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南宮修士(1 / 2)

今日陽光普照,正陽門內洪武崗西崇禮街上鐘聲響起時。

周圍的孩子們舉足奔向附近的天主教堂,到了教堂門口,才現今天分糖果的,是久未露面的大鬍子安若望牧師。

安若望微笑著站在陽光之下,每根鬍子都閃著柔和的光芒,他身後的教堂主體略呈“十”字形。

全部建築為磚石拱形建築,無木樑或木柱,磚用的是當地特殊燒製的青磚,石料全是用自上等花崗岩,而後精雕細磨成各種規格的花紋石柱、石門楣、石窗臺等。

教堂坐北朝南,前部有三座尖塔形建築,兩側高塔,中間鐘樓,塔尖上立有高高的鐵十字架,樓內懸掛銅鑄大鐘一鼎,每逢禮拜日或天主教節日,教堂鐘聲傳數里之外。教堂高大,全堂由高數十尺圓形大石柱支撐。

教堂頂部是十字交叉單磚多拱結構。

教堂正面開東、中、西三扇券門,從東門進去沿石質螺旋狀樓梯可達二樓,再往上是木質階梯,曲折通往鐘樓。

大堂內有五座祭臺,其中正祭臺為鑿石雕刻而成,有七尊石膏塑像,做工細膩,雕工精緻。

……

糖果分完畢,安若望與道謝的孩子們揮手告別,轉身進了門。

安若望,西國義大利人。他先在耶穌會主辦的羅馬學院學習哲學和神學,並從師於博學家達芬奇先生學習天算及機械製造。

十年前,安若望被派往東方傳教,他受命前往裡斯本,和其他葡萄牙耶穌會士一起為前往東方做準備,從那兒的港口,安若望等待前往天竺的船隻。

在科英布拉的寄宿學校等待出的六個月裡,開始學習神學。

安若望和一十二名耶穌會士從裡本斯乘船前往天竺傳教。一路上繞過好望角,途經莫三比克。

大船駛入莫三比克港,在這裡停留三週,對船進行必要的維修,補充飲水和給養。

經過六個月的艱難航行,因為碰到大明正在實行嚴格“海禁”政策,安若望先取道天竺果阿,繼續學習神學,在果阿和柯枝的寄宿學校教授學生人文科學。

安若望在天竺和交趾傳教四年之後,準備進入澳門。

因為歐洲的葡萄牙人在澳門獲得居住權,來自歐洲的傳教士們只能停留在澳門。

安若望從果阿啟航,沿著錫蘭海岸前行。

他抵達馬六甲,並在這個由葡萄牙人佈防的城市停留了兩週。這裡不僅是重要的商貿中心,更是從印度前往菲律賓、中國和日本的海上要道。

從這裡再次啟航,前往澳門,先學習中文。

這一年,大明開放海禁,安若望才得以隻身進入中國。求得當地主官的允許,獲准入居廣東肇慶。

安若望身穿佛教僧侶的服飾,他們對中國官員自稱來自“天竺”印度,致使中國人以為他們是佛教徒。

他不敢直接回答傳教的目的,否則他可能會被驅逐,在廣東修建了一座帶有教堂的小房子,建立了第一個傳教駐地。

為了傳教,他們從西方帶來了許多用品,比如聖母像、地圖、星盤、西式紙質裝訂《聖經》和三稜鏡等,安若望帶來的各種西方的新事物,吸引了眾多好奇的大明人。特別是他帶來的地圖,令大明人眼界大開。

安若望行事小心謹慎,放棄僧侶服飾蓄留須,並穿起了儒士的服裝。主要精力都在學習漢語和中國的禮節習俗,以博得大明人尤其是官員們的信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