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京中的兩封信(2 / 3)

而女婿卻是按照自己心意選的!在幹活上,還是女婿好用。

曾經庫狄琚就無語過,裴行儉大概是吏部的官當久了,選女婿就像是選下屬——他對這兩個女婿的評價就是:“此二子,皆吏部銓衡才。”[1]

“他們也都在外面歷練幾年了,該回來了。”兩個人都是二十四五歲的年紀,正是體力精力旺盛又有一定經驗的黃金年齡。

庫狄琚聞言頷首道:“也好,兩位小娘子回京,說不得還能幫幫我。”

說來,兩位小娘子都是裴行儉之前病逝的夫人陸氏所出之女,並非庫狄氏的親生女兒。

但以庫狄氏的性子,本來就不是拘於內宅的人,自不會出現什麼繼氏夫人與原配所出的小姐勾心鬥角這些情形。

且因她與兩位小娘子年紀不過差十歲左右,比起繼母,倒是更像是姊妹。

這些年她還給兩位不在京中的裴小娘子,送過城建署的水泥工藝品(若不是內部人員折扣價,裴行儉一年俸祿都不夠)。

“正好近來城建署忙得很。”三月前安定公主處送了方子來,城建署這些日子都在試煉透明玻璃製品,之前出爐和吹制的兩批,都不是很滿意。

不光裴行儉忙,庫狄琚這幾個月也沒閒著。

於是聽到兩位她熟悉的,飽讀詩書聰敏明/慧的小娘子要回來,她第一反應就是,哎,可以當幫手。

裴行儉總覺得哪裡有點不對。

但他太累了,也就沒深想,點點頭:“城建署之事我不便多聽,你們商議著來吧。”

**

端午後,比一百多位勸農使到江南西道更早的,是飛表使。

姜沃收到了許多信函。

除了一定有的媚娘、曜初的信,以及朝中友人的信外,竟然還有一封皇帝的御筆函。

見到皇帝熟悉字跡的時候,姜沃下意識就遞給了崔朝。

崔朝又遞回來:上面寫著的是姜卿親啟。

姜沃拆開來看過去,前面都是誇讚她在江南西道行事之詞。她直接略過往後看去——這些讚揚,在前幾日,帝后在往江南西道賜端午節禮的時候已經都見過了。

果然,俗話說得好:“老鼠拉鐵鍬,大頭在後面。”

皇帝的重點也在後面。

只見皇帝誇過她的行事,筆鋒一轉開始斥江南西道世家行事齷齪,竟妄圖賄巡按使以聲色犬馬。

而接下來,皇帝寫了兩句屈原《九章》裡的話來‘勉勵讚美’姜沃:“朕知姜卿品性清慎無暇,絕非‘變心而從俗兮’之輩,亦會‘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2]

姜沃:……

說來,這兩句話確實是讚揚人的品德,不因世俗而改變志向,謹慎無失堪配天地的良言。

但皇帝特意寫在世家要給她送‘門客’賄以聲色之事後,姜沃就直接認定,皇帝絕對是在對她陰陽怪氣。

這兩句話一出,姜沃眼前簡直幻視那個‘我在盯你’的貓頭表情包。

姜沃忍不住腹誹:陛下這人過河就拆橋的本質從來沒變過。她在這兒冒著風險給大唐‘燒鍋爐’,剛燒好一鍋水呢。

崔朝也看到了皇帝的御筆信,於是在姜沃轉頭看他的時候,立刻舉手以示清白:“我未寫信告知陛下此事。”

姜沃嘆口氣,帶著關懷感傷的語氣道:“唉,陛下想來頭風又發作的厲害。”然後把信塞給崔朝。

“你幫我寫一封回信我再抄吧。”

御筆信不能不回,但姜沃真不想回應皇帝這腦回路。

**

比起皇帝這封信,自然是媚娘和曜初的信更讓姜沃歡喜。

尤其是曜初的信。

她拆開信封后,就見信封裡掉出幾朵小小的白色乾花,是蕎麥花。

就見曜初信裡寫著,司農寺於這個旱季篩選出的蕎麥佳種,已經大批試種植了。

說來,蕎麥的畝產量是不如麥、稻的,故而不會大批次專門用良田種植。但蕎麥有個不可替代的好處,那便是可以與其他作物輪作換茬,在麥收之後再種植,避免了田地的空窗期。而且蕎麥耐旱,生長週期短,因此蕎麥才是重要的救災之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