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做他的貓(1 / 3)

小說:我真沒想當 小說 作者:北三行

宣府打起來了,根本承受不住韃靼的鐵騎的進攻,知府胡東皋懵了。韃靼人攻城套路太深,根本防不勝防。

“孃的!韃靼一開始就準備打宣府!”總兵楊厚在軍帳內罵罵咧咧,“故意放出打大同的訊息,就是為了迷惑我們!”

“咱們的兵進了京,換來了一群修河的兵,這怎麼打!”

“將軍,別急啊,咱們必須守住啊。”一個穿著綠袍的文官站在那瑟瑟抖抖。

“守?拿什麼守?韃靼都已經快上城牆了!”楊厚憤憤說道,“胡東皋人在哪?問他準備巷戰又支支吾吾。”

“將軍,將軍,息怒息怒啊。”文官急急忙忙的倒茶。

現在宣府仰仗著楊厚,宣府沒有那麼容易破城,只要拿人命去填還是有希望守住的。

只是韃靼過於狡猾,竟然先行一步假裝商隊進城。得到了宣府換兵的訊息,也摸了城防。

現如今城外集結重兵,宣府能守住也要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而這代價幾乎沒有人會想要去承受,躲都來不及。

對於楊厚口中所謂的巷戰,文官壓根都沒有考慮,根本不現實。城牆上計程車兵不拿命去守,縮回來不也一樣是個死。

宣府百姓不是幾百年前的太原百姓,誰會真的拼死抵抗。

“將軍,宣府雖城小而堅,長河深塹,縈帶乎四維,民始有賴以安焉。”文官苦口婆心的勸說道。

他說的倒是也沒錯,宣府鎮佔冀州之地,南屏京城,後控沙漠,左邊是居庸關,右邊是雲中大同。

它的原身就是大同城附庸,後來因為軍事需要而演變成了一個軍事重鎮。其地理位置優越,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可以這樣說,只要韃靼攻破了宣府,就可以直接威脅到京城。明成祖朱棣上位的時候,五次北征,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震懾瓦剌與韃靼。

但真正打起來的次數並不多,騎兵胯下跑馬,拎著重錘神出鬼沒。他們保持著狼一樣的敏銳直覺,十分的難纏。

明成祖確實威武,那時候大明軍隊確實也能打,但韃靼從來就不會打吃虧的仗。

真要是看情況不對,早就往大漠裡一鑽,一點點痕跡都不會有。再後來,朱棣撒手去了,經由堡宗這麼一鬧,明朝就更無力北征了。

對於韃靼,明朝也是以防守為主,懷柔為輔。在大同和宣府都開設了茶馬互市,以滿足兩邊的生活需求。

但在土木堡一戰之中,宣府受損嚴重。此間還出了一個有名的將領,楊洪。最為讓人耳熟能詳的還是叫門天子朱祁鎮喊話楊洪,楊洪好說歹說就是不開城門。

楊洪不開門一方面是為了宣府的百姓,另一方面土木堡之戰之所以輸的如此慘,一方和楊洪的兒子也有分不開的關係。

當時楊洪的兒子楊俊駐守獨石口,面對瓦剌部的突襲臨陣逃跑,楊洪怕自己的兒子被斬了,於是拖延不報。

如此一拖導致明軍被突然出現的瓦剌部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再加上當時軍隊已經有了很多問題,這就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楊家一門三侯伯,但最後還是被追究了,子孫下場悽慘。一直到了弘治帝時期,心軟的朱右樘看不過去給其曾孫楊珍錄為龍虎衛帶俸指揮。

說道底,宣城的軍侯世家的楊氏就此敗落。而這個總兵楊厚與楊氏一族有些關係,但是關係不大。

打仗是能打,但是脾氣也大。如今宣府這個局面,許多城牆爛的掉牙了還沒修繕,實在是讓他心寒。

也不是大明沒錢修,只是弘治帝一心都在宗教之上,大把大把的錢而人力都用在信仰上了。

至於朱厚照,小皇帝才沒有這麼心思管那麼多。他的理念就是及時行樂,拿回屬於他的一切。

“城牆都不修,拿什麼守?”楊厚怒吼道,“朝廷也不是沒錢,賄賂上官就有銀子,說修城牆就沒錢。”

“現在出事了,想拿我們弟兄們的命來堵上?”

“總兵,這.....您也知道,這宣府以前三百里的邊,如何能修得起。”文官有些為難的說道。

“就算是火焰山到合河口這一段二百多里,算上沙土與人力,修牆一丈高就要花費銀錢五十兩。”

“再著退一步,就算有些城牆腐化並不嚴重,湊合湊合也還能用,但滿打滿算,一丈高也需要花費3o兩銀子。”

費用如此之高,朝廷根本無力承擔,楊厚心裡也清楚這一點。何況韃靼前些年經常犯邊,根本沒有精力修繕。

劉瑾當權時局面更是混亂不堪,宣府的將官與文官都在想辦法巴結劉瑾,賄賂劉瑾。

說到底,這牆根本就修不起來。

......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