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2 / 2)

然而,那名復漢軍少尉只有用手抓著他的辮子,隨後大剪刀狠狠咔嚓下去,就從籮筐裡抓了倆饅頭塞在黃老三手裡。

“吃吧!如果家人有辮子,也可以領過來領饅頭!”

少尉笑眯眯地望著落魄的黃老三,或許像這樣的人越多,對於他來說才會越好。

黃老三狠狠咬下了饅頭,卻是連饅頭的香味都沒有仔細唱出來,就三兩口給吞進了肚子裡,到最後甚至連自己的手指頭都想咬下來,可是他沒有吃另一個饅頭,而是儘量不去看它,朝著家裡跑去。

過了片刻之後,街頭上已經擠滿了人潮,大傢伙都是在聽說了用辮子換饅頭的訊息,便紛紛湧到大街上來,想著能換上兩個饅頭。

黃老三也帶著自己的兩個弟弟,排在了長長的隊伍後面,兩個小傢伙手裡拿著半邊饅頭,一邊大口大口吃著,一邊望著遠方的饅頭籮筐。

所有人的臉上都充斥著對生存的渴望,他們心裡明白,在亂世面前,所有的東西都是空的,唯獨饅頭,才是真正的東西。

就在京城裡展開轟轟烈烈的辮子換饅頭活動時,在京城城外的戰俘營中,大批大批的八旗戰俘蹲在了地上,他們的臉上充斥著迷茫之色,先前大戰的失敗,幾乎讓所有人都失去了對未來的信心。

雍正皇帝死了!他們再也沒有了希望!

復漢軍在八里橋之戰結束後,足足俘獲了三萬多名八旗兵,他們被按照身份和等級給區分了開來,關在了城外的數十座臨時修建的戰俘營中,而幾乎每個戰俘營都有一個復漢軍的步兵營在看守著,可以說關得密不透風。

他們這些戰俘被關押在戰俘營已經有足足十餘天,每日裡除了最基本的飲食和水之外,便再無其他任何供應,甚至他們還需要參加一定的勞動,比如修葺城牆、搬運石塊等等活動,甚至有許多人都在疲憊中活活累死。

然而,對於這裡的俘虜而言,眼下卻已經算得上足夠幸運了,因為不夠幸運的傢伙,都已經死在了戰場上,來年將會成為肥沃的泥土。

當然,也有很多人一心想著死,他們都是八旗當中的高層,其中既有滿蒙八旗的高官,也有漢八旗中的各級官員,他們自從被俘之後,便明白了自己的所處環境,而這樣的日子,對於他們而言還不如去死!

沒有了爵位,沒有了田地,沒有了奴婢,甚至連自己帶著一家老小都得送去挖石頭,這種苦日子要持續一生……令人想想都覺得不寒而慄,像這樣的生活,還不如死了算了。

在所有人都感覺到未來一片灰暗之際,戰俘營外卻走進來了數人,他們當中既有穿著工整的復漢軍軍官,也有穿著官服的寧楚官員。

“陛下的命令,我們已經接到了,自然當全力配合諸位。不過相關的手續還是要走一下,這個你們也要理解。”

孟祥恩上校作為甲字一號戰俘營的負責人,以主人公的身份帶著幾人朝著前面走著,臉上帶著幾分象徵性的微笑。

“理解,理解,軍民一家親,軍隊的工作,咱們肯定是要全力支援的!”

那名穿著官服的寧楚官員姓翟名禮,笑得如同彌勒佛一般,“孟上校你放心,接收戰俘的工作我們勞工處已經頗為熟練了,相關的紀律問題是絕對不會犯的。”

孟祥恩點了點頭,他當然知道這些官員的來意,其實很簡單,主要是負責將各個戰俘營裡的戰俘打包賣給各大礦山使用,在這個過程中所謀取的利潤,將會與樞密院有分成,也就是說將會成為軍費的一部分。

相比起將戰俘們槍殺的結果,幾乎所有人都更加喜歡目前的這種模式,特別是由於寧楚開戰的工業1.0計劃以來,南方到處都開始了大建設模式,對於人力的需求幾乎是天量的,來者不拒的。

對於那些吃人不吐骨頭的礦山還有貨運碼頭等地,累死人幾乎是一種常態,畢竟相對於賺取的鉅額利潤而言,人命才值幾個錢?

在這種情況下,人力的成本也在飛速上漲,可關鍵是寧楚勞工處針對勞工提出了一應的保護要求,即必須簽訂正式的勞工合同,也必須保障百姓的正當權利,一旦出現登記在冊的勞工因勞動死亡,都會從保證金中劃出一大筆賠償給其家屬。

而對於那些財團們而言,這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情,因此他們相對於從百姓中尋找的正規勞工,更加偏好一種特殊的勞工——即戰俘,因為戰俘是不會享受到勞工處的保護,也不用開什麼工資,他們就像工具一般,被樞密院用一個固定的價格給賣掉,至於賣掉之後如何使用,就是財團自己的事情。

因此,使用戰俘簡直是一件一本萬利的買賣,幾乎所有的財團都開始謀求跟樞密院的合作,當然這個合作自然不是直接進行的,而是透過行政院下屬的勞工處執行,這些戰俘將會作為特殊勤務勞工的形式,成為了礦洞裡的一份子。

孟祥恩對這裡面的一套頗為了解,對於這麼做自然也是樂見其成,輕聲道:“翟處長,甲字營的戰俘都很特殊,他們是上面特殊關照過的……”說著他用手指比劃了一下手銃的形狀,隨後苦笑道:“原本他們都會在最快的時間被執行,可是眼下樞密院真的什麼錢都想賺一筆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