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久違的五位宰相齊聚(2 / 2)

小說:武皇第一女官 作者:顧四木

雖說沒有真正的‘驗光儀’,可以測量標準的近視和散光度數,磨出相應的凹透鏡片來。

但好在,花鏡不需要特別精準的度數。

姜沃對照著系統內的書看過去——人五十歲左右就可以帶一百度花鏡了,年齡每長十歲,還可以依次加個一百度。

花鏡最後的選定,主要是以個人試戴的感覺為主。畢竟每個人看近物的習慣距離也不一樣。

其實人到四十歲就會開始出現眼睛的老化現象,到了六七十,若是日常看文字多的人,不戴花鏡就很難受了。

很多時候只能把文字舉的遠遠的看,而且看久了就疲勞頭疼眼疼。

像辛侍中這種常看賬本的人,真是飽受折磨。

因而他此時笑著對劉仁軌極力推薦:“姜相那城建署裡的水泥製品也好,玻璃製品也好,我原來從沒想過要買的——都是冤大頭才買呢。”

“但這花鏡不一樣啊,著實需要!”

“劉相也來一副。放心,姜相人很好的,給咱們這些宰相,都會少收一點錢。”

姜沃:……那是少收一點嗎?辛侍中的花鏡她就收了五貫錢好不好!這都不是打個骨折了,完全是收了九牛一毛的錢啊。

在座宰相中,劉仁軌年紀最大,自然也受此視近物模糊困擾最重。

他試帶了一下辛侍中的,哪怕度數沒有那麼合適,也頓時覺得眼前一清,平時看公文上小一些的字就費勁的不得了,此時卻覺得舒服多了。

很好,有這等好東西,他能再多幹十年!

劉仁軌迅速跟姜沃預約了今日會後就去城建署,然後又問道:“姜相眼神倒好,不需要帶這鏡子?”

姜沃笑眯眯搖頭:我不需要鏡子,我有掛。

*

裴行儉有條不紊的將安西鄯州、吐谷渾和碎葉川三處戰事,與劉仁軌交代明白。

吐蕃贊普驟亡,之後內亂一片,互相滅族等事,則換了王神玉來說:此事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後,則有姜沃跟劉仁軌講起吐蕃求和事——

既然是求和,當然要拿出‘求’和的態度來,認錯稱臣朝貢這些都是應有之義,不必再說。

此番吐蕃更要送‘質子’進長安,其中除了吐蕃王族血脈,更有欽陵的親子弓仁,以及吐蕃王后赤瑪倫母族的子侄。

大唐不嫌質子多,都養的起。

議事廳裡也掛著大唐輿圖。

姜沃就起身指給劉仁軌:“劉相請看,如今吐蕃跟大唐再無接壤處!”

原本這些年,吐蕃一直南征北戰,把周圍諸如羊同、党項及諸羌等部都收歸己有,極大拓展了疆域後,雖說中間依舊有吐谷渾擋著,但吐蕃在鄯州、涼州、松州等幾州,還是跟大唐接壤的。

有接壤,就有摩擦,就有諸如鄯州之戰一樣,突如其來被入侵的可能。

然而現在,俱無接壤之地!

姜沃挨個講過去:在吐蕃內亂之前,被文成拿下的大將曷蘇就帶著貴川部叛出吐蕃。

而在吐蕃王城那兩番血洗之後,一時吐蕃朝局紛亂如絮。哪怕大唐,對周邊部落的羈縻統治都不能做到如臂指使,何況是吐蕃這種鬆散的統治。

吐蕃一內亂,很快就有原羌蠻部首領昝捶趁機叛出吐蕃,投奔大唐,被朝廷嘉獎安置在巂州。接下來便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吐蕃周邊的部落紛紛‘跳槽’:原羊同部、党項部首領也隨之叛離……

別說吐蕃撫平這次內亂後的傷痛且得幾年,便是將來內政平定了,想要再接觸到大唐,還得重新通關!

可以說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姜沃給眾人唸了文成的最後一封奏疏:是她作為大唐將軍兼使臣,旁觀了吐蕃新贊普的繼位。

說來,赤瑪倫這一番操作,倒是讓幼子坐穩了贊普之位——畢竟噶爾氏也沒有餘力去扶持其餘的王室了。

現在邏些城內,便是沒廬氏,和元氣大傷的噶爾氏互相制衡。

在繼任典儀後,文成再次作為冊封使,代表大唐冊封吐蕃贊普為西海郡王。這也是曾經太宗皇帝冊封過鬆贊乾布的爵位。

因贊普年幼,是由赤瑪倫代為接旨。

“西海郡王。”王神玉聽過後,還道:“跟東邊新羅王金仁問繼承的樂浪郡王,還挺對稱。

不是海就是浪的。

既然說起了樂浪郡王,說起了新羅,眾人又一起看劉仁軌,等著他講遼東之事。

劉仁軌一句話就讓在座眾人明白了。

他篤定道:“從此,新羅之地一如百濟。”

懂了,怪道劉相一去半年多,比裴行儉回來的還晚,看來是修理的明明白白。

之後劉仁軌才詳細說起遼東事。

而姜沃看向掛在牆壁上的輿圖——

至此,東西俱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