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 漢景帝(下)(1 / 7)

劉濞也是個狠人吶,他居然不收!

“天下一宗,死長安即葬長安,何必來葬!”

這天下都是老劉家的,他死在長安就應該埋葬在長安,何必送到吳國來安葬呢!

然後劉濞真就讓人把兒子的遺體給送回去了。

劉邦臉色不太好看,因為劉濞的王爵是他封的。雖然說他孫子打死人家兒子確實理虧吧……但是劉濞這小子也不能這麼不給朝廷面子!

反正這件事,雙方都鬧了好大的沒臉。

劉濞更是常年稱病,再也不去長安朝見,四時八節諸侯王該進京的時候,他都是派使者過去敷衍一下,自己則是躲在齊國,一門心思的琢磨要不要造反,怎麼造反,好給兒子報仇,出口惡氣。

長安這邊的大臣也都硬氣的很,一碼歸一碼,你兒子死了也不耽誤你履行諸侯王的義務,你敢裝病,那我就把你那些使者都抓起來。

雙方之間的氣氛一下變得劍拔弩張。

但我們都知道,劉恆是個有政治智慧的皇帝。

劉邦狀似不經意的瞟了呂后一眼,然後感慨的說道:“看來,恆兒確實是後世蓋章認證的好皇帝啊!”

聽了這麼久,他也看出來了,天幕上的仙子不知是什麼時代的人,但絕對是後世,還是很遠的後世人。

所以她說的這些,大多都是後世講古評述的觀點。

那麼,就說明老四確實是當皇帝的料。

這件事情,從根兒上來說,是中央皇室理虧,劉濞本來就心有憤恨。如果這時候擺出朝廷的架子,強行按照規定讓劉濞來長安朝見,那麼很可能會讓劉濞變得疑神疑鬼,猜測朝廷是不是要殺他,再惡化下去,那劉濞肯定狗急跳牆要造反。

可是現在還是文帝繼位早期,一切以□□為主,朝廷再經不起一次諸侯動盪了。

所以劉恆忍了。

他釋放了吳國的那些使者讓他們回去,還賜予了吳王劉濞倚幾與手杖,讓他可免於朝見,安心“養病”。

劉濞一看陛下給了他臺階,他也不能給臉不要臉,畢竟造反還是個很有難度的事情,輕易的誰也不想。所以劉濞真就順坡下驢。終文帝一朝也沒去長安,繼續在吳國積蓄力量。

劉邦又說道:“確實,當時的情況,還是□□最重要。”

呂后緊緊抿著嘴唇,不聲不吭。

她知道劉邦這老頭子現在已經改變了心思,什麼劉盈劉如意,統統扔到一邊,是真想扶劉恆上位。不過,讓她放棄自己名正言順的嫡長子,去同意別人的兒子繼位,這太難受了,她怎麼可能答應?!

但,仙子已經證實,按照原來的路,她兒子和她的孃家,都不會有好下場。

這段時間她也思索過,既然她已經預知了未來的事情,難道她未來就不能做的更好麼?就不能避免這些悲劇發生麼?

至少……至少她可以不讓盈兒娶自己的外甥女,不讓盈兒鬱郁不得志,最終

英年早逝,這樣大宗嫡支就不會凋零。而她也不會因為要強行立權威而使用過激的手段,最終讓呂家成為公敵,身死族滅,盈兒的子孫被汙衊血脈,最終絕嗣。

可是劉盈,她已經十一歲的親兒子,卻只是求她不要殺弟弟,並沒有思考其他。

天幕說的那些這個兔崽子是一個字都沒聽進去!

或許,人的性格是先天註定的吧!

呂后現在只有一種無力感。

這就是景帝剛上臺時,外部各個諸侯王的格局。

代國、燕國都是關門過日子的小透明,可以忽略不計。長沙國暫時收歸國有,梁國、淮陽國是在景帝自己的兄弟和兒子手裡。

趙國和淮南國都是景帝的堂兄弟們,忠心存疑。而怨氣最高威脅最大的,要數吳國、楚國和被大卸八塊的齊國。

好了,現在時間來到了景帝一年。晁錯上疏了那篇著名的《削藩策》。

晁錯是文帝時期的老臣了,而且在政治理念上,算是半個賈誼的繼承者。漢文帝時比較欣賞他的,讓他歷任太子舍人、門大夫、太子家令等,等於是劉恆留給自己兒子的。

所以晁錯也深得劉啟的信任。

劉啟剛一繼位,就拔擢晁錯當內史,主管京畿地區。而且經常召晁錯單獨覲見,兩個人關起門來議論國事,商討政策,修改法令。

這引得群臣議論紛紛。

劉邦搖搖頭:“空置朝堂,可不是件好事。”

功臣集團那些老傢伙可難對付著呢!就算天幕說漢文帝已經收服他們了,可丞相的位置不還是給他們把持著?脫離了丞相去釋出政令,這可不是朝堂和諧之相。

本來嘛,陛下是大家的,有事一起開會商量,結果現在你倆私下就定好了,那其他那些九卿重臣幹什麼去?

尤其是申屠嘉這種功臣集團出身的丞相,更是很沒面子,好似他這群臣領頭羊變成泥塑一般,說的話皇帝也不聽了,心裡巴不得晁錯趕緊去死。

很快這個機會就來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