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章 明末下7(1 / 2)

好了,我們已經看到朱元璋對於“什麼是民”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那麼,對於明朝大部分的官紳士大夫來說,什麼是民?

up我有一個暴論,他們常說的“與民爭利”中的“民”,是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宗族。

至於那些老百姓?

螻蟻草芥爾。

朱元璋臉色很難看,因為他自己就是那原本的螻蟻草芥之一。

殿上的文官臉色也很難看,因為他們有點惱羞成怒。

就算他們大明的開國皇帝就是這樣的卑微出身,就算他們親眼見過螻蟻的怒火可以毀天滅地,但他們依舊不願意吸取教訓。

明朝滅亡後,著名的大思想家顧炎武就說過,明末三大害:胥吏、生員、鄉紳。

顧炎武本身就是一個江南生員,能讓他痛罵自己的階級,可見他們勾結在一起,有多胡作非為了。

朱元璋心裡也是一沉。

他能不知道那些縣官吏員有多為害鄉里麼?

隋唐時,朝廷是與門閥世家共天下。

後來經過不斷完善的科舉制,與黃巢、朱溫的物理消滅,門閥漸漸落沒。自兩宋開始,文官集團為代表的鄉紳士大夫成了新的食利階級。

不過,在up看來,這個階級從根上就有點歪。

雖然有些詞沒聽過,但是大家都明白,天幕又在罵他們!

也不知道是不是趙匡胤欺負人家孤兒寡母得國不正,還是趙光義燭影斧聲篡位而來心虛,總之有宋一朝可以說是重文輕武的巔峰。

皇帝,對於士大夫幾乎沒有任何限制。歷朝歷代都在頭疼的土地兼併,宋朝的態度是放任自流,不做任何限制。士大夫就在這種寬容到放縱的環境裡蓬勃發展,自由擴張,直到代替曾經的門閥,壟斷了知識和土地,成為改朝換代屹立不倒的存在。

但他們和門閥不同的是,他們是一個個小家族匯聚成的大集體,繁雜而凌亂。門閥有部曲有私兵,而他們頂多有些佃戶和惡僕,武力值基本為零。

所以相比門閥,他們格外的保守、懦弱、敵視武將。

文華殿的大臣在考慮要不要集體請辭?

他們真的很生氣!

這樣批判他們,簡直有辱斯文!

門閥一言不合就可能造反,殺得天下大亂,形成割據。相比起來,他們對於一個穩定的王朝來說,危害小得多。士大夫們所代表的文官,以一種更“溫和”的方式與皇帝爭奪權力——他們只是希望寶座上坐著一個聽話的人形圖章而已。

至於治國,交給他們就好。

朱元璋不是崇禎,所以李善長一話不說,立馬跪下,當場表演了一個聲淚俱下:“陛下,老臣隨陛下十餘年,絕無此心!”

反應速度之快,把宋濂和劉基都給幹沉默了,一邊附和一邊心想:要不人家李善長是開國六公爵呢,瞧瞧這應對。

朱元璋親手把李善長扶了

起來,安撫道:“先生的忠心,咱怎麼會懷疑!”

先生,還是早年朱元璋對他的稱呼,李善長略略放下心來,同時在心裡盤算著,要不要趕緊和這幫文官做切割?

總感覺天幕會說出什麼不得了的東西。

因此雖然南宋滅亡的時候,江南那些士大夫一個個哭的跟死了親孃一樣,但大元來了,他們忽然覺得……真香!

朱元璋心裡冷哼一聲,真正忠心的,早在崖山蹈海而亡了。

朱元璋說過:“元以寬失天下。”

這個“寬”,可不是寬仁,而是寬縱。因此江南士大夫猛然發現,好日子還在後頭啊!

元朝統一中國後,對原本的南宋地主所施行之政策,與原來對待北方金朝的政策是很不相同的。

金朝貴族在北方不僅霸佔了許多官地,建立了大片莊田,並利用其權勢,大量佔奪民田,據為己有。這些被豪奪的民田,區域甚廣,河北、山東乃至河南,無不囊括。

當蒙古貴族滅金後,對當時北方原金朝的貴族,也採取消滅的政策,沒收了他們的全部土地,分賜給諸王貴戚。

可忽必烈在元軍下江南之前,已深深感到蒙古貴族此前,在北方那種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是行不通的。為了統一漢地,必須實行“漢化”。

畢竟他和阿里不哥爭大汗的時候,已經失去漠北老家蒙古貴族的支援了,所以漢人這一塊,他的好好拿捏住。

因此,平定江南後,元廷對江南士大夫特別好,好的都無視了蒙古制定的那“四等人”潛規則。

首先,就是對江南地主的特權不加干涉,相反還予以保護。

元廷對江南地主採取“一本於寬”的政策,他們不檢核隱匿的田土,不願意開罪於他們,甚至在現在的蘇州一帶,還將一些官地撥賜給一些豪紳。所以到了明初的時候,老蘇州豪紳之家覺得朱元璋是個不仁不義的反賊,嫌棄的很。

其次,就是賦稅,收的比南宋輕。

最後一個就是,元廷是真的不管他們,隨便的講學與議論時政,創作環境想當輕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