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回 強勢入朝

“濟生,暗影當有打探,新君品性如何?不會比先惠帝更愚笨吧?不會那般願意任由司馬越擺佈做傀儡吧?”府衙書房,紀澤看向吳蘭,不無八卦道,“還有,先惠帝駕崩一事,如今大晉坊間如何傳聞?某總覺得將傻皇帝換為一名聰明皇帝,執掌朝權的司馬越當不會做這等蠢事。若是新君背後尚有部分勢力,我等或可適當靠攏利用,也可在朝中有點耳目甚或聲音,以免此前被詔見一般,總是措手不及。”

“先帝死因,洛陽坊間眾說紛紜,司馬越、羊皇后乃至新君三方,皆有流言傳其是非,暗影日短,所涉官品過低,難於窺其內裡。不過由此觀之,在東海王勢力之外,京內當有其他勢力,我等或有機可乘。”略一回憶,吳蘭答道,“至於新君口碑,傳曰其始遵舊制,於東堂聽政。每至宴會,輒與群官論眾務,考經籍。更有黃門侍郎傅宣嘆曰今日復見武帝之世矣。卻不知傳言幾分真假,但其聰穎絕非先帝可比!”

張賓跟著出言道“賓與子道(盧志)亦曾說起新君,據其之前與新君少許接觸,子道以為,當今陛下為人聰穎,卻無心政事,厭於弄權,數度推遲要職,甚至有玩物喪志之嫌,恐難與司馬越相抗,怕也正因此點,司馬越才會擁其為帝,而非清河王司馬覃吧。”

《晉書》有載“孝懷皇帝諱熾,字丰度,太熙元年,封豫章郡王。屬孝惠之時,宗室構禍,帝衝素自守,門絕賓遊,不交世事,專玩史籍,有譽於時。初拜散騎常侍,及趙王倫篡,見收。倫敗,為射聲校尉。累遷車騎大將軍、都督青州諸軍事。未之鎮。永興元年,改授鎮北大將軍、都督鄴城守諸軍事。十二月丁亥,立為皇太弟。帝以清河王覃本太子也,懼不敢當。典書令廬陵修肅曰...乃從之。”

書房內,張敬卻是冷笑道“敬卻懷疑,當今陛下乃大智之人,先前沉迷於經石玩物,未必不是示弱自保,甚或別有志向?即便其原本淡泊名利,可一旦其成為天下之主,焉願大權旁落,淪為他人傀儡?況且,東海王雖大權在握,黨羽洶洶,但關西陣營乃至早前落敗諸王,必有大批遺眾鬱郁不得志,新君大義在手,自會有人聚其麾下,勢力天成,焉知日後不會與司馬越相抗?”

“文泊所言甚是,且不去猜想新君如今是否已有勢力暗中支援,所謂天無二日,身在局中,即便新君無意爭權,也會有人推其與司馬越相爭,這便是我等之機會。”略一沉吟,紀澤沉聲道,“甚或,我等可以率先推動一把。哼,東海王不是惦記我華興府嘛,我等便主動高調出手,表態支援新君,以我血旗軍威,以我華興之強,鼓舞一應東海王所棄之輩,促其匯於新君麾下,從而聲援新君壯大勢力。”

張賓眉頭微皺道“大晉本已風雨飄搖,難得局勢稍穩,又出天子更替一事,此時我等再添變數,只恐漢家內鬥更烈,便宜匈奴啊。”

“孟孫兄無需自擾,我等自不會主動挑起內戰,但為了自保,介入朝局有何不可?”紀澤心裡翻了個白眼,振振有詞道,“再說了,內鬥本就無所不在,新君上位,司馬越又年事已高,朝局新老交替乃大勢所趨,我等不過順勢而為罷了。”

張賓默然,吳蘭介面道“帝王更替,新朝不穩,我等此刻介入,只會令東海王愈加顧忌而非暴起,當不至引兵禍,正其時也。只不知主公打算如何著手?”

