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廟堂(1 / 2)

小說:漢壇旌節 作者:尚冠

一騎飛來入成都!

監國的太子劉禪被這訊息嚇慘了,距離成都僅僅兩百餘里的漢嘉太守黃元謀反了!

劉禪慌亂不已,還是吳皇后識得大體,派人將朝中重臣和相府屬吏請去東宮,為劉禪出主意。

眼見著大漢諸多臣僚到來,劉禪略微心安,抬了抬手對眾人道“黃元舉郡叛逆,兵數萬,正向成都殺來,諸位卿家可有退敵良策啊?”

代掌尚書檯的楊儀站了出來“殿下勿憂,成都有丞相先前招募的三萬新軍駐守,可護得皇城無虞。”

劉禪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連連點頭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還是丞相神機妙算,早有籌劃。”

益州治中從事楊洪也站了出來,提醒劉禪道“賊寇已兵包圍臨邛,還請太子殿下以陳曶、鄭綽二人為將,持太子符令兵,擊退黃元賊兵。”

“這……”

劉禪有些猶疑,他的本意是將兵馬留在自己的身邊。

至於黃元叛亂一事,自有戍守各郡的兵馬頂著,待父皇和丞相得知訊息,自然會排程大將回來指揮擊敵一事。

蜀郡太守王連也站了出來反駁楊洪道“黃元舉兵,不過是疥癬之疾,太子鎮守成都萬不能有失,派人安撫黃元即可。”

與此同時,王連提拔上來的呂乂、杜祺、劉乾等人也紛紛上言,贊同王連的提議。

“臣附議,此時出兵非為上策,當以成都為誘餌,將黃元之軍牽制在臨邛一帶,不可固守,也不可強攻,當採取示敵以弱之策,待陛下和丞相派遣領軍之將回成都排程軍事,爭取一舉拿下黃元叛賊而永絕後患。”

“臣附議,當示敵以弱,若是黃元見成都兵強馬壯,攻取不下,勢必返回漢嘉郡,攜四縣之民南下越雟郡,與已經自立的雍闓叛軍相呼應!”

“臣附議,成都兵廣糧多,城高牆厚。黃元賊兵勢大,亦不能下也,可據此險要而守,待四方勤王之軍來援!”

大漢朝堂也有派系之爭,呂乂、杜祺、劉幹皆是王連舉薦拔用的能吏,如今站在王連的立場上,給出不能貿然出兵的緣由,朝堂眾臣皆是深以為然。

僅僅是治中從事的楊洪,顯得有些形單影隻,但他絲毫不畏怯,面對王連四臣辯論道“黃元素來心性兇暴,沒有恩信,怎能有如此手段?他想要的,多半是順江而下,或面見陛下陳情,或東投孫吳苟活罷了。只要以陳曶、鄭綽兩位將軍,領一支精兵奔赴南安峽口,設好埋伏便能俘獲黃元矣!”

出人意料,議郎孟光在楊洪言畢之後,也迅站了出來,附議道“臣附楊從事之議,臨邛產鐵,若被黃元得之,恐壯其賊志,當出兵援之。”

很快,平日裡對朝廷並不感冒的太子家令來敏,也說道“臣啟稟太子殿下,臨邛乃成都外圍,僅百餘里,一旦失守,後果不堪設想!”

這兩位先後出言贊同楊洪的出兵決策,倒是讓眾人覺得十分詫異,即便是倡出兵之謀的楊洪,亦是如此。

來敏、孟光皆是文壇大儒,不過因為治學涉獵有所不同,早已是勢同水火。以至於往日的朝堂廟算也多持異見,怎麼今日卻出奇默契地達成統一,真是稀奇!

劉禪見此,本來內心堅定的“固守成都”有些動搖了。

一句話說明白,王連、楊洪之流乃是外臣,不足以說服劉禪。

但來敏乃是太子家令、孟光又執掌少府,都是劉禪要聽之信之的內臣,豈能不顧他們的意見。

就在此時,身邊的宦官稟報道“殿下,尚書郎蔣琬、李邵求見。”

劉禪聞言,連忙伸手宣進蔣琬和李邵二人。

此二人官拜尚書郎,卻兼任相府曹掾,他們勢必帶來了相府的提案,這對陷入到左右搖擺的劉禪來說,無疑是來了一根定海神針。

蔣琬、李邵二人入殿後,對劉禪行完禮節,便由蔣琬奉上書通道“此乃相府書信,還請殿下觀之。”

劉禪聞言,讓身邊宦官取來書信,攤開來看。

許久之後,劉禪合上書簡,也做出了決斷“孤下令,以陳曶將軍領兩萬新軍救援臨邛,以鄭綽將軍領皇城守軍、太子親軍前往南安峽口設伏。”

聞言,王連等人自是皺眉,但豈能看不出來,太子幾乎沒有猶豫的打算傾巢出動成都守軍,乃是看了那封相府書信的緣故。

涉及到相府,王連等人又豈會隨意阻攔呢。

先是來敏、孟光、楊洪等人參拜稱頌“太子聖明。”

爾後眾位臣子也紛紛附和道“太子聖明。”

王連原先沉默不語,可看到劉禪的目光落在了自己的身上,猶豫了一陣,最終還是躬身作禮道“太子聖明。”

“報!臨邛急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