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二章 求戰 使命感 戰始(2 / 3)

打天津三衛,是因為天津三衛值得劫掠的目標是火器製造匠人,這些人如果大軍不管不顧的先過去,他們就自己跑了,回來可抓不到。

而其餘的地方,如果現在在上面浪費太多的精力,帶著大批的金銀和人口南下行動,肯定會遲滯部隊的行動速度,影響軍隊的靈活。

像是滄州這種地方,等大軍回師的時候再洗掠也不遲,而且入關已經接近半月,訊息在大明漸漸的傳開,山東等地應該是作好了準備,而且彙集到京師的大明官軍也應該有些行動了。

這段日子一直是保持慢慢的行動,突然加速行進,這個變化卻可以讓大明各路的兵馬,已經是按照從前那行進速度來判斷到達時間的地方,發生誤判,這樣大軍到來的時候,就可以給對方措手不及的打擊。

出其不意、措手不及,這兩種的情緒,的確是讓膠州營的趙能感覺到了。

在山東,甚至是在軍中,對膠州營的軍將們,都有著各種各樣的評價,各人處的位置不同,對人的評價也大大的不同,但是其中,對趙能的評價卻是驚人的一致,那就是忠心和勤勉。

趙能年紀本來就比李孟還要大,在參加鹽竿子之前不過是老實巴交的種田煮鹽軍戶,他不是將門子,沒有受過薰陶,也沒有什麼傳統,沒有什麼軍事素質和指揮技能,甚至連訓練部隊也沒有任何的概念,但他很勤勉,李孟交給他的,他領會了之後,就是一絲不苟的執行下去。

判斷大勢,判斷敵情,臨敵的決斷,趙能都是有欠缺的,可他練兵練的勤勉,手下的兵馬的戰鬥力,卻是足夠的強;他用兵也非常謹慎,他扎的營盤,也是足夠的堅固,甚至經常被人批評為浪費,這些素質,可以彌補很多。

而且趙能參加的戰鬥,基本上不會讓他擔負一個方面,都是在李孟的直接指揮之下,他忠實的去執行就可以,這次讓他留守也是如此,上面有幾位能夠判斷指揮的大人物,趙能只要忠謹用事,聽命就是。

可眼下這個情況卻是始料未及的,按說應該是孫傳庭親自前來,可濟南府和東昌府的防務也需要這位有軍事才能的“公孫先生”排程指揮,不能前往,趙能必須自己來下這個判斷,自己來指揮自己。

“聽說韃子這次來,是帶著大將軍炮的,那炮恐怕不會次於咱們的十二磅炮,咱們就算是在這個鎮子守備,恐怕還是讓對方轟開了!”

“怕她孃的,咱們出去打就是,膠州營的方陣怕過誰!!”

“是不是再派人回濟南城問問?”

“問個鬼,恐怕等到咱們的信使到了濟南城,韃子的大軍就該打過來了!!”

在安陵鎮外的軍營帥帳,趙能和各營千總都在其中,眾人爭論成一團,說到那火炮,眾人都是發愁,因為戰鬥大都是在南直隸和河南,兵器製造局的火炮大多是供給老營和南邊幾處的需要。

現在兵器製造局的火炮產量不足,各部隊的配備都嚴重不足,到這次的南征,更是把大部分的炮都是帶走。而且這次帶出山東的火炮,大多是精良的好炮。這次登州軍出擊德州,重灌備上根本沒有得到什麼補充,都是原有的那些裝備。

為了濟南的安全,還留部分給濟南城做城防武器,目前登州軍自己的火炮才不過十門,六門三磅加農炮,四門六磅加農炮。雖然用於野戰,輕捷便利,遠遠勝於沉重的十二磅長炮,但是這一次的對手,可是野戰天下無雙的韃子精騎啊,他們奔行若雷,出去野戰實在太過兇險,可是據營而戰的話,對手的巨炮可是難以匹敵。

對關外的韃子兵馬,從李孟到下面計程車官,都有一種這樣的認識,韃子兵馬勇悍精銳,不過裝備卻遜色於膠州營很多,火銃、火炮這都是膠州營的優勢,《濟南軍議冊子》上曾經單獨的提到,我們膠州營的優勢就是火器,要在戰鬥中把這個優勢發揮到最大。

