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章 漢武帝4(1 / 4)

公元前123年春天的這場漢匈之戰,其實並不是什麼決定性戰役。

劉邦已經聽嗨了(),他拍著大腿喊道:如此暢意?()_[((),當浮一大白!”

於是內侍趕緊搬來了蒲團、桌案和酒器等物。

呂雉也暫時拋開心裡的糾結煩悶,在他身邊跽坐下來,為兩人都各自斟了一杯。

統領全軍的是近些年炙手可熱的將領——大司馬大將軍衛青,他帶著其他幾位將軍,率領十多萬的騎兵、戰車兵等,從雁門郡旁邊的定襄出發,戰略目標是正北方向的單于本部。

和上一次突襲右賢王的閃電戰不同,這一次衛青的打法很正規,很謹慎。

畢竟上次他只是一路的主帥,可以只帶著自己本部的嫡系去浪戰,但這一次他是全軍的最高統帥,要對這十幾萬的大軍負責。

所以他採用了中原對遊牧傳統的戰陣方式,並且靈活的結合了騎兵。

劉邦眼巴巴的瞅著天幕上那些騎兵作戰的畫面。

他不知道有一種東西叫紀錄片。

但畫面裡的兵器盔甲都顏色鮮亮,防護嚴密,看著像是上好的精鐵打造的。

他眼饞吶。

衛青把大軍分成了前後左右中五路,負責衝鋒的前軍將領是一個匈奴降將,叫趙信。後軍將領則是我們的老熟人,李廣同志。

而衛青自己則是坐鎮中軍。

大軍從定襄出發,越過長城,很快就遇到了匈奴主力。所謂“以奇勝,以正合”,衛青上一次已經用了“奇”,這一次用的就是堂堂的“正”。兩邊擺開架勢,列陣應敵。

但漢軍的戰果卻十分不理想,一共只有幾千個斬殺,自己這邊的戰損比很很高,完全沒有打出之前兩次漢軍的氣勢。

劉啟聽著天幕的描述,心裡又自豪又心酸。

他的寶貝兒子果然厲害,連幾千斬殺都不放在眼裡了。

要是現在他朝中有將軍能打幾千斬獲,立馬就能封候拜將。

劉徹的父祖輩們,全都被武帝朝君臣的大手筆和高標準給驚到了。

於是在稍稍打退匈奴的進攻之後,衛青率領大軍回到關內修整,準備尋找合適的戰機再打一回。

就這樣修整了一個多月,到了初夏時節,漢軍再次越過長城,向匈奴進攻。

這一次打的比上次好一些,斬首加俘虜共一萬多匈奴軍。

但是,意外來了。

劉邦一把抄起酒樽,噸噸噸就是一大口灌了下去。

也不用內侍遞過來的絹布,而是很豪放的用袖子摸了把嘴角,才長舒一口氣道:“過癮,實在過癮。”

呂雉聽到這話也贊同的點點頭。夫妻倆難得達成共識,都對這個敢打敢拼的漢武帝很滿意。

可惜了,怎麼就不是劉盈的後代呢?

匈奴的左賢王、本部、右賢王,依次對應著咱們現在的河北、山西、陝西北面的漠南草原,互相其實

() 離得不遠,支援起來很方便。

上次只打跑了右賢王部,但左賢王還在,所以這第二次進攻沒多久,左賢王就趕來支援了。

這邊兩軍正在鏖戰,且漢軍佔上風。但左賢王要是領著援軍趕到,可能頃刻間就會改變戰場局勢,情況幾分危急。

有鑑於此,衛青派出了前軍將領趙信,和右軍將領、一個叫蘇建的將軍去阻擊左賢王的援軍。

但是當時的情勢下根本分不出來多少兵力,最後兩個人一共帶了三千兵就莽上去了。

阻擊戰很慘烈,前將軍趙信浴血拼殺了一陣,發現自己可能衝的太猛了……因為他猛然驚覺,自己和手下的八百親衛,已經被左賢王部團團圍住,連脫身都不能。

這個趙信,本來就是因為和上一任的軍臣單于有矛盾,才投降到漢廷的。

現在自己故鄉的領導人都換成伊稚斜單于了,而且這種情況下不投降肯定要死。

趙信將軍沒有糾結太久,利索的投了。

這一下可把蘇建給坑了。他奮力組織剩下的人接著完成任務,但終究沒能堅持多久,最後幾乎僅以身免,狼狽的逃回了中軍大營。

劉啟喃喃的給自己兒子挽尊:“已經很棒了,這不是把匈奴打撤退了嘛。”

晁錯白撿一條命,又實現了自己削藩的政治理想,最近屬實是很開心,因為他也難得的說了兩句好話:“膠西王天人之姿,臣等為陛下賀!”

“臣等為陛下賀!”

但是,這場乏善可陳的戰役,還是有一些亮點的。

比如,那個成了後世歷代將領標杆的男人——霍去病!

什麼?將領的標杆居然不是韓信?

這就是那個高手?

劉徹周圍的人都轉頭去看霍去病。畢竟現在說的也不是陛下的家事了,而且“歷代將領標杆”這句話也太重了,在他們的認知裡,怎麼也得是白起韓信那種級別的吧。

眼前這個人,真的能有如此大的成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