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1 / 3)

小說:我真沒想當 小說 作者:北三行

“打?怎麼打?”

“守又怎麼守?那可是兩萬兵馬!”

大同府衙,文官武將齊聚一堂,揪著一個問題喋喋不休的爭吵。大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馬上就要面對韃靼主力。

壓力之下,所有人的情緒像是擠在瓶口的石子。

“要我說,帶兵三路,迎敵殺敵即可,哪有那麼麻煩?”一個武將站了出來,揮動著壯碩的手臂說道。

“紅衣大炮開路,轟他個底朝天,我敢帶兵殺出去!”

府衙裡,巡撫與鎮守太監戰死後群龍無,顯得亂糟糟的。聽聞武將的話,文官們紛紛坐不住了。

打仗他們不行,但是懟武將那是個一個信手拈來。

“魯莽至極,趙將軍,你可知韃靼此番來了多少人馬?”一個文吏站了起來,衝著趙時秉伸出了兩個手指頭。

“兩萬!兩萬韃靼兵馬,大同府防線橫亙三百里,拿什麼兵馬給出城殺敵?”

“劉大人說的對!”另一文吏也跟著話頭說道,“此番需以守城為主,韃靼迫於燕山之險,甚喜往東入寇幽州。”

縱橫歷史,中原王權對於北方遊牧兵馬的天然防禦點只有三道。分別是河套、幽州、大同。

河套背靠大漠,根本不適合大規模行軍。再勇勐的戰士也無法橫跨無盡的大漠,只能迷失其中。

幽州就是京城,背靠著險峻的燕山山脈,想要繞道攻擊京城就要跨過天險。這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燕山之險讓神仙也只能望而卻步。

最後一個就剩下居中的大同府城了,無論是前朝元人還是瓦剌亦是韃靼,都酷愛從大同作為突破點進軍。

俗話說幽雲十六州,其中幽州指得是京城,雲州即是大同。自大明建立之初,魏國公徐達曾不斷對大同城進行加固修繕。

而後駐守大同的守將總制,一代又一代的對大同進行加固。這才有瞭如今大同之堅固,而後才有了今日之九鎮。

守城並不比出門迎戰來的容易,沒有悍將,如何能守能戰?

“麻將軍與李將軍何在?”大同知縣忽的開口問道。

從建文帝削藩開始,明成祖朱棣也接過了削藩的大旗。地方藩王除了雲南沐氏一直掌管兵權外,其餘的藩王都與兵權剝離裡。

這也導致兵權從藩王的手裡移交到了軍事貴族的手中,一般來說官員不允許在原籍任職,但邊塞將領除外。

這些將領自小在這邊陲之地長大,對於當地的情況地貌瞭如指掌。朝廷為了更好的讓他們守護邊關,不得不破例預設他們世襲。

如此以至於讓邊塞湧出了許多將門,例如遼東李氏,大同麻氏,甚至還有一些落魄了古老將門,例如雲中王氏。

麻氏隸屬於大同右衛,駐守在右玉縣。大同右衛向來是頻繁戰爭,地理位置特殊,此地多出戰功。

“王將軍何在?”大同知縣一連喊出幾個人名。

人群裡走出三個大漢,抱拳稱在。麻群為參將,總兵之下的遊擊將軍以上皆稱將軍,為高階將領。

而遊擊將軍之下的守備千總等,皆是稱為營官。總兵沒有皇帝的點頭,也不能調兵,必須得到皇帝的授權。

相比之下,秦墨就悠閒的多。他根本沒參加文官的會議,推脫有事直接跑到了王氏族中。

在巡撫戰死,鎮守太監戰死的情況下。作為府丞的秦墨代替巡撫節制大同府,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文官的主心骨。

無論他們討論出什麼,所有的方案計劃都要得到秦墨的點頭肯才行。接著就是上報朝廷,得待急令送達。

在此之前,所有人只能做守城的準備。總兵只下了一道命令,全城戒嚴,清點兵馬。

京城,韃靼準備進攻大同的訊息早已經送入宮中,頃刻間朝野震動。朱右樘緊急召集了內閣議事,朝野人心惶惶。

韃靼,時隔三年,那群黃金家族的野狼又回來了。

文華殿暖閣,皇帝朱右樘坐在龍椅上,桌上的茶湯飄著熱氣。

底下坐了一排的重臣,議事辛苦,內閣大臣大多年老力衰,皇帝特意賜的座。

弘治三君子輔李東陽頭花白,劉健謝遷悉數到場。此外還有兵部尚書劉大夏,吏部尚書馬文升。

六部尚書到場,包括戴珊在內一眾核心官員也坐在一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