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曜初的決定(1 / 3)

歷來皇城的東邊,皆為東宮。

洛陽皇城紫微宮(去歲被神皇改名為太初宮),亦是如此。

只是此時新帝登基,並未立儲東宮空置,除了數個打理院落灑掃的宮人,東宮並無旁人,安靜的都有幾分寂寥。

倒是東宮再東邊,皇城的東夾城處很是熱鬧。

原本此地只有左藏宮——顧名思義,專藏皇室錢帛雜彩,金玉珠寶等財物。

後來,東夾城多了一處署衙。

出版署,具體來說,是出版署的報社建在了這裡。

人所眾知,出版署是姜相當年為巡按使時提出設立的。

草創的時候就規劃了三個部門:報社,專門管著報紙的選稿和刊印;出版社,負責文集書籍的彙編;印刷技術社,顧名思義,為前兩者提供技術支援。

於是最開始建署之時,就撥了一塊地,三部都建在一處。

如今的出版署,已經再不可同日而語了。

尤其是報社,作為朝廷發聲的喉舌,以及能夠收集到諸多朝野資訊的耳目,已經被單獨分出來建署衙。

且為了更方便的拿到皇城中的制書、敕書、論事、判、牒、榜等公文朝事的一手資訊,報社直接就挪到了皇城裡面(從前因造紙涉及化工,出版署跟城建署一樣是建在皇城外的)。

而洛陽皇城的報社,就坐落在東宮以東。

*

天授元年第五日。

報社最深處的一處院落,門戶禁閉。門口守著兩個親衛,兩個宮女。

屋內,曜初安靜地坐著。

其實以往,只要她來到署衙,總是會抓緊時間召見些要緊人,處理些要緊事務。

報紙的影響越大,其上刊登的政令內容,反而要越謹慎。

許多訊息能否見於報,或者說怎樣見於報,最終還是要她來拿主意。

還好,曜初想,她是一步步紮紮實實走到這裡的。從最開始只是辦詩會,給報紙選詩文,走到了如今手握天下輿情。

每日都有無數的訊息如同江河湖海匯入海洋一般,匯入報社。

曜初原以為,沒有什麼事會讓她震驚了。

然而‘丹青’其人的身份,到底也驚到了她。

王皇后……在曜初心裡,只是個很模糊很模糊的稱謂。畢竟從她記事起,母親就是皇后了。

但丹青這個名字,絕不陌生。

她從小就在姨母家中,姨母的書房裡長大,書架上有一層是單獨放丹青的話本——開始一層還放不滿,姨母會放些玩器到架子上防止書倒下,後來一層都放不開,還得單獨騰一層。

因而小時候,她就問過姨母,此人是誰。彼時姨母只是笑眯眯道:“以後再告訴曜初。”

那時候曜初還沒有如此好奇。直到後來,報紙開始刊登丹青的《遊記》,曜初的好奇心才徹底被激發起來——

旁人都以為是丹青向出版署投的稿件,唯有曜初知道不是。

都是姨母單獨命人給她送來的。

到底是誰?明明顯而易見的世家筆墨,卻數十年如一日地寫東女國的話本維護姨母?甚至親身去了東女國。

其實不光她好奇,太平也好奇的像是坐不住的貓,總想知道答案——

並且在她的默許(甚至是縱容)下,太平直接去問崔朝了。

“姨父,你這些年也不升官也不擔要事,是不是時間都用來寫這些話本了?”

崔朝:這孩子說話真委婉。

但崔朝實話告知,他確實也不知道丹青是誰,並且大方請太平進他的書房去找找有無底稿。

畢竟多年相處,兩人自有默契,從最開始崔朝就秉持:她能說的就會說,她不說的崔朝自不會去追問。

太平倒是也沒有去翻姨父的書房,只是帶著複雜神情看著姨父:“有人一直在給姨母寫話本,數十年筆耕不輟。姨父你卻都不知道是誰,你也睡得著呀?”

這一刻,太平忽然跟父親的想法相通了:哎呀,這人生的再好,也不能只仗著自己的容貌過人,就躺在功勞簿上不起來啊!還是得支稜起來呀!

雖然太平沒有把這句話直接說出來,但崔朝感覺到了其本意。

崔朝:……果然是親生父女。

*

“你們總有一日會知道丹青是誰。”後來,姨母這麼告訴她們。

現在,她們知道了。

天下人也知道了。

就像……曜初想起了則天門上的登基大典。

正如丹青這個人一樣,她在被世人所知之前就存在了。聖神皇帝的登基亦是如此,為了登基這一天,已經準備了太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