一看,還見她眼底甚至有點隱約的淚光一閃而過,忙握住她另一隻手試試溫度:“怎麼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