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 番外秦良玉2(1 / 3)

[雖然家破人亡,可日子還得過。秦良玉有沒有報仇的想法我不知道,但她顯然是不怨恨朝廷的。]

“忠臣啊!”茶館裡,土財主發自內心的讚歎。

如果互換身份,他是秦良玉,肯定恨死狗皇帝了--現在他家還沒被誣陷死人呢,他就巴不得換一個輕徭薄賦的朝廷。

[秦良玉沉寂了幾年,安心的訓練白桿兵,教養兒子長大娶妻。到了天啟元年,朝廷終於想起了她,調她前往遼東征戰。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遼東是怎麼一點點潰爛的了。]

崇禎打起精神,仔細聆聽。

自從去年冬天建奴寇邊打到北京城下,建奴就超過西邊的流民起義和西南的土司作亂,成了當下大明的心腹大患。畢竟那兩個地方離的遠,可建奴卻是實實在在懸在頭上的一把刀,動不動就要削掉他一層頭皮,實在讓人恐懼。

[萬曆四十六年,積蓄了二十多年力量的野豬皮努爾哈赤宣佈了“七大恨”,正式起兵反明。次年,朝廷決定對遼東用兵,討伐這股不聽話的部落。

不過萬曆經過三大徵之後,國庫空虛,再加上皇帝本人消極怠工,所以二十多年也沒緩不過來。

因此這次用兵,萬曆就比較急,怕戰事拖延日久,無力供養遼東集結的部隊,就一再催促領兵的楊鎬。楊鎬沒辦法,只能親自坐鎮瀋陽,兵分四路圍剿建奴。

是不是聽著有點耳熟?

沒錯,這就是著名的薩爾滸之戰。]

崇禎聽到這裡,臉色煞白,牙根咬得死死的。這場戰爭距今不過才十二年,當時沒人把建奴當一回事,那奴酋不過李成梁一家奴爾!誰承想,如今竟然變成大明的心腹之患。

[楊鎬的戰略中規中矩,不能算錯。但在當時,遼東各個將門已然有演變為軍鎮的趨勢,將領都私心甚重。再加上之前說過的朝鮮戰爭對遼東產生的深遠後果,導致明軍這邊不能互相好好配合。

而反觀建奴這邊,他們靠著間諜耳目,提前截獲了不少訊息,明軍這邊的部署漏的跟篩子似的,所以努爾哈赤說出了一句著名的戰略:任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於是竟然領兵各個擊破,明軍大敗,萬曆遺憾而終。

自此,建奴成了氣候,直到掀了大明的棺材板。]

崇禎感覺自己的心裡咯噔一下,像是被人僅僅捏住一般,一時連呼吸都忘記了。

大明居然真的亡在了東虜手裡!

朱元璋氣的不行,前面三大徵不是打的挺好的麼?雖然對國庫負擔重,但你丫二十多年都恢復不過來,這鱉孫當的什麼皇帝!

他想起天幕之前講萬曆不上朝不補官,就這樣國家不衰敗才怪!

果然天幕印證了他的想法。

[前面說過萬曆大搞無政府主義的試驗,採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對抗文官集團,細究起來,其實和萬曆朝另一個赫赫有名的事件相關,就是國本之爭。]

[大明

基本恪守嫡長子繼承製度,儲君傳承在歷代都算是比較清晰,相對波瀾比較少的,遠不像大唐那樣從立國打到滅亡。]

李世民手抖了一下,隨即無奈的苦笑道:“朕就算成了千古一帝,這件事到底還是一個洗不掉的汙點啊!()”

不過他的後代是怎麼回事?也在不停爭權奪位麼?

他臉色變的陰沉起來,難道是他沒給後世做個好榜樣麼?

[但到了萬曆這裡,行不通了。

首先,他不喜歡自己的皇后,所以沒有任何嫡出的孩子。

無嫡只能立長了,可長子他更不喜歡。

因為早年間有一次萬曆去拜見太后,沒想到太后不在,他一時興起,就寵幸了太后宮裡給他端洗手水盆的宮女王氏。

按明朝的規矩,這種私自臨幸之後應該賜給宮女一樣東西作為憑證。可那時候是萬曆九年,他還活在李太后和張居正的雙重管教之下。萬曆覺得王氏是自己親孃的奴婢,若是讓人覺得□□婢⊕[(()”怎麼辦,那豈不是不孝?

於是他選擇了白嫖,企圖遺忘這次一時衝動犯的錯。

偏偏王氏一朝得寵,就身懷有孕,誕下了皇長子,簡直在時時提醒萬曆這段他自覺不光彩的黑歷史。

於是越發的不喜歡王氏和皇長子。]

朱棣聽到這裡,忍不住冷哼一聲:“沒有擔當的鱉孫。”

[不久之後,萬曆就遇到了他此生摯愛鄭氏,也就是日後的鄭貴妃。萬曆愛屋及烏,對鄭貴妃和她所生的皇三子極盡寵愛。

這些行為落在朝臣的眼裡,引起了他們的警覺--

皇帝這是想幹嘛?是不是有廢長立幼的心思?

祖宗之法不可變,尤其是涉及到國本,便是張居正活過來也不敢改!]

李世民這才發現,沒了門閥之後,文官集團有多大能量,這才剛有個苗頭,就被這些文官發現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