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朝議合葬(1 / 2)

根據竇氏家譜記載,皇太后竇妙的家族,可以追溯到夏朝少康時代。

西漢初,清河郡觀津的竇漪房成了漢文帝的皇后,自此竇家開始顯赫起來。

從竇漪房開始,竇家經歷了武帝抗擊匈奴的熱血激昂,又經歷了燕然勒石的輝煌成就,最終卻栽倒在與宦官的權力鬥爭之中,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伴隨著皇太后竇妙的駕崩,這個伴隨了漢朝三百多年的竇氏家族,也徹底淡出人們的視野。

俗話說人死如燈滅,依照舊制,竇太后既然病逝,朝廷好好安葬她即可。

但十常侍中的曹節和王甫,卻不這樣想,他們依然積怨竇氏,以衣車載太后屍,放置於城南市舍數日。

曹節王甫甚至還蠱惑天子劉宏,欲用貴人禮殯竇太后。

劉宏雖然年幼,但也不傻,他委婉地拒絕道“太后親立朕躬,統承大業。《詩》雲:'無德不報,無言不酬'。豈宜以貴人終乎?”

曹節等人見此計不成,又開口蠱惑道“陛下,本朝有慣例,罪惡深重之人,死後是不能和先帝合葬的!現在竇家罪惡如此深重,太后怎麼能和先帝合葬?不如將太后葬於別處,而以馮貴人配祔。”

劉宏猶豫了,竇家的罪名是他認定,若是將竇太后與桓帝合葬在一起,豈不是與禮不合?恐怕會遭來天下人的非議。

於是他便詔令百官公卿來德陽殿召開大朝會,商議竇太后與桓帝合葬一事。

不過

他不想參與這事,而是令中常侍趙忠監議。

太尉李鹹聽聞此事,也不顧正遭受病痛折磨的身體,扶輿而起,捧椒自隨。並對妻子說“若皇太后不得配祔桓帝,我就不會活著回來了。”

李鹹來到大殿時,他已經算是最後一個到達的人。

今日事關重大,百官公卿,無一缺席,司空宗俱和司徒許栩以及其他九卿都起身相迎。

趙忠身為天子劉宏的代言人,此刻正站在德陽殿正中,心中有一股說不出的暢快感。

他十分清楚天子劉宏心裡的底線,不在乎最後結果,只在乎自己名聲。

其實曹節王甫等人之所以這樣做,一是為了報復竇家,二是藉著竇太后的事情,震懾百官,其三就是看一看朝中大臣們的態度,還有沒有敵對勢力。

自太傅胡廣去世後,他們的所作所為愈肆無忌憚。

以前還擔心竇太后東山再起,這下連竇太后也病逝了,讓他們恨不得仰天長嘯。

相對於曹節和王甫,趙忠自己的勢力還很弱小,不足以與他們抗衡。

因此這次朝議,趙忠也想趁機尋找值得拉攏的物件。

太尉李鹹的到來沒有改變大殿裡安靜的氣氛,官員互相觀望了很久,沒有人肯先言。

趙忠看著眾人,露出一個似笑非笑的表情,催促道:“各位大人,議案應當迅確定下來!“

殿內依舊死一般的沉寂,趙忠饒有興趣地把目光從一個官員身上移到另一個官員身

上,心中點評不斷三公中宗俱太老,許栩是自己人,李鹹有病在身。而九卿之中,大鴻臚卿袁隗、太僕卿袁逢和大司農卿曹嵩都是自己人,其他幾人也或多或少與他們十常侍有些關聯。

李鹹看見趙忠的表情,心中憤怒,正要開口,早有廷尉陳球挺身而出道:“皇太后品德高尚,出身清白,以母儀治理天下,應該配享先帝,這是毫無疑問的。“

陳球作為中常侍程璜的女婿,對上趙忠,也是不怵。比起程璜,趙忠還差了一個檔次。何況他本人就有些嫉惡如仇。

趙忠沒想到第一個站出來的會是陳球,頓時感覺有點意思。

廷尉也是九卿之一,職掌天下刑獄,有權駁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決意見,本身就負責禮儀﹑律令等事。

於是他笑著說:“那就請陳廷尉趕快執筆起草議案,讓我等一觀。“

同時暗想不要以為又程璜護著,你就可以忤逆其他中常侍的意願。你要不怕死,就拿你開刀。

不過令趙忠沒想到的是,陳球要的就是這個機會。

陳球聞言也不謙讓,立即下筆寫道:“竇太后身處深宮之中,天賦聰明,兼備天下之母的儀容和品德。遭逢時世艱危,太后援立陛下為帝,繼承皇家宗廟祭祀,功勳卓著。先帝去世後,不幸興起大獄,竇太后被遷往雲臺居住,過早離開人世。”

“然竇家雖然有罪,但事情並非太后主使動。而今

倘若改葬別處,必定使天下人失望。”

“而且馮貴人的墳墓曾經被盜賊掘過,骨骸已經暴露,與賊寇屍骨混雜,魂靈蒙受汙染。何況馮貴人對國家又沒有任何功勞,怎麼有資格配享至尊?“

趙忠看完陳球起草的議案,氣得臉色大變,全身抖。趙忠有過種種準備,沒想到陳球如此膽大,竟然敢直言不諱,一點也不給曹節等人留面子,這讓自己如何圓滿交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