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回 祭祖開府

光熙元年,十月初一,巳時四刻,晴,樂中城。

秋風徐徐,豔陽高照,落成一新的炎黃廣場四周,一排排盔明甲亮的軍卒正精神抖擻的警戒維秩。其外圍,擠滿了人山人海的華興百姓,他們有農民牧民,有工匠夥計,有男女老幼,有漢夷各族,但都有著一樣的興奮激動,一樣的喜氣洋洋。

人群之中,最多的笑臉來自憨厚的農民。報紙上說了,除了時節最晚的琉球島尚未收鐮,海外其餘三島的今秋豐收已是落袋為安。海外兩郡的最終收成少不了兩百萬石。儘管那歸屬公家,但明年就歸自家了呀,而且,這麼多糧食,華興府自不會留著黴,誰都不必擔心今冬自家會捱餓了不是?

快樂的可不光是農民,牧民們同樣不妨多讓。得益於計劃體制下新事物的高效推廣,各項新技術、新產業和新生產方式已被廣泛掌握,讓牧民們大開眼界之餘,也讓他們對未來的生產生活充滿了希望。

系列新事物中,輪牧的推廣最有成效,它令草場承畜量大增,牧民定居再不是幻想。華興府除了從遼西草原購入大量牛羊填充畜欄,最新引自遙遠西域的高產苜蓿,也已成功落地樂島,將令牧民們無需再為草場空曠而愁。而繼土龍肥之後,再接再厲的農部多次試驗後再次推出了青儲飼料,也令牧民們多瞭解決牲畜枯草季節的掉膘問題。

此外,原本幾無用處的羊毛,如今可以用來製衣制毯;原本一無是處的牛羊糞便,也可堆出令農民們眼熱的農肥;還有...諸多種種,令牧民們除了奶製品與皮毛畜肉等固有收入之外,更多了其它勤勞致富的營生。許多人都已意識到,他日牧民們的收入將會高過農民,由是,不少原本在私有化意願中選擇分田的漢家百姓,已經放棄了對祖傳耕作的堅持,轉而在託關係找門路,希望轉為以往看不上的牧民。

相比之下,工匠夥計們笑得就更得意了。儘管今年有著搬遷與颱風斷航的不利因素,但得益於人手充足,華興府的商貨產量依舊大幅提高,而新開的幾處自貿市場,尤其是晉韓黃金航道更令華興府賺得盆滿缽滿,初估產業的人均利潤比去年至少高了三成,想想去年底紀某人忍痛分下的產業紅利,算算增長後的金額,大家做夢都會笑。

至於軍卒們,那就只能用嘿嘿來形容了。單是看看私有化統計表上,分田分房分草場的表單中,面積排在前五千的有幾家不是血旗軍卒出身?便是那些原本對華興府入侵隱有仇怨的夷民,即便是從民,也因明白可見且遠勝往日的生活富足,逐漸放下了芥蒂,愈加積極的融入華興府這個民族大熔爐。

今天,大家聚集此地,為的則是又一樁大喜事,那就是目睹華興府正式成立的慶典。名正而言順,言順而事成,從今天開始,他們將不再是什麼讓人不齒的大晉流賊,也不再是什麼無著無落的海外異客,而將正式成為腰桿筆直的華興府民,成為擁有自家政權的華夏貴胄,成為有家有業的安樂百姓。一切的幸福與希望,將藉此得以鞏固!

“來了,來了,將軍他們...不,是府主他們來了!”驀地,人群中一陣騷動。順著眾人的目光,廣場北側,從在建的府衙駐地走來了黑壓壓一群人。他們前部是數十名身著新版官服的華興府高層,那身紅袍代表他們品級屬於四五六品。其後,是數十名正裝整然的公民代表,最後則是一支衣甲鮮明的禮儀方陣。

萬眾矚目之下,他們腳步從容的邁向炎黃廣場,邁向即將舉行的開府典禮。為者自是紀澤,此刻,他頭戴紫金鎦冠,腳踏雲底黑靴,腰佩青雲寶劍,素黑的官袍上繡有一頭威風凜凜的金色麒麟,端的是衣冠楚楚。只不過,看其臉冒細汗、頭動身搖、渾身不得勁的模樣,分明是對這身行頭很不感冒。

典禮不彩排,坑憋處處埋!要說這套天沒亮便被紀芙帶著劉蓉給他折騰上身的官服,採用華興府統一的仿唐官服樣式,顏色則是依照所謂水德的黑色,美觀肅穆不假,可是,團領又是黑色,加之清晨秋涼時自然穿得多些,而今到了秋老虎的太陽底下,熱啊!

