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事農桑,以紅薯解餓天下(1 / 2)

小說:我在東漢 作者:方格化石

短短几天時間過去。

伏波嶺一帶,別的地方還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而西南方向開墾出來的田地上,也已經開始了播種的任務。

所有糧種都是劉協提前準備好的,早就放在了駐軍大營的糧草庫裡。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這會兒既然開始播種了,當然也得親自跑到田間地頭上進行指導。

隨之而來的,除了劉青之外,還多了蹇碩和張遼。

但不管是誰,除了劉協,自然再沒有人識得這些種糧究竟是什麼農作物,就連那些特意從食邑農戶裡請來的老農,都對此一無所知。

蹇碩一隻手捏著一粒棉籽,一隻手託著一把紅薯種子,同樣是一臉茫然。

“先生,這玩意兒咱都沒見過啊,真的能種出糧食來嗎?”

劉協呵呵一笑,“別說這個了,就是麥、黍、菽等作物的種子,你又熟悉多少?”

蹇碩老臉一紅,“我這不是替他們問一下嘛,誰讓咱心直口快一些呢。”

劉協也沒有難為他的意思。

只是隨口科普,“種出來糧食肯定是沒問題的,就是產量大小還暫時說不準,所以,這次就當是小範圍試驗了,只要能摸索積累下來一些經驗,那就是一件大好事兒,等到來年,才算是真正大規模種植的開端。”

雖然他提供的糧種都是經過處理的,但不得不說,在時間上,大豆(菽)、玉米、紅薯還好說,唯獨棉花,就的確是有些晚了。

本書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但是,他卻必須試種一次,也不需要多大的地塊,一兩畝地就完全足夠了。

到時候棉花能採集到多少,同樣是次要的,重點還在於能收集到更多的種子,然後藉此讓人們認識到這種作物的種植價值,這個才是關鍵。

其它的,則只需要平均分配畝數種植就可以了。

站在旁邊的一個老漢這時才敢言,“草民雖然也不認識先生提到的玉米、紅薯和棉花,卻也明白先生話裡所提及的道理,肯定會隨時做好觀察記錄的。”

這老漢姓程名度,表字守衡,是劉協專門從食邑里請過來的幫手。

此人讀過書,祖上還有人曾在縣裡擔任過主官,目前也是鄉老之一,最重要就是熟知農事。

鄉老不是一般的官吏,但也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算是民間代表承擔地方政府職務的一類人,待遇倒是和吏差不多。

漢代的基層組織有鄉、亭之說,《漢書·百官公卿表七上》記載,“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遊徼。”

由此可見,三老雖然不是吏,但卻是鄉里等同於鄉長的特殊存在。

當然了,劉協看上的可不是他的身份,而是對於他在農田管理上展現出來的能力。

本文站點為塔讀小說app,歡迎下載app免費閱讀。

所以,程度熟悉小麥和大豆的種子,但也的確不認識劉協拿出來的其它農作物種子,更談不上了解它們的生長習性和田間管理。

但倒是挺認同劉協的觀點,認為可以一邊種植,一邊記錄,然後從中摸索出作物的生長習性和種植經驗。

哪怕劉協還是個稚嫩童子,只要說的有道理,他也不會去小看。

劉協很欣賞這樣腳踏實地的紮實作風。

所以,也絕對不吝嗇於手把手的進行教導,“玉米這種作物倒是好說,和麥、菽的種植方法屬於大同小異,但另外的棉花和紅薯,就有很大的區別了。

“棉花其實不是一種可以食用的糧食作物,而是一種經濟作物……

“呃,你們可以把它想象成桑農培育出來的蠶繭,可以此紡織成布匹,或者直接代替鴨絨、羊絨、柳絮、蘆花等填充物,作為禦寒之物。”

漢代的時候,可沒有被子、棉衣什麼的。

冬天禦寒的鋪蓋和衣服,用的都是毛皮或者羊絨、蠶絲、柳絮、稻草什麼的作為填充物去抵禦寒冷。

宋朝以後,棉花得以大範圍的普及,才有了棉衣、棉被的說法。

塔讀小說app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所以單以保暖這一點,就足夠讓人有些期待了。

程度雖然想象不出來,究竟是何種神物,才能具備這樣的效用,但是這並不能讓他對劉協之言有所懷疑。

這是這段時間以來,劉協用無數的小知識,一點點在他心裡樹立起來的信任。

但是這樣的信任,也讓他下意識脫口而出一句反問,“此物竟有如此神奇?”

劉協淡然一笑,“眼見為實,咱們到時候,自然而然也就能看個真切了,所以,在日常田間管理上,還是要盡心啊。”

程度躬身抱拳,“定不負先生所託,草民必盡心盡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