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東暉滾滾暗流急(五)(1 / 2)

小說:表同作用 作者:平老爺

‘怎麼會是古晉?’

‘不是說是從南面過來的麼?’

『毛』謂第二次向通傳的族人確認起想要了解的事實,這一回還不忘拿出地理上的證據加以強調。可『毛』謂的心中依然是不託底,派往坤甸的使者是族中的一個後生子弟,辦事很是穩妥,妻家與坤甸當地的大族林氏多少還有些親,但從坤甸那邊過來如果是這樣的度要麼未免太快了些,要麼就是來援的人數根本就沒有多少。

來通傳的人腹誹不已,‘北邊和東邊也得進得來才行啊。’

這幾日東、北方向上6續過來的部族土兵比古晉城中嗅到了魚腥味的野貓還多,就連平時與山口洋有著貿易往來的幾家部族中的熟人都沒再來過了,何況是外人?

不過想想還是壓住了火。

“回東主,的確是從古晉過來的,打頭的那位官人自稱是大宋西婆羅洲轉運司的田副都監。”

一刻鐘後,山口洋港中唯一的一座兩層小樓上,主客兩隊人馬分賓主入座。

“現下古晉的民兵分作三路,我們南下時三路人馬都已動身,此時當正在掃『蕩』北邊的各家番部了。”

『毛』謂狐疑的看著這群人,裝束古怪,倒也精神,雖然都是短,但與本地土人的型差異卻是略大,更沒有紋身或是在面板上裝飾古怪的金屬飾物,一看便應是漢人的模樣,和傳說中如今佔據古晉的宋人服『色』想必差不太多。這位田副都監身後的幾位像是親兵模樣的倒是個個人高馬大,手中還拿著烏黑油亮的東西,想必就是傳聞中的宋造火銃,黑亮的槍身再加上來人的身量倒也讓人安心。

“不知都監此來帶了多少人馬。”『毛』謂見田中眉『毛』一挑,生怕對方誤會,道“非是小人小瞧王師,只是這三週邊各部都被阿里木定挑唆了起來,還有紅夷番人也在其中攛掇。”

雖然嘴上說著客套話,可『毛』謂的言下之意卻是再明白不過,‘我怕王師是來送菜的’。

田中也不隱瞞,雙手一攤。

“七個。”說完環視廳中,意思是全都在這了。

『毛』謂怕是自己聽錯了,忙回頭看向方才傳話的那人,‘是不是搞錯了?’

而通傳的那一位現在也是一臉的糊塗相,那意思像是‘確實沒有更多了。’

『毛』謂還在想著會不會還有人馬駐屯在城外沒有進來,畢竟聽說書中常有守城時兵力足夠的話都要互為犄角才更好防禦。但仔細想想又覺得不大可能,若是真有什麼大軍過境,無論是從海路還是6路,沒道理一點風聲沒有。

田中適時地打斷了『毛』謂的猜疑,“你兄長將此地形勢說得萬分要緊,廖運使心中也不託底,才得讓我等先行前來,人的確是少了些,但若只是助你守住此城,倒也足夠了。”

‘口氣真是不小’,這是在場的所有華商代表聽完後心頭的第一作想。但田中沒有告訴他們的是,其實轉運司所下命令只是讓這一隊全由元老組成的精銳小組出前試探。還有三人在他們登6之後就一直守在了岸邊衝鋒舟上,直到透過大功率對講機確定他們進了山口洋才開船回了古晉,因為來去都是直接走的外海,無論是棕櫚島的疍民還是斑馬吉的船隻卻是都對這樣一路人馬並無所知,這也是田中等人從南面出現的原因。

原本想著山口洋真要這麼快就丟了,他們便就地組織漢民,縱然沒有群眾基礎而事不可為,也還能沿著原路走海上回去。現在倒是省心不少,只要待古晉那邊的大部一路平推即可,雖然比起身邊的元老精銳,古晉過來的部隊連伏波、捧日兩部的正規軍都沒有多少,但就算只是民兵,以田中這些日子調教出來的水準,也足以讓他放心在此安等,只是這話就不好明面上說給山口洋的人聽,說了對方也未必會信。

在『毛』謂的陪同下看過了土人圍困山口洋的佈置,田中不置可否。但『毛』謂的心中卻是託底,雖然宋人的火器威力只是傳聞,但田長用以窺視敵陣的千里鏡在『毛』謂看來不知比紅夷的高出了多少,器械精良,這就是『毛』謂對田中一行最初的印象,更何況,即便僅以山口洋的人力,自守自問還是辦得到。

如今糧食尚豐,人力也還沒有到捉襟見肘的地步,僵持之下最重要的還是士氣,而能提振士氣的恰恰就是希望,尤其是被圍困的一方,因為訊息閉塞的緣故,外界的任何一點情報暗示都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正面還是反面,而這位田長帶來的正是好訊息。

…………

已經被夷平的部落營地上升騰起濃濃的黑煙,周圍則散落著各種尚未燒盡的茅屋、獸皮的碎片。用黃鵠的話說這是不破不立,同時也是在宣揚大宋的國威,如果能夠站在雲端俯視這片森林,就會現如此地一樣冒著騰騰黑煙的地方遠近還有三五處,相聚在七八里的距離上,都是左近的幾處部族聚居之所,也是民兵們一路行軍的見證。

再翻過一個山頭,就是勒多部的老營,從抓到的俘虜那裡聽說,勒多部中的男子多從酋長征調去圍困山口洋了,而中路這隊民兵進軍到勒多東北三十里外的錫祿斯時,當地的部族一見風頭不對,立即給民兵們充當起了嚮導。

雖然並非隨時都在下雨,但雨季山中的道路依然泥濘難行,然而泥濘的道路卻架不住土民們報效的決心。馬潤所在的漳泉鄉出動了三百民兵,像馬潤這樣的當地漢民就有百多人,被單獨編作了一隊。剩下的土民都是新近遷來,也被編作一隊,這三百人如今都歸在黃鵠麾下,除了三百民兵和新附的幾家部族軍,就是捧日軍剛剛從北邊坐船更戍過來的精銳,雖然分到黃鵠手中的也只有區區三十多人,但他們手中又經過了軍器監兩輪改良的蘇-172型步槍,更精準的命中還是足夠震懾住心有不甘之人。

部族軍打頭,民兵居中,捧日軍押後,幾天的行軍下來,也就在零星生的戰鬥中打頭的部族開始時死傷了二十多人,其中民兵不過死了個,剩下的都是新附的土兵。而在捧日軍採取了強硬的報復後連這點死傷也都沒了,當面的大小部族要麼望風而降,要麼丟下地盤朝更深的密林中逃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