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章 明末下13(1 / 3)

除此之外,我覺得明朝,尤其是中後期的選官制度也是有待商榷的。

朱元璋覺得,在天幕的嘴裡,他的大明似乎千瘡百孔,處處漏風,沒什麼好的地方。

麻了。

沒錯,up接下來要和大家討論的,就是大家經常聽說過的一類官員。

翰林。

翰林學士是內閣閣臣的重要來源,甚至到了明朝中後期發展出來“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這樣的選官潛規則。

讓我們來康康這種說法是怎麼發展出來的,以及它的優缺點。

有點子荒唐……

翰林雖然是近臣,可是不通庶務怎麼能當好主政官員?

要說翰林,就不得不先說說科舉了。

唐代開科舉時有數十科之多,進士只是其中一科,考的是詩詞歌賦和時務,為啥呢?因為進士的目的就是選拔適合充任皇帝文書處理,顧問建議職務的人。

說白了,就是招秘書。

問題在於,這不是普通人的秘書,而是皇帝的秘書!

俗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首長的秘書那就是相當於半個首長,即使地位比他們更高的人也要客氣恭敬。進士於是成為科舉中最顯貴、最清閒、提拔最快的一科,很快壓倒其他科,成為科舉的代名詞。

而且,由於進士這一科設定的原意是招秘書,所以不管是唐宋考詩詞歌賦還是明清考八股,都不涉及實務,僅僅是道德文章。即使是八股中的策論,也屬於“鍵政”一類的清談。

因為進士考試內容和職務需求是相匹配的。

到了唐玄宗時期,又從這些進士出身的文學侍從中選拔優秀人才,來充任翰林學士,專掌內命由皇帝直接發出的極端機密的檔案,如任免宰相、宣佈討伐令等。

由於翰林學士參與機要,有較大實權,所以當時號稱“內相”。

從這個時候開始,宰相等高官的升遷便有了兩種路徑。

一個是傳統的不歷州縣不擬臺省的濁流遷轉路線,一個是翰林學士型快速超擢的清流遷轉路線。

“不歷州縣不擬臺省”這句話是唐玄宗時期的名相張九齡說的,但跟張九齡同時期的奸相李林甫就完全沒有州縣的基層從政經歷,走的都是“太子中允”、“國子司業”、“御史中丞”這種典型的清流路線,然後以“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並加銀青光祿大夫”開始宰相生涯。

到了明代也是延續著這兩條路。

朱棣心裡有些明白問題在哪裡了,這個鍋……怎麼著都得算在他頭上吧……

其實他覺得他的大胖兒子天天帶著內閣那些人處理政務也挺好的,畢竟他自己在治政方面的能力有些欠缺。

先說清流。

內閣的定位一開始也只是詞臣,如果說的更準確一點,就是廣義上的“翰林學士”,是純粹輔助皇帝履行“代王言”的職能。

元璋當初廢除宰相設定這些大學士顧問的時候,明明白白說的就是“輔官”。大明朝廷的政治運轉,等於是把傳統的宰相權力進行拆分。在明廷中,最終決策權在皇帝、批紅權下放給司禮監、六部有政策執行和方案粗擬之權,科道系統有封駁監察權。()

這套制度下,皇帝成了實際上的掌舵人,內閣是出謀劃策、整理文書的師爺,約等於我們今天的辦公廳、秘書室、侍從室之類的機構。

?本作者八扇屏風提醒您最全的《盤點奪權篡位指南[歷史直播]》盡在[],域名[(()

所謂的閣老、內閣大學士,本質上還是“學士”,是詞臣,是皇帝的政治秘書。

所以你們看,內閣的最開始的出身是和翰林一樣的,他們都是一家人,弘治、萬曆兩朝曾兩次修《明會典》,就直接把內閣放在翰林院的下屬。

朱元璋狠狠點頭,簡直說到他心坎上了!

他心裡就是這麼打算廢除宰相,瓜分宰相職責的。不然成天弄這麼個“副皇帝”在身邊,想變成權臣還不是輕而易舉?

而因為內閣這樣的出身,所以它的選拔方式也是偏向於翰林院那種“做題家”的方式。

要先考中進士,才能取得入場券,更高階、更清貴的,那要屬庶吉士。

庶吉士的選拔被稱為“館選”,一般是在進士科的第二和第三甲中進行選拔。一甲只有三人,狀元、榜眼、探花,這三個人不用選,直接會被授予翰林修撰、編修的職務。

二三甲的進士想要參加館選的,要在觀政一個月內,向禮部呈交自己平時所作的詩、賦、論、策共十五篇。

禮部在審閱之後,會將這些作品進行編號整理,這一過程不會暴露考生姓名,然後交給翰林院。

翰林院在查閱之後,覺得可以就可以按號擇人,然後再由禮部與內閣出題對考生進行考核,本次答卷的水平如果和先前送上來的文章水平相近,就算是透過了預選。

庶吉士的管理和考核非常嚴格,平時會有館課,每月還有兩次閣試。館課就是日常的課業,由館師每日檢查督促。

閣試相當於月考,題目由內閣大學士所出,成績要進行登記造冊。在三年之後,庶吉士學成,就算是畢業了,稱為“散館”,之後就要給他們授職。

庶吉士們在畢業之後,會根據歷次閣試的成績定等,表現優異的就可以留在翰林院供職,其餘的也可以在京師擔任給事和御史等科道職位。

由於庶吉士都是這樣優中選優,所以也因此成為閣臣的重要來源,被稱為“儲相”。

朱棣:“……好複雜”

朱高熾輕輕咳了一聲,小聲提醒道:“父皇,其實洪武時期就有庶吉士啊,皇爺爺選取一部分進士進入六部觀政學習,這些人就是庶吉士。”

朱棣不高興,瞪了他一眼道:“這個朕知道!”

他感慨的是後面發展出來這一套複雜的考察、選拔制度。而且聽天幕的介紹,後來的這些庶吉士怎麼只待在翰林院裡,沒有進入六部學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