從濟南城離開的時候,他們也是這麼想的,所以留給濟南城的火炮還是趙能主動的表示。

誰想到隨著一路行軍北上,遇見的潰兵難民,還有打探訊息的探子,滿清大軍的情報卻愈發的明晰起來。

大批的馬隊,有女真韃子,有蒙古韃子,這都是以往同樣的,有大將軍炮,有火銃兵這可是以往從來沒有聽過的,若是這支大軍按照以往的行進速度,趙能這邊或許還有可能從濟南抽調火器。

可對方突然加速,已經是徹底的打消了這樣的可能,趙能知道自己在判斷方面不足,而有過親兵營經歷的各營軍官們,或許能有更深更準確的判斷,不如讓全部叫來商議,或許能得到個結果。

不過,李孟和身邊的軍官本身就對這方面有欠缺,在親兵營帶過的營千總們,又能強到那裡去。

軍帳中爭執辯論不休,但卻得不出什麼有用的結論,趙能心中煩躁異常,一個時辰之後就是終止了這個討論,讓這些軍官回營等待命令,趙能把軍帳中所有的人都是趕了出去,在軍帳中自己發愁。

眼前這般的局面,不知道如何是好,趙能無奈之餘,只得是這麼想,自己身受大帥的大恩,此時的局面,大不了把這條命賠進去……

“趙大人,歐先生求見!”

帳外的親兵揚聲通傳道,趙能一愣,隨即才反應過來,這“歐先生”正是洋人加里斯·歐曼,臨走的時候他和實驗營留在濟南實驗各種戰法,地位相當於實驗營副千總,可實驗營是王海直屬,隱約間這洋人就是實驗營的統領。

這次拼湊兵馬出兵,實驗營都是老兵,最是精銳,這次自然要一起派出來,方才的爭論是登州軍內部的事情,歐曼是老營系統,又是洋人,自然沒有相請。

誰想到這洋人居然主動上門,趙能心中煩躁,根本無心相見,而且他久在登萊之地鎮守,和洋人打交道很少,本能的有一種反感。不過想了想,歐曼畢竟是和那公孫先生差不多的地位,還是不要貿然拒絕,當下勉強說了句“請”。

歐曼身上穿著營千總制式的甲冑,大步的走了進來,膠州營對軍容看得極重,這個來自德意志地區的老傭兵卻有同樣的看法,他認為要想培養一名士兵作為軍人的榮譽感和對軍隊的歸屬感,軍容軍紀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

膠州營對這方面的培養,正是讓他覺得選擇的正確,所以他進入這個軍隊的時間不長,卻盡力聯絡和模仿,加上從前在歐洲的基礎,當真是有板有眼。

進來之後,按照目前的軍官階級,歐曼立正,左拳擊胸行過軍禮,看見對方這個做派,趙能很是舒服,連帶著那惡感也去了些,開口說道:

“歐先生,來這裡到底有什麼事情?”

“將軍,按照公孫先生的意見,我們要拖住蠻族的大軍,不能在這個安陵鎮據守,而要主動出戰!!”

今日的爭論,這還是第一個人給出了明確的判斷,儘管這人是個洋人,可趙能仍然感覺到精神一振。

“將軍,這樣的平原超過了我在家鄉和周圍那些國家看到的任何一個,能和這裡相比的,恐怕是隻有波蘭東面那塊土地。”

邊上的通譯低頭恭謹的站在一邊,口中卻是不停,把歐曼話語中的非漢語詞彙和不正常的語序調整後說出來。

“這樣廣闊的平原,即便是幾萬騎兵都可以做出大規模的機動,不用考慮地形的限制,公孫先生對我們這個軍團的命令是把蠻族的大部隊拖住,可如果我們在這個鎮子據守的話,一來是無法抵擋對方的重炮,二來是對方完全可以忽視我們,繞過我們,跑到安全的距離上。”

歐曼的先生身份能讓他知道一些這個級別軍官不能知道的情報,也讓他能做出更全面的分析。

跟隨大軍離開濟南府行進到北直隸之後,歐曼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不是為了軍隊和局勢,而是因為地形。

這個時代的歐洲人無法想像大明帝國的巨大,大明帝國的省已經是德意志地區的大小了,許多小國甚至是省內州府的規模,福建的多山、山東的丘陵和北直隸的大平原,完全是不一樣的概念。

孫傳庭的判斷自然在歐曼這裡要進行修正,按照他的觀察,趙能軍團來到安陵鎮之後,就有準備據守的意向,在濟南府,公孫先生的判斷和指揮沒有錯誤,但到了現場,就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做出修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