尤其令紀澤不舒服的是頭上的這頂金冠,也是他剛剛加的冠。所謂加冠,是古人成人和邁入社會的一項標誌性禮儀,年紀視情況有十二、十五、二十歲不等,譬如倒黴的秦始皇更是被呂不韋推遲到了二十三歲。不過,在華興府一言九鼎的紀某人,卻因時間倉促兼而圖省事,索性便將之合在了開府典禮之前。

(注按《儀禮·士冠禮》中說的周禮,冠禮有三加,一加為緇布冠,代表人事之權,乃仿太古之制;二加為皮弁,代表兵事之權,往往同時佩劍;三加為弁,代表祭祀之權,表示擁有最高一級的社會權力。《大戴禮》中,君主還有四加,“公”加玄冕,天子加袞冕。)

怎奈,不得不說的是,華興府畢竟草根出身,在許多禮儀物事的細節精巧方面甚待提高。這頂自產自用的金冠,在製作時為了威嚴美觀上檔次,不光鎦金,還加了不少美玉銀邊等裝飾,結果,一不小心給搞重了。

自從適才在州胡舊宮,在數十紀氏族人見證下,紀斐莊而重之的為他加冠開始,紀澤就一直覺得頭皮緊、脖子酸。他甚至懷疑,這麼一貨天天戴在頭上是否會令他變矮。反正他已經暗下決定,回頭一定要從大晉“綁”些精工巧匠來島為他重做一頂。至於現在,也只能忍了,誰叫沒彩排呢?

“府主,莊重些,萬眾矚目呢!”這時,緊跟紀澤身後的張賓,實在看不過紀澤的頭動尾巴搖,忍不住提醒道。

呃!紀澤一回神,現己方一群人已經到達了綵綢包覆的炎黃雕像之前,他忙端正身形,面現肅穆,擺出一副寵辱不驚的領袖派頭。隨即,他大手一揮,立刻有禮儀軍卒行至雕像四周,解開纜繩。綵綢飄落,四下歡呼中,現出了嶄新巍峨的炎黃雕像。

雕像座落於一層丈高的八角石臺上,高有六七丈。其中,炎帝肩背竹簍,一手藥草一手鋤頭,神態慈祥安樂,黃帝則一身戎裝手握長劍,面色正氣凜然,二祖栩栩如生,巍峨大氣!

這是由華興府專程從大晉重金聘來的知名雕匠所制,選用名貴石材,歷時近半年方成。今日也是炎黃雕像次落成面世,有其樹立於樂中城中心廣場,憑由華興百姓焚香祭祀,宣揚華夏正統之餘,正可令一眾遠離中原的華夏兒女心有所歸。

雕像所座八角石臺的每一面側壁,還各自刻有形態逼真的浮雕,分別是大禹開山治水、周穆王牧遊崑崙、秦襄公西逐戎狄、齊桓公尊王攘夷、蒙恬長城抗匈、秦開擴土遼東、蘇武塞北牧羊、霍去病封狼居胥。除了大禹治水是對抗自然之外,其餘浮雕均是對抗外夷,這也正是為了激勵遠居海外的華興府上下勇於開拓,勇於擴張。

華興府開府立衙,祭祀炎黃二祖乃是最重的環節。在司儀柳泉的指揮下,自有禮儀軍卒往高臺上擺好供桌香案,備上三牲祭品,繼而,軍樂隊鳴響了洪鐘大呂,厚重肅穆的樂聲頓令炎黃廣場一片寂然。更有許多百姓難掩激動,索性向著雕像跪下祈禱,一人,一群,一片,直至整個廣場周邊!

紀澤神情鄭重,扶正衣冠,一步步緩緩邁上高臺,在香案前方站定。先是象徵性的親手奉上祭品,再由禮儀軍卒送來三炷長香,紀澤伸手接香就火點燃。然後,他手捧燃香,對著炎黃雕像,恭恭敬敬的俯身三拜。

拜畢,起身,插上燃香,紀澤面帶虔誠,口唇開合,按照程式朗讀起了事先由張賓為他備好的祭文,只不過,或是害怕聲響過大冒犯二祖,他的聲音顯得很小很溫柔,就連同在高臺上的司儀柳泉,都無法聽清其所云為何。

沒人知道的是,此刻喃喃低語的紀澤,操的是前生的普通話,說的也不是備好的祭文,而是他自己的心聲“炎黃二祖在上,小子紀澤,不知為何來到這一時空,來到這一同樣疑是地球的所在,但還好,小子仍是您二祖的後人,仍是炎黃子孫...”

