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漢臣趙爽(1 / 2)

小說:漢壇旌節 作者:尚冠

接連走過幾道長廊,老文吏終於是在一處屋舍前止住了腳步,抬起手輕輕叩門,得到應允之後,才推門進去。

裡面圍攏了不少的人影,見到老文吏帶著兩位少年過來,心中猜測這定然就是此番數科考核的前二,衛弘和黃喬了。

那坐在偏位上,臉頰上盡顯飽經風霜之色的趙嬰,打衛弘一進門就細細端詳了起來,瞬間就想起來,這便是那位開考半炷香後就走出考場的少年,一想到彼時那荒誕的想法,現在看來或許是親眼見到的現實。

趙嬰率先開口“你就是衛弘……嗯,看上去要比喬兒的年歲還要小一些。”

衛弘沒認清眼前這人究竟是誰,但能夠在北宮之內,對宮府吏這般言辭態度,肯定就不是泛泛之輩,於是上前作揖道“下吏衛弘,是建安十一年生人。”

趙嬰聞言,點了點頭道“那倒確實比喬兒小兩歲,這般年紀就在數科上有如此成就,難怪能被諸葛丞相看重,派來應試。”

“嗯?”聞言,衛弘心生疑惑,自己何時被諸葛丞相看重了?此番考核還是被人派來的?

大概是覺得有些謎底再不遮掩,就要被拆破了,坐在主位上的樊建連忙說道“衛弘,此番叫你過來,主要就是為你此番數科考核中的癸題一事,你的答案似乎與君卿公的答案不一樣?”

衛弘反問道“君卿公的答案是多少?”

黃喬上前一步,對衛弘說道“十四丈。”

衛弘偏過身子,看著黃喬,大概明白了他的師父便是眼前坐著的這位君卿公了,然後便繼續追問道“我的答案是十四丈一尺五寸九分二厘六毫五秒三忽,其實這個答案並不算精確,只不過要比十四丈顯然要更接近正確答案。”

聽著衛弘口中報出的數字,黃喬還不知道這些意味著什麼,但趙嬰卻無比激動,手指尖端的指甲已經是嵌進了掌心肉裡,看著衛弘的眼神也變得凌厲了起來“你是如何算清楚周圓之比的。”

衛弘卻搖了搖頭說道“我沒算清,圓周率……也就是你們說的周圓之比是一個無窮數,所以我寫的那個答案也確實算不得標準答案。”

黃喬代替趙嬰問道“你怎麼能證明你寫的周圓之比是對的?”

衛弘將這問題反丟給了他“那你怎麼證明它是錯的呢?”

趙嬰看著衛弘說道“你說的對,我證明不了你是錯的,那你就是對的,說到底我是不相信伱能在半炷香裡答完考題,卻偏偏在這一道題上畫蛇添足……”

衛弘卻主動問道“黃喬算出的十四丈結果又是從何證明的呢?”

黃喬老老實實地答道“我師父曾用金絲圍圓測量,再伸直測量,圓徑越大則結果就越準確,經過無數日的實驗,終於算出了周圓之比為三又百分之十四倍,比一些典籍上記載的三又十分之一更精確。”

“這種方法並不算好,但算得的周圓之比已經是夠用了。”衛弘想到的是大多數人所記得的圓周率應該就是三點一四。

“不夠!”那趙嬰站了起來,對衛弘說道“諸天星辰與神州大6相隔不知其幾千萬裡也,失之毫釐便差之千里,周圓之比若能再精確幾分,這對天文曆法來說,意義重大!”

說這,趙嬰便對衛弘作揖道“還請足下為我說明,你算出的數值究竟如何得來。”

衛弘沒有賣關子,直接說出來方法“割圓術。”

“割圓術?”僅憑名稱,趙嬰不解其意。

衛弘想了想,才說道“即圓內接正多邊形的的面積,以不斷細化的直線不斷代替弧線,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但這種方法也有弊端,即直線再細化也不可能是弧線,圓內接的正多邊形不可能再真正意義上做到與圓合體,所以圓周之比便是一道算不盡的數值。”

趙嬰像是陷入了某種癲狂的狀態,若有所悟,覺得衛弘說的這個方法無比正確,比他所用的金線測圓更最佳化,旋即,又像是想到了什麼,站起身拿起面前桌案上的一張紙,親自跑到了衛弘的面前,對他問道“這紙上的蝌蚪文出自你手?”

衛弘低頭一看,紙上正是他計算“巨賈售錦”、“引葭赴岸”、“周圓之比”三道題的草稿,用的還是隨手寫的阿拉伯數字,於是點了點頭。

趙嬰指著圓周率最前面的“3”,對衛弘問道“這是何意?”

“三,一二三四五中的三,這是數字。”衛弘解釋完,便將圓周率後面的數字指給他認識“這是一,四,五,九,二,六。”

趙嬰又指著“o”問道“此圈是什麼意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