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燕山防線的破綻(1 / 2)

小說:我真沒想當 小說 作者:北三行

依靠著古北口天險,朝廷還在這裡建造了白馬關石塘嶺等眾多關口,可謂是固若金湯。

雄關滾滾,也並非不能攻破。

燕山三口除了古北口獨石口之外,還有一處位於薊鎮的東部的喜峰口,又被人稱為盧龍塞,是長城東北邊最重要的隘口之一。

韃靼在這花費了數不清的兵力,生過的大小戰役更是數不勝數。東漢末曹操打遼西的烏桓就就經過了喜峰口,這裡是進入中原要塞口之一。

明朝景泰三年,奉帝命,喜峰口得以進行加固。

相較之下,山海關反而是最不好的打的一塊,一般來說山海關是完全攻不破的。

無論是以前的金人還是瓦剌韃靼,幾乎是一致認為透過山海關的最好辦法就是不透過山海關。

事實也證明確實如此,後世明朝滅亡,也是因為後金破不開山海關,於是繞道燕山破開了喜峰口。

無論是什麼人,想要直搗中原,一定會盯著喜峰口這個要塞而進行戰略進攻計劃。

喜峰口、劉家口、山海關,這幾大關隘的背後就是盧龍,遷安衛與永平衛守衛著那裡。

青龍河流經劉家口,也是一條值得韃靼去冒險的路線。

遼西走廊仄,關防力量突出。

想要奪取京師,就必須從這些天下雄關面前經過。能不能打,如何打,完全取決於朝廷的腐敗程度。

若是如同明末那般,喜峰口可能隨隨便便打一打就能破開了。或者選擇從劉家口這個水關透過,也能抵達京師。

燕山邊防的力量佈置如此就能一目瞭然,後方是大平原,能夠提供足夠的糧食與補給。

有糧食就有士兵,明朝的軍事依託目的也十分明顯。平原養兵,依託天險雄關守國門。

優點確實突出,但弱點也不是沒有。雄關眾多也意味著要大量的錢去修補,不斷的加固。

另外燕山防線雖好,但早在明朝初期,在燕山防線的外圍還有一層大寧防線。

明初的時候設定大寧衛,大寧都司,以寧王坐鎮。用於安撫朵顏三衛塞外部族,維穩人心。

後來朱棣奉天靖難上位,將寧王調到了江西,大寧都司遷移到北直隸。而塞外這些地方自然是空置,形同虛設。

彼時永樂大帝五次北征,大明國力鼎盛,兵力強悍,自然是不需要害怕韃靼與朵顏三衛。

但皇位一步步往下傳,到了大明中期。大寧防線空置,內部的燕山防線暴露在外。

朝廷沒錢修城池,也沒錢養兵,防線老舊.......

韃靼犯邊,打哪裡都很正常。大明沒有錢也沒有人,只能藉著天險在防守而已。

雲中。

“韃靼的意圖並不明顯,也不知道他們葫蘆裡賣的什麼藥?”秦墨感慨說道。

“無論有什麼目的,現在都不宜衝動。”王陽明說道,“我以往覺得可能侯爺你道路走錯了,但我突然現大明似乎積重難返的時候,比任何人都想要拯救天下蒼生。”

“現在的局面對我們並不利,我們不能像造反軍那樣隨意行事。”秦墨敲著桌子說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