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回 坑糧之謀

永嘉三年,臘月初一,京師洛陽,朔望大朝會上,來自伊缺大營的一份奏摺,以安海大將軍紀某人的名義,繼《安內三策》之後,具體提出了遷民海外稅賦回補的實施細則,核心內容則是華興府為了幫助中原地區儘快恢復民生,於四年內分期向晉廷預支輸送千萬石糧食,年四百萬石,後續三年每年二百萬石。而且,這並不影響華興府既定的每年百萬貫的上貢進項。

朝野震動!的確,大晉諸公被千萬石這一數目給震著了!縱是武帝昌平年間,不算絹綿戶調,朝廷歲入糧食也僅七八百萬石而已,更別說如今天下紛亂,糧產大減,兼而地方割據,真正向朝廷規規矩矩上繳稅賦的僅只涼州張軌,人人稱道的大晉忠臣,且每年的數量也就十萬石糧而已。

這年頭諾言還是很管用的,沒人會懷疑紀某人日後賴賬。面對這一天量數目,朝野諸公在羨慕嫉妒恨之餘,也不得不佩服紀某人的魄力,甚至稱頌紀某人為大晉忠臣的呼聲也日囂塵上。沒說的,道義上通了,更沒誰跟錢糧過不去,《安內三策》獲准御批,就此,海外移民之舉,在朝廷層面正式放開了政策。

與此同時,本著華興府與晉廷關係進入蜜月期的態勢,血旗軍勤王之功就此得以最終聖裁,祖逖等一干功臣加官進爵不提,紀某人則再封開國功,加封珠崖郡,加邑五千戶,自然,一應錢糧土地又是華興府自個兒兌現,唯一由朝廷出血的,則是被時人視作偏荒海角的珠崖島,劃歸紀某人的封地,並改屬瀛州。

一場朝會了結與華興府的瓜葛之後,晉廷諸公立即將最大的熱情投入分贓之上,美其名曰專糧專用,善加分派,更好的安內治民,至於這麼一大筆足以穩定中原民生的糧食,究竟有多少能夠用到實處不得而知,但手握千萬糧食的東海王,確藉此再次妥妥成為大晉執牛耳者。至於那位枉死石虎手中的治中孟顯,其冤情早被所有人拋之腦後,誰叫他家的千人屍坑,迄今仍被血旗軍牢牢佔為現場版的史政教材呢。

且不說晉廷諸公與地方大員們為了分贓千萬石糧而展開的惡狗爭食,朔望朝會之後,伊缺大營的祖逖倒是迎來了眾多絡繹不絕的來訪者。過往有交情沒交情的名士賢達,都會尋個由頭,三五成群的前來混個面熟。畢竟,對於驟然間強勢彰顯軍力財力的華興府,名士賢達們即便無意投奔,保持適度良好的關係卻是為士之道。

這一日,煩不勝煩的祖逖卻是按下性子,單獨接待了一名陌生的中年士人,只因其人竟然手持鎮南將軍山簡的名帖。寒暄坐定,那人一臉堆笑,恭聲拱手道“在下餘樺,恬為鎮南將軍帳下幕臣,今日來此求見將軍,實是為了懇請將軍出手,護我南國四州百姓安定啊。”

“呃,等等,先生此言何解?鎮南將軍都督荊、湘、交、廣四州諸軍事,重心在於長江之南,祖某率軍雖在南陽與貴方有所交結,可言及南州百姓安定,未免高看祖某了吧?”祖逖一臉懵逼,疑聲問道。他正在中原打秋風,南國四州關他嘛事,再說了,那位山簡聽說似乎也非愛護百姓的賢臣啊。

《資治通鑑》有載“(永嘉三年)三月,戊申,高密孝王略薨。以尚書左僕射山簡為徵南將軍、都督荊、湘、交、廣四州諸軍事,鎮襄陽。簡,濤之子也,嗜酒,不恤政事;表‘順陽內史劉璠(已故鎮南大將軍兼荊州都督劉弘之子)得眾心,恐百姓劫璠為主’。詔徵璠為越騎校尉。南州由是遂亂,父老莫不追思劉弘。”

面對祖逖的疑惑,餘樺掛上一臉悲慼,哀聲嘆道“將軍有所不知,中原百姓受苦於匈奴之際,我南州百姓則受苦於巴氐之亂。因巴氐李雄年年用兵,四方侵擾,致使大量巴蜀與漢中難民,被迫流徙於荊湘各地。呵呵,將軍懂的,數十萬流人進入荊湘,缺衣少食,難免與本地百姓爭利,兩兩相苦,械鬥不斷,乃至民亂層生,眼見大亂將起。我家將軍意欲驅返流人,又哀其苦難,心中不忍,故而,咳咳...”

臥槽,這是主動前來商議人口買賣了,直說就是,幹嘛還搞得那般憂國憂民!祖逖總算明瞭餘樺的來意,心中鄙夷,卻也知曉這是兩利之事,儘管剛剛吃下中原百萬流民,若再吞下荊湘數十萬流人,華興府或將吃撐著,但機會難得,血旗軍可沒理由像是兵入中原那般兵入荊湘,沒機會殺到那裡搶奪流人,送上門的流人焉能不要,扶危濟困是一方面,但若他日消化了這些流民,華興府勢將實力猛增啊。

心有計較,祖逖雖鄙夷山簡所為,也不喜這個餘樺的做作,依舊點頭道“我家主公素來仁義,心繫百姓疾苦,我華興府一向也願扶危濟困,拯救流人難民本該當仁不讓,只是,我方畢竟剛與朝廷達成協議,支付天量糧食,招得百萬流人,自家糧食也已吃緊。不知此番稅賦回補荊湘,可否採用鹽錢來支付?”

