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潁川郡(1 / 2)

今宵潁川曲,誰識聚賢人。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十七年,內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潁川。“

這就是潁川郡的由來,以潁水得名,治所在陽翟。

潁川,在歷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設立以後長期是京師之外人口最多,最為繁華的地方,因此成為後世華夏眾多姓氏的祥地。

東漢時期,州成為一級行政區,其中豫州刺史部治所為譙。下轄潁川郡、汝南郡二郡,梁國、沛國、陳國、魯國四國,縣九十七個。

吳詠一行人來到潁川郡的地界,方才得知天下士人何其多也。

先前講過,十二月對於時人來說,是個非常繁忙的月份。士族之間不僅要冢祠君、師、九族、友朋,以崇慎終不背之義。還要請召宗親、婚姻、賓旅,講好和禮,以篤恩紀。

乘車行在寬廣的秦馳道上,吳詠挑開車簾,向外看去。

路兩邊不時有士子隊伍躍入眼中,他們有的是三五並排步行,有的則是坐在牛車上高談闊論,當然除此之外,還不時有馬車從吳詠身邊經過,裡面傳出的爭論聲,想必定是身份高貴計程車子。

劉蘊和劉藍與吳詠同車而坐,她們倆時不時指著路過計程車子,低聲說笑。

經過吳詠這些時日的開導,兩姐妹終於從父母雙亡的陰影中走出來。

“阿姐,你看他們搖頭晃腦的樣子,好好笑啊!”

劉蘊瞪了她一眼,訓斥道“不可

無禮!這些士子雖然行為舉止怪異,但也都是有努力進學之心的,豈能玩笑。”

劉藍附在她耳邊,小聲嬉笑道“那他們比之姐夫如何?”

“讓你胡說!”劉蘊臉紅紅地看了吳詠一眼,隨後伸手去撓劉藍的胳肢窩。

“哈哈,我不說了。”

兩女在車中打鬧起來,引來路人的頻頻注視。

吳詠對於面前的春光卻是視若未睹,他在思索後世關於潁川郡的記載。

東漢有幾個郡具有極為特殊的地位。

第一個是河南尹,是東漢都城洛陽所在,不用多說。

第二個是京兆尹,是西漢舊都長安所在。所謂京,是極大的意思,兆則表示數量眾多。定名京兆,顯示出一個大國之都的氣派與規模。

京兆在漢時被形容為輦轂,意思是在天子的車輪之下。離天太近,各種矛盾錯綜複雜,人際關係盤根錯節。

第三個是南陽郡,這裡是東漢的建立者,位面之子光武皇帝劉秀的故鄉和起家之地,東漢諸多開國元勳的後人都在南陽。

第四個就潁川郡,地理上,潁川郡緊鄰洛陽,是洛陽向南的最重要通道,出了洛陽八關之一的軒轅關,就是潁川。

更重要的,潁川是東漢末年的天下人才薈萃之地。

至於潁川郡能突然如此厲害的原因,在吳詠看來,則是有多種原因交替,而且除此一地,天下其他州郡都不可能出現這樣的人才盛景,即使是徐州、益州這樣的漢末人才庫

,在某些政治方面,也比不過潁川的政治人才。

原因其一,漢承秦制,有漢以來,對律法非常重視。前漢武帝“外儒而內法”,宣帝認為“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不可“純任德教,用周政”,入本朝以來,雖儒家的學說傳播越來越廣泛,但律法的地位仍十分重要,有許多的世代衣冠,以明律法而出仕高官的律法名家。

特別潁川這個地方,春秋時屬鄭,後鄭國被韓 國所滅,又成為韓 國的都城和主要勢力範圍,從鄭國時的子產鑄刑書、立法制,到申不害在韓 國的變法,再到韓非在戰國末期集法家思想之大成,以及漢初的郡人賈山、晁錯、韓安國等極力推崇刑名法術,從而逐漸地在潁川形成了“高仕宦,好文法”的社會風氣,其中陽翟郭氏、長社鍾氏便是此中的翹楚。

其二,自東漢伊始,潁川郡旁的汝南郡內,原有的西楚士風開始漸漸轉變,演變成為放蕩不羈、敢於犯上計程車人風氣,之後,這種風氣向著緊鄰的潁川郡靠攏,導致潁川郡其地的政治風氣,在原有法家學術的激進勇敢風氣上變得更加激進犯上,以至於潁川本土計程車人更加崇尚政治,其本身的政治色彩越來越濃厚。

其三,便是東漢一直繞不開的黨人勢力了,可以說,如今漢朝的黨人勢力,最初的起點便是潁川郡。而潁川郡也正是因為黨人勢力

的存在,在整個東漢,甚至於漢末三國,都確定了自己獨樹一幟的一面,以至於魏晉時期,潁川郡甚至豫州士人,在整個天下都有不可比擬的名望和勢力。

之所以如此,那便是潁川名士互為交結,相與婚姻,吏俗朋黨的情況,特為緊密,為其他郡縣所不能比。可以說凡郡內望族,互相之間皆有姻親,當年黨人堆積朝堂時,潁川士人的官吏甚多,這也是黨錮開啟,潁川士族損害最多,最為痛恨漢室的原因,根本原因便是其家族子弟多有被禁者,此生不能為官,可以相見,此番黃巾大亂,黨錮解除,對於潁川士族而言,是多麼好的一件事情。

其四,東漢自順帝開始,宦官獲權,皇權政治無法正常運轉,且少數民族與內部起義不斷,險惡的政治形勢讓士人不再專心學術,轉而投身政治事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