紀澤一咬牙,霸氣十足的說出了自己海上歸途中便有的考慮“其一,以恭祝新君登基為由,向新君上貢百萬貫,以表忠心。其二,向新君獻俘,並遞交我海外三郡的輿圖民冊,邀功之餘,一展實力。其三,遣使留居洛陽,重金交結各路權貴名士,乃至失意政客,逐步滲透晉廷高層。”

“主公,人怕出名豬怕壯,我等如此大張旗鼓,甚至一改低調,獻出輿圖民冊,暴露自身海外實力,只恐更令東海王警惕打壓,非但使者在洛陽難以立足,甚至,朝廷還可就勢往海外之地委派官員啊。”孫鵬瞠目叫道,顯然,他更習慣於扮豬吃虎。

“我華興府即將工商私有化,對外民間聯絡根本無法禁止,規模難道能夠瞞住朝廷嗎?再說,低調便能躲過諸公算計嗎?倒不如大方上報,獻俘請功,以開疆擴土之耀,堵住汙衊之語,更用強橫姿態,令他們投鼠忌器!哼,詐稱百萬民眾,精兵十萬,王浚不過如此!至於委派官員,但若敢來,稱其海難便是!”紀澤冷笑反駁道。

“況且,晉廷畢竟為漢家正統,某願藉此將海外之地正式併入漢家版圖,他日不論成敗,你我終歸為華夏貢獻一場,青史留名可也!”又一番正義凜然之後,紀澤補充道,“當然,為防事有不順,我等也當督促晉境各處提高警惕,尤其長廣,監察廳當加派人手,嚴密監控,務必謹防其內外危險因素。”

張賓這次倒未就輿圖民冊與獻俘一事提出質疑,而是苦著臉道“青史留名賓並無異議,可主公一開口便是百萬貫,我華興府大肆擴張開,資金捉襟見肘,甚至透支運營,哪來的百萬貫上貢,用自家印製的紙幣嗎?”

眾人皆撲哧一笑,旋即難免愁。說起來,華興府如今的確是靠著紙幣在透支展。本年度大致統計下來,華興府透過自產商品與各地自貿市場交易,乃至戰爭掠奪,既往結餘共有收益近四百萬貫,可謂天文數字,但開銷更為驚人,外購糧食、布匹與煤鐵等資源,再加引進流民、內6基地、投資長廣、外購奴隸等等開銷,光在大晉與半島花去的真金白銀就不下兩百萬貫。

剩餘兩百萬貫多嗎,海外三郡的成年軍民可都是華興府帶薪供養的,單是數十萬人一年的薪俸與獎勵,就高達三百多萬貫。所幸紙幣在全計劃體質下推行的十分順利,錢莊存款也為百姓大幅接受,過半軍民未從華興府領取真金白銀,但即便如此,華興府現在除了三百多萬石的糧儲,真金白銀僅餘百萬貫,而海外軍民名義上可是有著兩百多萬貫的結餘,紙幣率已近恐怖的一比三,弄不好就會金融崩潰!

紀澤卻是一臉的不以為然,他笑道“別說我等還有儲糧可以變現,一遭私有化下來,我華興府的赤字便可基本填平。不過,紙幣畢竟是個隱患,是以,明年待得血旗軍整訓完畢,我等便該動兵馬韓,再去大搶一番真金白銀了,戰爭本來就是政治與經濟的延續嘛。”

無視眾人的面色怪異,紀澤回到正題“至於上貢百萬貫,某可不是全給真金白銀,呵呵,給個十萬貫的真金白銀就足夠陛下喜不自勝了。另外九十萬,鏡子大些,自鳴鐘華美些,精鹽白些,美酒醇些,炒茶香些,我華興府一應工商產品頗多庫存,標價高些,給陛下送去就是。結交其他名士權貴亦用此法,順帶廣而告之嘛。”

原來百萬貫的上貢是這麼來的!眾人愕然,繼而紛紛大點其頭。紀澤續道“不過,某倒有一樁難事,出使之人須得忠誠,有口才,且須長期滯留洛陽,不乏犧牲之可能,既有軍政高層自是不成,諸位可有舉薦之人?”

這種推人去冒死的事情可不好做,眾人皆將目光投向文官之的張賓。張賓只得苦笑道“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我等可於中低階官吏間挑選志願者前往。不過,賓請主公為使者許下五品門下督的虛職,此乃大晉假節三品將軍自屬要職,當然,他日使者回歸,還當另行安排同品或高品官職酬之。”

“好,理當如此,還可先預支一大筆安家費。”紀澤自無不可,繼而交代吳蘭道,“暗影當大力配合使者,非但盡力護其周全,還當注意物色京中合適人選,加以籠絡。對了,替我傳書劉輿,其弟劉琨在幷州求助於我,他在京中予我使者些許方便,理所應當嘛...”

