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帝后教子(2 / 5)

皇帝之所以說安安性情像媚娘,就在於此。

他還記得初見媚娘時,她縱馬而來,鮮衣麗服,身後還蹲著一隻猞猁,那樣鮮活而豐盈的生命力,如春色百綻。

只是安安與媚娘還不同。

當時媚娘身處掖庭境遇晦暗,因此她身上那種生命力是更內斂頑強的,像是哪怕長在懸崖碎石間,也依舊頑強紮根吐豔的花木。

而安安,則更加明亮輕快。

正如她的名字一般。

曜初,日出有曜。

皇帝望女兒背影念及舊事,而媚娘則含笑道:“旁的也罷了,只安安這精力十足的樣子,便像我。”安安精力充沛,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好奇。

聞媚娘此言,皇帝也不由笑了:“是,這些年,朕瞧著她是什麼都想學一學碰一碰。今日才學棋,明兒又看上了琴。”

若是皇子如此,自然是不夠專注定性,還有玩物喪志之嫌。

但安安是女兒,皇帝就皆由著她。

其實在安安五歲左右的年紀,有段時間是跟太子一起在東宮讀書啟蒙的。

只是後來,太子年紀漸長,東宮書房的師傅越來越多,唸書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安安就不再每日都去了。

皇帝便以為女兒是覺得唸書太久,東宮老師又太嚴肅枯燥才不願去的。

索性就單獨給女兒指了兩位年老大儒與一間偏殿做書房,讓她不必每日拘著時辰唸書,想學的時候再去。

而這些年,皇帝就見女兒似乎對所有事物都飽含興趣,想要學一下:

書法、樂理、琴藝、下棋等自不必說,公主們只要想學,宮中都有名師。皇帝還記得,晉陽妹妹也是打小就練得一手好書法,與父皇的飛白體像的幾乎難以分辨。

此外,安安對於看到聽到的一切,都有充沛興致和探究之心。

比如聽帝后在談論《職制律》的事兒,她就也想去找律法書看一看。

說來,安安最早會背的幾條律法,還都是皇帝親口教的。

除了讀書學藝外,其餘‘雜事’安安也沒少嘗試。

她曾試著自己親手種一小盆麥苗——好在這點上,安安不隨她親大伯,成功種出了一片綠油油的小麥苗。

而年節下火鍋夜,皇帝還看到女兒跟著媚娘和姜沃一起玩骰子,賭投壺。皇帝倒也無所謂,甚至還會過來幫女兒擲一個。

無論女兒怎麼折騰,皇帝都只由著她,而且要一奉十。

比如女兒種了一盆麥苗,他就能命人送來各色種子,以備女兒想種別的。

也正是為了皇帝這種溺愛,這些年來,媚娘一直堅持,安安宮裡和姜府兩邊住。

“否則陛下就要把孩子慣壞了。”

*

紫宸宮中,帝后說過兩句女兒事後,皇帝便命人宣太子。

再過數日,聖駕就要往洛陽去。

走之前,皇帝自然有話要再囑咐太子——

若是未曾撞上弘兒讀書竟然不忍聽《左傳》事,皇帝還會如過去一般囑咐太子好生唸書,初次監國多聽百官諫言,明習庶政,勿驕勿躁。

然現在,帝后卻準備與太子說更深一點的事情。

點一點為君之道。

*

太子到的很快。

在孝道與禮數恭敬上,太子從來無差。

入內先給帝后行禮,然後問過父母安康,這才垂手站在一旁。

皇帝見兒子儀度穩重舉止合宜,頷首道:“弘兒坐吧。”

太子於帝后下首的一張圓凳上坐了,坐姿亦是如修竹般。

皇帝特意將語氣放的溫和些:“弘兒,今日朕召你來,是為了伴讀事。”

“今歲童子科貢舉後,朕預備從裡面給你挑兩個做伴讀。”

見太子要起身謝恩,皇帝擺手止住,然後問道:“若是弘兒考自己的伴讀,會給他們出一條什麼經義來解?”

‘解經義以成文’,是每科貢舉都要考的題目。

聽父皇這麼問,李弘想了想,道出《大學》中的一句:“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