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聖人的困惑(1 / 3)

小說:我真沒想當 小說 作者:北三行

事實上,情況並沒有朝廷想象中的那樣糟糕。

秦墨忙著對付韃靼,根本沒時間去理會什麼趙燧。他也根本看不上那些起義軍,不可能冒風險和那些斷頭鬼攪合在一起。

如果要打內戰,秦墨能打得比誰都兇,三日攻一城,十日吞一府。但誰坐在那個位置重要嗎?

沒有根基,完全沒辦法和大明朝掰手腕。

外面的強敵不除,裡頭的田地問題不得到解決,不讓天下人看到生的希望,盲目的造反是沒有用的。

但朝廷不知道這些,驚懼之下,宣府與固原的邊軍被部分召回入京勤王。邊軍的戰鬥力不是京營的工程兵能比的,秦墨預估起義軍失敗的日子並不遠了。

別人不清楚劉六劉七那批人的底細,但秦墨清楚的不得了,劉六劉七,本質上還是流氓作風。

在明軍“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圍攻之下,佔據天險而守的明軍只要有效防守,耗也能耗死這幫沒有目的的起義軍。

而且秦墨很清楚,劉六劉七家也並不怎麼光彩。他們的前身是流民,被北方權貴擠壓導致失去土地而破產的軍戶或是普通百姓。

弘治一朝,權貴的數量大批增加。而北方的商業並不如當時的南方那樣達,北方權貴來錢最快的手段還是強佔土地。

當時的天子朱右樘帶頭圈皇莊,寵幸張皇后,以至於皇親權貴們個個囂張跋扈上行下效。

做生意哪裡有直接強佔土地來的痛快,權貴們自然更喜歡這種直接霸佔生產工具的快感。

北方如此,為嚴重。那些破產的農戶與軍戶逃離,就此成為了流民。

正德元年巡查御史寧杲想了餿主意,既然京畿地區匪患嚴重,那就用魔法打敗魔法。

被抓的匪患要想出去,就得找三倍以上的匪徒來交換。

好傢伙,做生意的精髓是讓他學會了。空手套匪徒,完全忽視了匪患留下的禍根。

最後不小心玩脫了,當時的劉六劉七正跟著好大哥張茂混。一不留神大哥比他們先進去,沒辦法只能設想營救大哥。

但朝廷打擊匪患的力度出奇的大,找的人是個太監,胃口其大要價就是一萬兩包搞定。

張茂的家人湊不出這個銀子,劉六劉七便打算幹票大的給大哥贖身。等大哥出來了,再讓好大哥給自己贖身。

一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多找些人給自己打工贖身不就好了?

兩人的理解是人多好辦事,當即找一些好兄弟抓一大票盜賊匪徒,準備動手打劫一家大戶。

雖說人多好辦事,但人多了也容易出事。

一群人本來只想打個劫,一不留神手下就把縣衙給燒了,縣令也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眼看著已經沒有回頭路了,劉六劉七直接就反了。

恰逢當時想反的人還不少,河北地區有許多過不下去的養馬的漢子紛紛響應。

他們之中大多都是被大明朝嚴苛的馬政折騰得快活不下去的普通民眾,這些人沒別的信念,就想著活下去。

可偏偏明朝的馬政非常爛,在冷兵器時代需要戰馬打仗,朝廷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北方沒有草原官方無力大量養馬。

於是馬政就此出現了,官方養馬加民間散養的模式逐漸成型。剛開始還小有成效,畢竟朱元章親自盯著這項業務,沒人敢使壞。

但朱元章一死,這馬政就逐漸變了味了。

例如每戶飼養母馬的馬戶一年必須上交一匹馬駒,這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馬的情期只有27天,妊娠期長達11個月。

真把馬當做生育機器了,時間卡的死死的,根本不給任何喘息的機會。這樣的條令看似可行,但實際操作中會面臨諸多困難。

簡而言之,就算是種馬也早就被榨乾了。

一方面是朝廷邊軍急缺戰馬,另一方面養馬的補貼根本沒到位,爛透了的馬政對本就不富裕的養馬戶伸手搜刮。

北方五戶口人負責一匹戰馬的飼養,若是一年交不出小馬駒,或是不合格的小馬駒,養馬戶通通要賠錢。

正是這些丟失耕田的農戶,軍田被侵佔的軍戶,無力負擔養馬任務的馬戶這幾個人群體的集體破產導致流民數量變多。

軍戶本就習得武藝,馬戶有現成的馬匹,一群流民組合在一起,頓時出現了一群四不像的馬匪。

即使是四不像,但有了馬匹,起義軍的底子瞬間就硬實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