臘月初二,華興時報印了一期特刊,主旋律自是早已備好的南征軍凱旋。長篇累牘間,有夷州和平人士的踴躍來投,有三大部落聯軍的無恥偷襲,有南征將士的浴血應戰,有總督衙門的勤勉任事,有官員道士的傳播文明,有移民土著的親如兄弟,有新老百姓的安居樂業,也有夷州大島的豐饒如畫,好一幅蕩氣迴腸的史詩畫面,好一支浩然正義的王者之師,誰信誰淳樸!

圖孤奈何,這一時代的人民大眾偏就那麼淳樸,偏就願信拓疆軍民遠洋夷州的正義高尚!當然,義利統一方是王道,既為鼓舞民心士氣,特刊除了熱情洋溢的謳歌南征軍民在紀大府主親率下開疆擴土的豐功偉業,自然不忘報道南征軍卒的封賞嘉獎,不忘來現的。

最耀眼的當屬新任夷州總督祖逖,作為夷州大戰臨陣督帥的他,藉此一舉成為華興府又一子爵。同時,梅倩、宋灤、林武、錢鳳等人皆有銜爵擢升,而包括他們在內,共有上千南征軍民藉此戰獲取或晉級各級爵位,對應的是總計十餘萬畝的封田獎賞。

特刊還公佈了夷州既有戰鬥的相關戰利品資料。算上三大部落奴隸、所捕野生牲畜以及其它林林總總,南征軍得戰利品摺合共值二十多萬貫,由此在功爵封賞之外,按照法定分潤辦法,南征基層軍卒人均還可直接獲利六七貫,相當於華興府尋常青壯一年的基本薪俸,民夫亦可人均獲利二三貫。

而且,這些戰利品分潤將以資金形式存入每人的“獎勵金”專有賬戶,軍民可將之取出現金,更可憑自願用之從政府或者幾大產業低價購得建材、農肥、工具、牛羊等等各種商品,減輕華興府財政壓力之餘,也變相為有功軍民再增收益。

似乎擔心這些仍不夠烘托氣氛,特刊還報出一條全民大禮包,那就是華興府將以五至十貫的低價,向公民、平民乃至從民中的單身青壯出售近萬夷州女奴,並放鬆娶奴的貸款限制,允許平民甚至從民中表現良好者貸款購買。

史詩般的南征畫面,活靈活現的英雄事蹟,翻手便得的功爵加身,近在眼前的戰利分潤,無不刺激著華興軍民尤其是熱血青年的神經。並且,須知南征軍卒的名利雙收是建立在百分之一二的死殘率之上,比起華興府的海難機率也沒高多少嘛。

不是聽說海外島嶼千千萬,還有不少荒島等待開教化嗎,這樣名利雙收的達機會到哪找去?由是,皆大歡喜之餘,許多私有化安置完畢而後顧無憂的青年將目光投向了軍伍,一度門可羅雀的新兵志願報名點,再現踴躍。

然而,相比主旋律的熱情洋溢,特刊最後一頁的數篇緊急刊文就令人憤慨了,其主題正是已在軍民間傳得沸沸揚揚的得勝大道刺殺案。頭條刊文先真實再現了昨日刺殺事件的前前後後,通報遇刺人員平安之餘,重點突出了紀某人的臨危不亂與張賓的巋然不動(其實張賓當時是被嚇的)。

接著,該文介紹了案件調查的最新進展,披露了刺客梁軻其人,強調了他在華興府獲得的優厚待遇,自是略去了不合時宜的情感糾葛。此文最後,還為讀者提供了一條尚未完全證實的線索,那就是梁軻曾經不止一次利用工作之便,與某些半島勞工私下接觸,是否別有姦情尚待進一步調查。

頭條刊文之外,百姓們看到的是另兩條頗有關聯的報道。一條是關於遇刺目標紀澤與張賓的生平經歷尤其是豐功偉績,重點突出了在他們治理下,華興百姓不論漢夷皆過得豐衣足食、幸福安康,比起以往簡直天壤之別,來了次報刊版的憶苦思甜。

而另一篇刊文,則詳述了華興府與半島近鄰馬韓的磕磕碰碰,歷數了馬韓庇護州胡餘孽、妄圖討還樂島、州胡餘孽偷襲奴營等等惡劣過往,甚至依據馬韓軍隊在半島大戰前的異常集結,分析披露了馬韓初時意欲對樂島動兵的惡劣企圖。一番報道下來,八卦百姓們想不懷疑馬韓為刺殺主使都難...

喜歡乞活西晉末請大家收藏乞活西晉末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