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陳李三代

小說:大宋賢王傳 作者:筆名若離

“敬你是條漢子,吾予你殊榮,戰。”

“殺。”

兩人兩馬,相向而衝,遊軒手持長槍,一槍直搗黃龍。關二一刀劈開,火星四濺,遊軒虎口一麻,險令長槍脫手。兩馬錯身之際,關二扭身回斬,一刀之勢,如力劈華山。腰力之強,簡直冠絕當時。

遊軒雙手持槍上阻,“當”。一刀壓下、橫掃,血噴三尺高。戰馬帶著慣性前衝,隨之轟然墜落。三代將門之後,黃城太守——竟如此被斃於馬上。

“殺。”關二持刀遙指前方,三軍隨行,黃城陷。

傍晚,戰事結束不過兩三個時辰。裡不同率第二梯隊趕到。會同原三千先鋒,合關將軍部兵馬三千,共計八千。

“二爺,可曾見過大王。”

“不曾,但王上傳來書信,說他已往洪城而去。”

裡不同心中一凜。按理說,賢王不應該做此等之事。這會給下面人施加極大的壓力,增加變數。看來訊息為真。公主果然親身犯險。否則王上不必如此。

“王上還說什麼。”

“今夜寅時,務必殺破洪城。”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彼此眼中看到了凝重。

“保重。”

“保重。”

“駕”......千軍萬馬相隨。

洪城,因著名的洪河,自城中穿過而得名。洪河將它一分為二,故洪城又有內外城之分。

洪城城雖高數丈,但比之黃城,卻又矮了幾分。洪城的精髓,在於數座跨河大橋。

此之橋建造之時,動用民夫十數萬,耗時經年,方才完成。其橋之寬闊,其橋之堅固,為陳國之最。

橋分內外,內由當今洪城太守,陳國五虎上將之一,陳泉駐守。外則是他的副將,李修遠鎮守。

陳泉,王室中人。自小酷愛兵法,少年時起,便在軍中效力,一步步官升至大將。是陳國少有的知兵之人。

自王命以來,由他坐鎮洪城,統兵過萬,為陳國的東北屏障。人稱“東北大將軍”。

李修遠。陳國李家後裔。祖上曾與南唐皇室有糾葛,前南唐被滅,僥倖逃過一劫,後為陳國開國皇帝陳霸先效力。立下赫赫戰功,官升至大將軍。

陳霸先時期,南戰北伐,東征西鬥。其人一生烈烈。

他號“烈帝”,自認不輸於帝。在陳國,儼然以帝王自居。

然諸國不認,故他在時,與諸國鬥戰不休,從不屈和。其績載於陳國《太祖·烈帝本紀》中。

他一走,諸國逼迫陳國“下位”,烈帝之子,沒有其父的雄烈。陳國遂重歸國主。

陳王心心念念,未嘗沒有效仿其祖父的英姿。甚至,勝之,越之,脫諸國,成為燕雲另一霸主。大魏三足鼎立,大陳於燕雲三分,有何不可。

今夜月光如水,城內李府張燈結綵,高掛壽聯——賀壽之人,非富即貴;迎來送往,熱鬧非凡。

李老太君,李修遠祖母,李刻武之妻。

李刻武,陳國大將軍,死後被賜諡號為:刻武。即刻苦武練之意。以名為號,這是李家的榮光,其中亦有特殊的含義。

李老太君今年八十高壽,這個時代,戰亂頻仍。七十古來稀,八十,已是難能之極。更何況,她還有著顯赫的身份。

如此一來,洪城內外。有頭有臉的人物,前來賀壽者,不知凡幾。若非當前情況特殊,只怕王都來賀者,不在少數。

縱是如此,當今陳王,仍是派人早早送來了壽禮。王上如此,下面人自然紛紛效仿,更何況,李家是洪城望族。早年間鎮守一方。

若非李家家主,李修遠之父,壯年早逝。只怕,不止現在光景。

李家府邸深處,李老太君所居之所。

此刻,屋內僅有李老太君,李修遠祖孫二人。

外面人來人往、喧囂如市;這裡,卻是幽靜曠寧。一內一外,雖同在李府,卻仿若兩個世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