“機緣巧合之下,小子僥倖彙集了數十萬炎黃兒女於麾下,佔據了外夷的海外諸島,今日正式開衙立府,小子在此向二位先祖誓,今生定將護佑我華興府上下,更要將華夏揚光大,絕不讓前生那些加諸華夏的種種屈辱重演...”

“我華興府上下將歲歲祭祀,月月香火,還望您二祖冥冥之中相助小子我,保佑我華興府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保佑我血旗軍每戰必勝、攻無不克,也保佑我另一時空的父母安康長壽,還有,還有俺那未及過門的雅馨...若是您二祖不吱聲,那,那小子就當您二祖預設了啊,呵呵...”

一番嘮嘮叨叨的禱告,紀澤終在長香燃燒過半之後,在全場人眾不耐的目光中,心滿意足的結束了他的祭文。樂曲一變,周邊的廣場百姓則也紛紛起身。

“呈約書!”紀澤一聲呼喝,柳泉立刻捧來一疊文紙,二人合力將其展開並四下展示,卻是一張長長的文書,其上有著密密麻麻的簽名與指印。這正是一份《華興約書》,其上現已有了華興府海外兩郡所有成年公民平民的簽名或指印。約書一式三份,另兩份已被存檔保管,這一份則專程用於今日的開府祭典。

展示完畢,紀澤將重新疊好的《華興約書》就火點燃,再度向著炎黃雕像恭敬三拜之後,他將燃旺的約書鄭重的投入雕像前的香爐,意即向二祖祭告華興府成立是全體軍民的意願,而這也是華興府開府典禮的核心程式。

必須說,按照紀澤與華興府的一貫理論,華興府成立是秉承民意,而非秉承天意,天人感應什麼的在華興府屬於謬誤邪說,故而開府典禮需要的,不是祭天告地,而是持民意祭告炎黃二祖!

繼紀澤完成祭告程式,隨之一道前來的華興眾人也依次登上高臺,焚香祭告。他們有張賓、孫鵬、馬濤、馬遷這樣署、部、營、曹官員,有公輸逸、王鐵錘、趙雪這樣的百業傑出代表,有祖逖、盧志這等後來士人,也有王麟、劉傑、侯青這樣的“敵後”戰士,還有景軒、玄逸等宗教人士...

他們可不像紀某人那麼見多了後世的大型慶典,抑或那麼二,興奮激動、幸福感慨無不溢於言表,至少,紀澤就清晰的看到,包括張賓在內的許多人,眼角都噙著淚花。

炎黃二祖需要祭告,更不能忘記為了華興府而長眠的勇士們。雕像之南,橫臥著炎黃英烈祭堂,其內供奉著從虎嘯丘迄今因公殉職的上千英烈,他們有壯烈戰死的軍卒,有罹難碧海的勇士,也有因公喪生的普通百姓,沒有他們的付出,便沒有華興府的今天。

這裡,紀澤顯然比祭祖之時更為肅穆莊重,他帶著一眾人,獻上花圈,奉上祭品,焚香祭拜。劉德、呂厚、關錦...看著靈位上一個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姓名,紀澤終是鼻子酸,眼角帶上了晶瑩,心中則默默承諾“紀某不會忘記諸位,定會善待你等家小...”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古樸而激昂的故秦歌謠《泰風.無衣》響徹炎黃廣場,祭拜完祖先與英烈,便是今日公眾典禮的最後一項——升府旗。數萬人應和著這華興府歌兼血旗軍歌,注目著六星血旗在廣場中央冉冉升起,不知有多少人心潮澎湃,多少人眼含熱淚。

其中的紀澤,看著大旗上的那片猩紅,猶如過往的腥風血雨,不禁想起虎嘯丘潛逃,想起血旗軍初建,想起數度轉戰流亡,想起穿越兩年來的拼搏艱辛,此刻亦目光迷離,自豪之餘,感慨無限...

喜歡乞活西晉末請大家收藏乞活西晉末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