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統治之道(1 / 2)

坦白來說,這次作戰之所以能進行的這麼順利,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朱桂出其不意,直搗黃龍的妙策,若是按照景川侯曹震制定的方案,雖然最終也能打贏,但是肯定要廢不少周折,還要增添不少傷亡。

而且,曹震的方案還有一個巨大的弊端就是不能一下子也將冷湖收復,如此以來,朱桂還得費時費力費資源地去攻打冷湖。

但是,朱桂是藩王,藩王怎麼能夠與臣下爭功呢,便哈哈一笑,道“諸位臣工實在是太謙虛了,雖然有寡人出的主意,但是沒有諸位臣工的拼死血戰,寡人又如何能一戰定青海,因此,諸位臣工都是有功勞的,寡人一定要賞賜。”

以景川侯為的一眾將士聽到朱桂說這句話便不再謙虛,紛紛向朱桂拱了拱手,道“臣謝殿下恩典,此生願肝腦塗地報答殿下,至死不渝。”

朱桂笑了一下,然後命令隨軍的王府文臣張德炳道“張書記,此次諸位將領的功勞你要詳加記錄,不得有誤。”

張德炳是王府的書記,這個書記不是後來的書記,而是專門管記錄的小官,在聽到朱桂的話之後,忙站起來拱手行禮,道“臣領命,請殿下放心,臣一定辦好。”

朱桂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後又開始了下一個議題,他轉換了一下思路,然後又一臉凝重地對眾位臣工說道“眾位臣工,自古都是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咱們打下來青海,可是將來要怎麼去守住它呢?”

此言一出,眾位將領不由地面面相覷,他們都是血裡火裡滾出來的大老粗,讓他們打江山容易,但是讓他們討論如何守江山,那可就難死他們了。

舉筆如扛鼎啊。

但是,既然肅王問起來了,他們又不得不回答,於是,這些臣工的領頭人,景川侯曹震便站了出來,向朱桂作了一揖,道“啟稟殿下。依臣來看,此地剛剛收復不久,人心還沒有完全歸復,應該放重兵鎮守,這樣才能使此地徹底臣服。”

朱桂聽完不由地點了點頭,淡淡地說道“景川侯說得不錯,此地確實應該放重兵鎮守,不過,單單靠軍事手段,不是統治此地的最好辦法。

若是隻是靠軍事手段的話,那不僅要花費大量的錢糧,牽制大量的兵馬,還容易使此地的人與我肅藩離心離德,實在是有些吃力不討好,不太划算。”

眾人一聽朱桂的話,便知道他已經有了腹稿,便都十分識趣地選擇了沉默,等待著他進一步的指示。

朱桂也沒有廢話,接著說道“當初宋朝時,遼金都是異族,卻也統治了中原北方各一百多年。他們人口比我們少,為什麼還能統治我們那麼久呢?再到後來,蒙元入主中原,統治了更多的漢人,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朱桂還想舉一個例子,那就是滿清入關,統治了中國兩百多年,創造了異族統治華夏之最,其影響力頗為深遠,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在說清朝的好,在懷念什麼康乾盛世。

朱桂問得這幾個問題,這些大老粗們都答不上來,他們殺人放火可以,但是討論歷代的成敗根本就是睜眼瞎。

朱桂也沒有指望著他們能說出什麼精闢的答案,繼續自顧自地說道“依寡人看來,他們的秘訣無非就是四個字——以漢制漢。他們人口雖然少,但是開國時期武力強大,可以靠武力來震懾住大部分漢人。

但是,他們也沒有完全把漢人的路都給堵死,依舊任用了漢人中的許多有才能的人為官,只要將漢人中的這些英雄豪傑都給拉攏住了,那他們的江山也就穩固了下來。”

其實,若論以漢制漢,玩的最溜的還是滿清,他們入關以後,一方面推行嚴厲的剃令,文字獄來打擊漢人當中的反清復明者,另一方面又開科取士,錄用了大量的漢族精英為官,來維持自己的統治。

這樣一來,便統治了中國兩百多年,創造了歷史之最。

而這個策略運用的最差的就是蒙元,他們不僅將全國的人口分為四等,玩命的壓迫漢人,尤其是南方的漢人,還動不動就關閉科舉,不錄用漢人中的佼佼者為官,

最後逼得漢人揭竿而起,那些有本事的人,比如劉伯溫、李善長等人全都投靠了義軍,這些人便合起夥來,推翻了曾經不可一世的蒙元。

見眾人不住地點頭,聽的津津有味,朱桂知道他們都聽進去了,便接著說道“現在,咱們也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一方面對他們保持強大的武力震懾,另一方面,也有拉攏蒙古人當中有本事的人為官。

只要他們當中的英雄豪傑都為寡人所用,那剩下的人沒有有才能的人率領,即便是鬧事,也翻不起什麼大浪,諸位都明白了嗎?”

在座的大都是武將,對於排兵佈陣,打打殺殺還是有一套的,但是對於治國便不怎麼精通了,不過,他們一聽也知道朱桂說得有道理,便不再過多的爭辯,齊齊地向朱桂行了一禮,道“殿下英明,臣等領命。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將統治青海的方法傳達下去之後,朱桂便讓眾人散值各忙各的事了,只是將景川侯曹震流了下來,單獨問他道“景川侯,你剛才所說的青海需要放重兵來鎮守,寡人深以為然。

但是,若是屯放重兵的話,糧草問題又該如何解決?景川侯想過嗎?”

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景川侯曹震身為明軍的百戰之將,這麼簡單的道理他怎麼會不明白,只是青海適合農耕的地方不多,他一時也想不到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來解決糧食問題,便向朱桂抱了一拳,道“啟稟殿下。

這個問題臣也考慮過,只是,青海之地適合放牧,不適合農耕,臣只能在有限的地方進行屯田,儘量多打糧食,若是還有不足的地方,就只能依靠河西來支援了。”

坦白來說,景川侯曹震說出的這個方案很中肯,青海之地本來就不適合農耕,若是屯放大軍,糧草方面,河西還是得給予支援的。

朱桂不會就因此認為青海是他的負擔,因為每一塊地方都有它的用處,就看你會不會用了。

關於解決青海的糧食問題,朱桂心裡倒是有一個自己的想法,他略微整理了一下思路,便一臉鄭重地對景川侯曹震說道“景川侯,我想你陷入了一個思維誤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