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九章 開設裡邑之制(1 / 2)

小說:漢壇旌節 作者:尚冠

益州郡大筰。

自益州郡府拜別正昂公、李恢之後,衛弘直接奔赴大筰,打算順瀘水而下,前往越嶲郡內的邛都,那裡是高定的大本營。

越嶲地勢複雜,邛都臨岸的孫水也是瀘水上游支流之一,瀘水在越嶲群山中繞出了一道巨大的“幾”字型,在大筰一帶轉了個大彎,最終向北匯入長江。

蒲季已經帶著千餘五兵卒,自臨邛趕到了大筰,在瀘水西岸修築了很多新式的冶鐵高爐,然後在張毣所部兵馬的支援下,在大筰開始了效彷臨邛礦山那時的體制改革。

蒲季很興奮,他從臨邛一路走來大筰,見識到了南中諸郡的多山多水,心中逐漸變得沒有底氣,那是對前途未卜的彷徨。

但抵達大筰之後,蒲季心中的那絲慌張無措頓時煙消雲散。

果然和朱司馬說的一樣,大筰的礦石根本不需要去深山裡採掘,周圍的河谷灘塗裡隨處可見質地上乘的鐵礦石。

這裡還有天然煤礦,只要引進冶金治所的焦煤提煉技術,將會給大筰冶鐵坊源源不斷地提供熱力能源。

這裡簡直是所有大漢打鐵人夢寐以求的天堂!

所以當蒲季見到衛弘的第一面開始,就信誓旦旦地承諾道“衛將軍,只須用一年時間,大筰便能成為臨邛第二!”

衛弘點了點頭,有蒲季親自操作這件事,他十分放心“嗯,大筰全權交給你管理,我也放心,一切如臨邛故事,我也儘可能地支援大筰早日投產新式鐵器鑄造。”

蒲季對衛弘作揖長拜道“下吏定當不如使命!”

衛弘拍了拍蒲季的後背,示意他不用拘禮,然後和他走向張毣的營帳。

徵南先鋒軍如今接管了雍氏原先的領地,谷昌會戰已結束,就立即投入到了勸農的行伍當中,其中句扶督農味縣、夜郎柯督牧靡、張毣就負責大筰一帶。

哪怕是剛剛從蜀郡返回南中的韓能、朱安兩人也開始進行招募兵卒的事情。

搶著時令補完夏耕的田地後,還要兼顧大筰的水利、冶鐵基地搭建等事,張毣忙的簡直是四腳朝天,比在少府勸農更累。

誰料衛弘簡直不當人,雞鳴時分就從益州郡府差遣人送來一封緊急公文,要張毣返回味縣主持招募兵卒這樁事。

與臨邛建制徵南先鋒軍不同,這一次衛弘招募的南中兵卒並不奉行擇其精銳的方針,而是選擇了是人就要。

南中諸郡境內,只要年齡介於十五歲到五十歲之間的青壯,皆可申請參加漢家軍隊。

這樣的招兵條件,張毣看得心驚膽戰!

張毣估算,真要按照這種只求數量不求質量的方式徵召兵卒,龐大的軍費負擔能拖死南中各地的郡府。

大筰因為礦產豐饒,雍氏在這裡安放了上萬奴隸。

在今歲平定雍氏的戰爭中,這些大筰奴隸除了極少數當了逃奴外,大多數表現地還不錯,無當飛軍善用的擲槍多是出自他們的手中。

這些奴隸將會按照臨邛礦山的舊例,根據戰爭中的生產立功表現,逐一廢除奴身。

但與臨邛礦山不同的是,衛弘並未單獨給那些礦奴設定“工籍”的進身之階,而是按照統一的招兵標準,將他們編入漢軍建制當中。

衛弘雖然屬意將大筰日後交給蒲季打理,但畢竟現在蒲季剛來,對於一團亂麻的大筰無從著手,只能讓勉強熟悉大筰內情的張毣快刀斬亂麻。

見到衛弘到來,張毣趕忙說道“衛將軍,我現在就是不眠不休,幹這編戶齊民的事情也來不及啊,這還只是大筰一地,味縣、牧靡、昆澤和同勞都要比大筰更復雜,可現在……”

聽著張毣這言猶未盡的意思,衛弘趕忙道“放心吧,朝廷不久後就會派遣過來一批宮府吏,肯定有一大批過來幫著你處理這樁事的。”

“你不早說!”

張毣如釋重負,益州郡內本就是羌夷殊俗之地,能聽懂漢話的都是少數,就別說看懂和領會大漢朝廷的詔令了。

既然朝廷能夠外派一批宮府吏到南中來,讓張毣頭痛不已的人手不足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衛弘囑咐道“遠思,除了大筰這裡以外,三個月內我還需要招募十萬人,你和諸葛喬各自負責五萬人……”

“十萬人……”張毣被這個數字嚇了一跳,實在不敢相信自己耳朵,即便攤派到自己的身上只有五萬人,也是一筆極大的數字。

張毣覺得自己就算絞盡腦汁,想要在益州郡北部招募到五萬士卒,還是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完成這件事,簡直是難比登天。

張毣搖了搖頭說道“衛將軍,你可知道益州郡府治下有多少民戶?嗯,只有兩萬九千零三十二戶,攏共十一萬口人左右,就是我想要招募五萬青壯,也是有心無力啊。”

張毣所說是益州郡府前些日子恢復各縣後的統計戶口,其中並不包括流民、奴隸、潛藏在山野的羌夷部族等。

但哪怕是在人口充沛的蜀郡,想要短時間內招募五萬青壯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聽見張毣說起這話,衛弘就知道他想偏了,解釋道“不是五萬青壯,是招募五萬百姓,不管是流民還是奴隸,只要願意加入效忠漢室,都可以將他們視為漢家軍戶!”

“漢家軍戶?”張毣有些不解,畢竟剛從衛弘口中聽到這件事。

衛弘給張毣解釋“嗯,這種軍戶是小家庭制,家長是就是先前招兵所要求的適齡青壯。他們將會接受大漢官府組織的移民,屋宅田畝由漢軍租給他們,還會借給他們農具,目的只有一個,漢軍佔據的土地絕不能浪費掉。”

衛弘又將裡邑制度介紹給張毣。

為了使得大漢的政令能夠傳達在南中的鄉野之間,就得拋棄掉原先對鄉野裡邑放任自流的做法,開啟接受郡縣官府直轄管制的裡邑制度。

在裡邑制度中,設定里正總管一座裡邑的諸項事宜,此外還有負責裡邑百姓教化的鄉老、掌聽訟收稅等事的有秩、負責教習農事種植的嗇夫、負責鄉間巡查保衛的遊徼……以及一套與裡邑制度掛鉤館舍和郵驛設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