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元末農民起義11(1 / 2)

[朱元璋在開封坐鎮了兩個月,安排好諸多事宜後,攻取元大都的行動正式開始。

北宋靖康恥後,金兵攜帶戰利品和俘虜北上回燕京,大宋的君臣一路倉皇南逃,只有年已七旬的宗澤老將軍,留守在都城汴梁,縫補著大宋最後一點體面。

可惜將領有心,君王無恥,終究沒能過黃河雪恥。

宗澤老將軍死不瞑目,臨死前還在大喊: “過河!過河!過河!”]

畫面中,一隊隊甲士手拿長槍,昂然挺立,跟在各自的將領身後,快速而有序的在趕路。李世民作為行伍出身的天才將領,讚了一句: “行止有度,果然是強軍!”

[現在,徐達和常遇春,就在這汴梁,就在宗老將軍的埋骨地,就在岳飛飲恨之處,領著兒郎們,過河了!]

[元廷這邊,可謂是一團亂麻。本來團練兵演變成了軍閥,就在不停地內鬥,後來更是發展成參與到了皇室的儲位之爭--小鐵鍋猛然發現沒了脫脫,沒了權臣,他自己的太子成長起來,想提前上位了。

於是皇帝和太子又各自拉幫結派。

簡直是“晉西北亂成了一鍋粥”。

可到了這時候,小鐵鍋也顧不得太子一直想上位了,只能緊急召最後一個能打王保保進京勤王。

結果你猜怎麼著?王保保被之前皇帝和太子的各種騷操作整無語了,不願意去,他的部下也分成了兩派,沒統一意見,結果就一直按兵不動。]

"老子和親兒子也能打成這樣?"胡大海愕然,感覺有點超出他的認知。

李善長笑道: “胡將軍,這可是至高的權利,誰不想爭一爭呢?自古來為了那張椅子,駭人聽聞的事情多了去了。"

"皇帝老兒既然怕別人搶皇位怕到連兒子都要防備,那為什麼要生那麼多兒子?"李善長:胡將軍,好問題啊!以後有機會,你自己去問問那元順帝吧!

天幕繼續播放,還伴隨著一陣激昂的BGM,讓觀看的眾人也不自覺特跟著心潮澎湃起來。[但徐達這邊卻是進兵迅猛,一路勢如破竹。

洪武元年閏七月初,徐達率兵渡河。

閏七月十一,徐達部從河南開封到達京杭大運河沿岸的山東臨清。閏七月十五,會師常遇春部,攻下山東德州。二十日,克河北滄州。

二十五日,到達天津河西務,打敗元廷平章,擒獲將領官員三百餘人。二十八日,攻克大都門戶通州。

丟失了四百年的幽州,就在眼前。]

十七天,從臨清打到通州。

秦始皇對著他現在的地圖,跟著一起看位置,然後在心裡感慨:朕也好想要大運河![光復通州的當天,小鐵鍋召叢集臣商議對策。

不得不說,雖然元廷一直排斥漢化,但許多高層的漢學修為還不錯的。有大臣跪地泣血,要元順帝死守都城,等待勤王之師。

但小鐵鍋只說了一句話:今日豈可復作徽、欽?

什麼叫歷史的恥辱柱?徽欽二帝做到了,簡直是下了十八層地獄也要被反覆鞭屍的程度。]

[在生死存亡面前,原本打的你死我活的一家人迅速和解,當天晚上,小鐵鍋就帶著后妃和子女從後門溜了。從居庸關退出大都,繞道山西找王保保一起回了上都。]

[洪武元年八月二日,徐達率兵抵達元大都齊化門。

四百年了………哦,不。

若是從安史之亂之後,河北三鎮割據開始算起。幽州已經脫離中原王朝五百餘年了。]李世民檢測到關鍵詞:安史之亂,幽州割據。

什麼時候能跟天幕上這個後生直接交流?他有許多疑問!

[當初南宋詩人陸游痛心疾首於偏安一隅的朝廷不爭氣,臨死之前的遺作還在說“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此刻,在齊化門前,終於可以告慰陸放翁一句了。追亡逐北,蕩平幽燕,復我疆土,開拓太平!]

徐達很少說話,可看著天幕,想到未來自己將要取得的成就,臉上不禁也帶出了自豪的喜色,眉毛都要飛起來了。

[關於大明這個國號,最著名的一句話莫過於“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

相傳是朱元璋打下了浙江金華後,在那裡設立了兩個大牌子,上面寫的就是這兩句話。

日月即為明。

不過還有另一個說法,也挺有意思的。

前面說過,大元的國號出自《周易·乾·彖》,裡面是第一句就是: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但注意下一段是: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誒,你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