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找心腹需要費時費力

小說:明天子怎麼樣 作者:破賊校尉

朱見深雙手一攤,一臉不主動、不否認、不負責的樣子。

“這世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一成不變的良法。洪武年是好法,永樂年是良法,宣德年是平法,正統年說不定就是惡法了。”

“《易經》一萬六千多字,翻來覆去,講得就是一句話,‘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任何事,包括任何制度,只要窮盡到了極限,必須要變,不變不行。”

“一變就通,通暢了就能持續下去。久而久之,又是窮盡。迴圈不斷啊。”

說得真好!易經就是講變化之道。殿下雖然年少,但真得不容小視。

劉健在心裡琢磨著,大為敬佩。

但是《易經》與裡甲糧長制有什麼關係?風馬牛不相及啊!

“殿下,裡甲糧長制,國朝初年揮了那麼重要的作用,怎麼一下子就不行了呢?”

前兩日聽完朱見深那番見解後,劉健用心研究了一下里甲糧長制,越研究越現這是個良法,北伐、一統天下、打敗北元,它居功甚偉。

太祖皇帝英明!

現在殿下一轉身說它不合時宜了。雖然說窮則變,可殿下你也變得也太快了吧,讓我一時適應不了啊。

“究其原因,那是國朝建立時,天下大亂,太祖皇帝治亂靖平,是從動到靜的一個過程。太祖皇帝以靜為目標,制定瞭如裡甲糧長制,農、軍、匠分戶等多項靜態法規,就是營造一個平靜穩定的環境,讓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們休生養息,儘快地恢復元氣。”

“由動入靜,靜態法規?”劉健和李東陽喃喃地念道。

“是啊,看看太祖皇帝的種種法規,大多數都是要把百姓固定在田地上,男耕女織。再以地緣和血緣為紐帶,編成裡甲,讓鄉村富者承擔起教化和管理百姓的責任。然後裡甲組成一個個封閉的村莊,互相監督,互相扶持。”

“這種靜態法規和體制,是大亂之後最需要的。百姓們有自己的田地,安安心心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種、蠶織、服徭役、納賦稅,歲月靜好,偃然無憂。”

看到劉健、李東陽等人都聽進去,正在用心思考的樣子,朱見深十分欣慰。

在紫禁城,自己利用便利的條件,翻閱了《皇明祖訓》、《大誥》,把太祖皇帝制定的國制條律,瞭解得七七八八。

再利用這次南下的機會,與各地實際情況相對比,現了太多的問題。

太祖皇帝給後代孫,留下了一個天坑啊。朱由檢在煤山歪脖子樹上的那根繩索,是太祖皇帝在大明立國之初,親手編織成的。

這一點,自己在去到南京之前,就已經確定。所以才有孝陵享殿的那番“祖孫對話”。

這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光靠自己一個人,是搞不定的。

需要招攬足夠多的人才,幫自己去做。同時也需要創造和挖掘出足夠多的利益,驅動人民跟著自己走。

這一切,從現在開始。

朱見深的聲音清脆爽朗,說出來的每一個字都鑽進眾人的耳朵裡,直至心裡。

“但是數十年過去,地方上休生養息,靜極則動。有富者更富,有富者變窮,有窮者變富,有窮者更窮,乃至逃亡。”

“田產財富在變化,人口戶籍在變化,那麼把人口戶籍、田地財富限制在一個框框裡的裡甲糧長制,自然就落後了。朝廷該重新丈量田地,編制戶籍,重新確定新的戶籍和財稅制度。”

“朝廷不做,縉紳貢舉們就會去做。他們會填補裡甲糧長制崩壞後,地方留下的權力空白。他們會壟斷地方的權力和財富,截留和分享賦稅。”

劉健喃喃地說道“‘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動極則靜,靜極則動。裡甲糧長制確實該變了。”

他猛地抬起頭,滿懷期望地問朱見深“殿下,那有什麼適合動態的良法?”

朱見深又一次雙手一攤,還是那副不主動、不否認、不負責的神態。

“我不是也在找嗎?大概有一定的思路,但還沒有完全想好。”

劉健有些失望,但依然期望地問道“殿下,能說說吧。”

“現在不是時候。不過你先得跟李東陽和李芳,好好學一學《數學入門》,否則的話,到時候討論起來,你連聽都聽不懂!”

什麼!這世上還有我聽不懂的道理?你這是不拿舉人當人才啊!

李東陽在一旁幸災樂禍地笑了。

“希賢先生,別看你是舉人,有的道理講起來,你可能真得聽不懂。不信,待會回去,我出兩道應用題給你解一解。你要是解出來,我就服你!確實是天才!”

“好,一言為定!”劉健毫不膽怯地說道。

“好了,此事後面再說。現在想個法子,幫石田先生解決眼下要破家的墊賠問題。”朱見深說道。

“殿下,你寫封書信給到長洲縣,不就一了百了嗎?”眾人開始冥思苦想,劉蓉在一旁天真地說道。

“幼稚!”劉健呵斥道,“賦稅徭役,是國之大計。殿下貿然出手干涉,不僅會落人口實,還會助長營私舞弊的歪風。不行,絕對不行!”

李東陽在一旁說道“是啊,鎮國將軍去一封書信到長洲縣,免去石田先生責任。那魏國公府明天就可以去一封信到江寧,免去某遠房親眷的賦稅徭役。有樣學樣!長此以往,朝廷賦稅徭役體制,定會崩壞。”

朱見深看了看沈周,開口道“石田先生,你家中有多少幅親手繪製的畫?”

“還有十幾幅。”

“那我全買下了。不二價,五百兩銀子。很多人說我不學無術,毫無斯文。我就買下石田先生的妙筆丹青,掛在房間裡,好好薰陶一下,提高我的斯文。哈哈,哈哈!”

沈周知道沂王殿下是在救自己。那些丹青,能值個一兩百兩銀子,已經不錯了。他雙目微紅,彎腰作揖。

“草民謝過沂王殿下!”沈周千恩萬謝地說道。

“鎮國將軍,不是沂王!再叫錯了,我就不買了。哈哈!”朱見深開著玩笑道。

喜歡革明天子請大家收藏革明天子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