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農民起義7(1 / 3)

[好了,現在我們終於要進入正題,講一講天選之子了!]

來了!朱元璋神色淡定,但還是不自覺握緊了袖口。畢竟張士誠的為人他了解,對他構不成威脅,可陳友諒他了解的不多,不知有何能耐。

[第一個階段——潛龍勿用。

時間線還要回到七十多年前的崖山海戰。

崖山,是每個熟知歷史的漢人心中的痛。雖然趙宋政權有千萬種不好,但總歸是漢人王朝,到了蒙古人手底下,南宋遺民就變成四等人了。

所以即使南宋朝廷拉胯,民間的抗元意識也很堅決。元軍攻破南宋都城臨安後,朝臣和趙宋宗室成立了流亡小朝廷,一路從臨安退到了廣東沿海,最終停在了崖山這個地方。]

[當時,朝廷外部靠文天祥在領兵抗元,內部則主要靠丞相陸秀夫和樞密副使張世傑這一文一武在支撐,皇帝趙昺只是個5歲的小娃娃。但羸弱的流亡小朝廷又如何能抵擋元廷的滾滾鐵騎?

終是慘敗。

丞相陸秀夫揹著五歲的小皇帝趙昺,帶著玉璽,決絕的投海自盡,誓不辱國。

張世傑本想護送太后出海,尋找其他趙宋宗室,但太后拒絕了,跟著一併殉國。十萬跟隨的軍民眷屬看著破碎的山河,終於意識到:漢家天下,亡了。

於是,蹈海而殉。]

天幕播放了影片。

蔚藍的天空像是水洗過一般澄澈,可海面上卻盡是一些浮屍殘骸,殷紅的血暈染開來,像是開在黃泉盡頭的曼陀羅花瓣。

浮屍與斷裂的木板交錯在一起,讓人意識到,這裡剛剛經歷了一場慘烈的海戰。

一艘殘破的大船停靠在岸邊,似乎有些搖搖欲墜,靠向海那頭的甲板上,一個滿面風霜的男子正揹著一個穿著龍袍的稚齡小兒站在那裡。

小皇帝被海風吹的有些睜不開眼,他努力忍著自己的哭腔問道:“丞相,沒有別的辦法了麼?”

陸秀夫感覺自己的喉嚨有些乾澀,只微微一搖頭:“陛下,臨安城破的時候,恭帝已經投降了。”

恭帝的投降,已經代表了他們大宋的滅亡,他們現在的這個朝廷,不過是不甘心的掙扎罷了。而且恭帝作為大宋的亡國之君,受封瀛國公住在大都,那麼他們的投降,對元廷來說就沒有任何意義。

何況……大宋也不能再經歷一次靖康恥了。

聽到身後的小娃娃吸了吸鼻子,他在心裡嘆了一口氣,柔聲道:“官家,別怕。”

趙昺抓住身前掛著的玉璽:“朕不怕!”

言罷,陸秀夫縱身一躍,歸於大海。

船上、岸邊,還有眾多流亡至此的臣屬家眷,目睹了這一幕,紛紛跪在地上,泣聲震天。

“大宋沒了,漢家江山也沒了!那些蒙古韃子想讓我去做奴隸,把我們趕盡殺絕逼到這種地步,我也不會讓他們如意!我要追隨官家和丞相!”

於是這十萬民眾,皆英勇蹈海,決絕赴死。

中原板蕩,神州陸沉,崖山喋血,氣節長存。

張世傑急衝衝奔跑在船艙裡,找到了楊太后所在的宮室--說是宮室,不過是間好一點的房間而已,落魄至此,實在顧及不了這麼多--卻發現楊太后已經整理好了儀容,站在窗邊。

他趕緊說:“太后娘娘,臣已經收拾妥當,可立刻起航。”

楊太后剛剛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才五歲的親生兒子殉國,已存了死志,所以只搖搖頭,沒有說話。

“娘娘,可退至南洋,尋旁支宗室,以圖後舉!”

楊太后悽然一笑:“我一介婦人,怕是擔不了這樣的重任,都交給張樞密使了。”說完也縱身躍下。

張世傑愣了許久,只餘苦笑,直到他身邊僅存的將士來尋他:“樞密使,浪越來越大,怕是要起颶風了,您先上岸避一避吧。”

他轉身回到甲板上,望著巨大的桅杆,聲音裡帶著一絲解脫:“我為趙氏,能做的事都做盡了,一君亡,又立一君,現在又亡。我之所以沒有隨眾位而去,是想另立趙氏以存祀,現在……我也累了。”

………

眾人皆沉默,心裡不是滋味。

李世民想著:五歲啊,才五歲,他的稚奴還比這小皇帝大兩歲呢。

秦始皇則是看到那十萬人赴死的場景,感慨良多。

他滅掉的國家很多,裡面也不乏忠於自己國家,視他為仇寇一般的人,就比如那荊軻,搞得他如此狼狽。

可也沒聽說,什麼時候有這麼多黔首會生死相隨。

是因為異族麼?匈奴打來,那些黔首會願意跟他共進退麼?

天幕還在繼續。

[當時,張世傑的身邊,有一個姓陳的親兵,投海而後竟然僥倖沒死,而是暈過去後被海水衝到了岸邊,當地的漁民救了他。

他並未再尋死,反而想要好好活著,看看這大元佔著中原的花花世界能堅持多久。於是他隱姓埋名回到了江淮一帶,靠占卜算卦為生,還生了兩個女兒。]

崖山那一幕,應天府裡外都響起了隱隱的抽泣聲,他們大都在元廷治下被壓榨的喘不過來氣,看到十萬人蹈海,更是動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