眼中閃過莫名,餘樺卻是立馬苦了臉,他期期艾艾,作揖連連道“將軍,非是我等不知好歹,實在是大晉缺糧,我南州也因年年戰亂,更為缺糧啊。來前我家鎮南將軍交代,民為國家之本,若非為了籌糧救助本地百姓,安能將流人百姓送往海外,是以只能以糧食作為賦稅回補。在下委實不敢違背上令,還望將軍海涵呀。”

又是隻要糧食!?這一下,祖逖倒是有些擔心華興府的糧儲了,他自然明白,紀某人提出《安內三策》,本也沒指望能夠改變大晉,用的依舊是頗為有效的打一巴掌給一甜棗,主動就錢糧補償上提出讓步,緩解與晉廷乃至各方的矛盾僅是次要,主要為的,無非還是他日的後續移民便利而已,畢竟血旗軍總不能為了移民,屢屢進兵中原玩緊張吧?

只是,這一招的效果未免來得太好太快,大晉諸公未免太過配合,以至於本已安居樂業的華興府,即將消化不良,弄不好就要陷入缺糧的境地!祖逖可是記得,三年之前,華興府一度在一年內引入百多萬移民,那時除了在倭島大掠一批糧食,還將大量錢財用於江南甚至林邑購糧,才算緊巴巴的滿足了華興府糧食供應。戰亂時節,糧食可是好出不好進呀。

片刻思忖,祖逖沉聲問道“那麼,貴方可否降低些許換糧價格,並採取分期交付?”

餘樺低頭做沉吟狀,眼底卻是閃過陰狠,再行抬頭之時,其人復又滿臉的期期艾艾,只聽他吭吭哧哧道“分期交付怕是不行,長江水稻可是掌控在琅琊王手中,貴軍暫時壓制於他,商船可以直抵荊湘,但難保不出兩年他便段了航路呀,再說,兩三年時間,安知我家鎮南將軍會否遷任他處?至於價格,呵,我家鎮南將軍,呵呵,素來抱怨用度不足,只怕絕不願低於朝廷價格啊。”

祖逖沉下臉來,怒聲道“怎生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貴方到底有著幾分誠意?”

餘樺驚得連忙站起,長身一揖道“將軍贖罪,在下奉命臨來之前,也曾苦勸我家將軍放鬆要求,唉,怎奈我家主公本就不捨百姓外流,在下也是無法啊。素聞華興府物產豐饒,府主宅心仁厚,將軍公忠體國,還求將軍看在那些流人朝不保夕的份上,向我荊湘伸出援手吧!”

面色陰沉,祖逖緘默良久,終是長嘆一聲,揮揮手道“先生且先退下,在我營中等候。祖某自會將此事稟主公,究竟如何決定,我大軍撤離中原之前,必然給貴方一個答覆。”

“諾,還請將軍稟安海大將軍,我荊湘百姓艱難求活,苦待安海大將軍伸出援手啊。”餘樺作揖連連,一臉期盼的倒退著出了中軍大帳。然而,低頭出帳之際,其人的眼中已然全無恭敬或是期期艾艾,而是滿滿的得瑟...

餘樺退出之後,祖逖陷入沉思。當前如果接受山簡之議,中原加上荊湘,甚或再有大晉他處的人口交易,一年間移民兩百萬都有可能,而賦稅回補一項,或將直接掏空華興府所有糧儲,那麼,這兩百萬移民一時間如何養活?

外購糧食嘛?萬一事有意外,糧價大漲怎麼辦,甚或,江南司馬睿直接作梗禁售糧食,更有甚者,三韓林邑糧食也出問題呢?祖逖豁然驚覺,若再有人在華興民間挑唆,華興府會否因為驟然缺糧而出現變亂呢?

回想此前劉輿商討要糧,不無苦肉計之嫌,甚還破罐子破摔相要挾,而這個餘樺前來換糧,又是一副非糧不可的架勢。一步步下來,大晉的糧食危機倒是轉嫁給了華興府,而大量流民的湧入,甚至可能直接撐爆華興府的胃。如此觀之,針對華興府提出的《安內三策》,大晉諸公暗中或已有了一個大坑正在緊鑼密鼓的順勢開挖,等著華興府往裡跳呢!

先陽謀後陰謀,好坑癟的暗算氣息啊!祖逖本非多疑之人,怎奈近墨者黑,跟著紀某人混久了,他也有了點陰謀論的素養。愈想愈心驚,祖逖花了許久,方才理順思緒,繼而將餘樺一事透過飛奴,詳細急報給了已經遠在瀛州的紀某人,輔以一句提醒大晉諸方看似貪財,實可能如同戰國之韓人,故意誘導秦國修建鄭國渠...

喜歡乞活西晉末請大家收藏乞活西晉末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