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老成之言

“哎,你們說,這一次,公主殿下,會怎樣懲罰,這個大膽的傢伙。”

“不好說,這畢竟,是賢王,可不是一般人物。”

“你們說,這賢王殿下,有沒有可能,真的把咱公主殿下,給娶走了。”

“呸,瞧你那歪瓜裂棗樣。還咱公主殿下,當心被公主聽到,打得你生活不能自理。”

“咳咳,我的意思,是咱大宋,咱大宋公主殿下。”那人摸摸頭上剛冒的虛汗,訕訕道。

“行了,別打岔了。依我看,公主殿下,最好把這人給揍一頓,嘿嘿,那可就有熱鬧看了。”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沒人接話。

“唉,說起來,公主殿下,也確實老大不小了,是該找人嫁了。”

“哎,我聽說,在大魏那邊,提倡晚婚晚育,男二十或二十二娶,女十八或二十嫁。雖十五、十六嫁人者,甚多。但二十、二十以後,未嫁者亦有,並不過於強迫。”

“如此說來,大魏那邊,通婚甚是開明呀。”有人驚訝。

“是呀,我大宋規定,女十五、十六必嫁,至多十八;男十七、十八必娶,至多二十。我原以為,我大宋已是相當放寬,未曾想,大魏竟還走在前列。”

“不過我聽說,現在不少國家,也在效仿大魏。據說是因為,早育,容易造成孕婦和胎兒死亡率高。不利於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的健康展。”

“嘿,你這聽誰說的。”

“嘿。我還用聽說嗎?我親耳所聞,你去大魏跑一趟商,就知道了。”那人挺了挺胸膛,頗有自得道。“嘖嘖,大魏的繁華,各行各業,那興盛的呀!”他頗為讚歎道。

“小心官兵把你抓起來,散播不良言論,擾亂民心。”有人故意嚇唬他。

“得,我不說了。”他先縮縮腦袋,接著四處看看,見沒人注意,才放下心來。

“瞧你怕的,放心吧!大宋言論自由,不會因言獲罪。”一年輕書生道。

同時,一老者對身邊學生解釋道:“想必你們也好奇。不過他們只知其實,不知其理。”

見學生被吸引,他循循善誘,道:“婚育政策,其實是跟國家實力,展掛鉤,也與國情有關。

如他們所說大魏,婚育比不少國家晚。而很多戰亂之國,十四十五結婚,亦大有人在。

究其原因。便在於,國家動盪不安,或面臨外族壓力,短期內急需大量人口填補。

而民眾朝不保夕,生活貧乏,若按大魏十七成年,大宋十六成年。當然,各國不一樣,王公貴族也會有不同。總體來說,一般十五到二十。

若民間按二十來算,其實太晚,多半十五六就結親。為何,因為百姓困苦者多,能成年者,不易,能至三十,五十者,亦不易。

所以若不早早結婚,斷了香火,可是大不孝。更何況孩童未成年前,夭折者多。並不僅只早孕導致死亡率高這一原因。這是社會因素問題。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是複雜的。

而大魏直接跳過這個階段,蓋因國力強大,領導高瞻遠矚,願為民謀福祉。這是極難得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聖人之言在前,但能真正去為者,不多;而為者能成就者,更少。”

“既如此,大宋也有此基礎,為何卻不為呢?”有學生不解問。

老者道:“所以說,國情。同樣一條政策,也許在魏國能行,富國強兵,但別國照搬,可能就會引不可測的後果。所以成之道,不在邯鄲學步,而在變通。變則通,通則變。

即無準繩而有準繩,有準繩而無準繩。不刻板,不唯一。

治國者,高瞻遠矚要;契合國情要。不脫離實際。堅定時不移,狂亂時不棄。有為而治,無為而法。”

“那老師,要怎麼做?”

“歷史皆有其展的脈絡,讀史,可以明得失。”見學生不以為然,老者勸誡,道:“莫好高騖遠。知易尚且,行難,不知,豈非更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