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七章 諸葛亮出兵(1 / 3)

小說:漢壇旌節 作者:尚冠

建興二年八月,成都一場大雨後。

諸葛亮站在成都的城頭上,遙望天際,入目之處皆是一片青黃之色,在夏秋交際的雨後,茁壯成長著。

今歲應該是一個不錯的收成。

諸葛亮心中更加堅定了某些想法。

最近一個月以來,各種訊息紛至沓來。

先是駐守益州郡的庲降都督李恢來報,蠻王孟獲起蠻兵十萬,攻打南中邊境。

思路客

其次是大漢安插在逆魏的密探來報,逆魏境內兵馬調動頻繁,關中、北塞、淮泗都有大規模的行軍演練,不難猜測逆魏將有一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自去歲尹始,大漢與東吳多次互派使者,早已經彌合了夷陵之戰造成的兩國間隙,如今兩國再結盟好,互通有無,早就已經引起了逆魏的忌憚。

逆魏雖強,但終究不可能同時開闢兩條戰線,只能逐一擊破,但諸葛亮無法揣測出逆魏此番劍指何方。

無法摸清逆魏的兵馬動向,謹慎的諸葛亮便不會輕易地邁出下一步。

好在蔣琬帶來了確定的訊息“丞相,逆魏密探帶來了訊息,言逆魏之主曹丕已至壽春,並向廣陵行進!”

“天助吾也!”

聽到這個訊息後,諸葛亮神色一振。

不得不承認,逆魏曹氏一族確實是名將輩出,曹氏父子倆皆是不可多得的統帥之才。

如今曹丕親至壽春,甚至還要抵達廣陵,此番逆魏將要出兵吳國不言而喻。

逆魏兩線戰場勢必一攻一守,淮泗戰場為攻,那關中一線就是防守為主了。

大概是想到了某些人正在為了籌糧忙得焦頭爛額,諸葛亮嘴角一揚,對蔣琬囑咐道“公琰啊,派出細作去荊州和江東一帶,散出謠言,言明今歲蜀中大旱,恐將絕收矣。”

蔣琬聞言,面色一愣,稍稍想清楚丞相的用意之後,蔣琬笑著將這樁事應下來。

一旦得到了確切的訊息,諸葛亮便不再耽擱,下了成都城牆後,直接召集百官,入奏天子劉禪,召開大朝議,商議軍國大事。

百官到來之後,諸葛亮直接率先言“臣觀南蠻不服,實國家之大患也。臣當自領大軍,前去征討。”

坐在寶座上的劉禪十分著急的說道“東有孫權,北有曹丕,今相父棄朕而去,倘吳、魏來攻,如之奈何?”

諸葛亮回道“東吳方與大漢講和,料無異心;若有異心,李嚴在白帝城,此人可當6遜也。再者……”

大概是為了安撫眾人的心憂之處,諸葛亮直接將最近得來的訊息告知眾人“臣已得到密報,逆魏曹丕親自領軍至壽春、廣陵一帶,魏吳之戰一觸即,蜀中無憂矣!”

“當然,防止逆魏聲東擊西,臣已有籌劃,有馬守把漢中諸處關口,不必憂也。臣又留關興、張包等分兩軍為救應,保陛下萬無一失。今臣先去掃蕩蠻方,然後北伐,以圖中原,報先帝三顧之恩,託孤之重。”

馬去歲病故的訊息因為各種緣由,還未傳散開。

作為大漢獨當一面的旗幟,馬縱然身死,但威名仍舊震懾於雍涼之地。

劉禪聽聞諸葛亮確實已經安排妥當,心中的憂慮已經消緩大半“朕年幼無知,惟相父斟酌行之。”

與諸葛亮並列的王連站出來提醒道“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鄉,丞相秉鈞衡之重任,而自遠征,非所宜也。且孟獲等乃疥癬之疾,庲降都督李恢持兵穩重,寧遠將軍衛弘用兵奇詭,不若丞相派遣一名大將率軍南援,此事必然成功。”

諸葛亮看了一眼王連,大概是明白王連心中的顧慮,諸葛亮嘆了一口氣後,終是十分堅定地說道“南蠻之地,離國甚遠,人多不習王化,收伏甚難,吾當親去徵之。可剛可柔,別有斟酌,非可容易託人。”

“丞相……”

王連還想苦勸,但看著諸葛亮堅毅的神色,王連話到了嘴邊,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

王連覺得自己身負先帝的信重,即便明知道諸葛亮的赤膽忠心,但王連亦不能坐視諸葛亮的一家獨大。

別的不說,一旦諸葛丞相在朝堂上一言九鼎,沒有讓人質疑的餘地,無論其忠心與否,對坐在帝位上的天子劉禪來說,都絕非是一件好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