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香山城郭復南行(一)(1 / 2)

小說:表同作用 作者:平老爺

【求票】

“廣東不愧為南國都匯,就連這衛所也與我貴州不同。”

葉宜偉騎在鞍上與傅小飛並馬而行,他雖然年紀大些,但也習慣了騎馬外出,從貴陽到廣州近兩千裡的路程,到梧州前的一小半路程幾乎都是騎馬,到了梧州才改為乘船。

昨日在大良堡【注順德縣治】休息了一夜,順德知縣王尚賢與當地的官員在縣城中招待無不殷勤,吃喝了一夜還從堡外的『妓』家找了小唱和娼優作陪。順德縣的官員聽說葉宜偉與傅小飛等都是巡按親自安排去澳門辦事之人,同路的官員也早與傅小飛打了不少交道,除了賣給高舉的貨物,船上的小鏡子粉盒也都分送了不少海道官員,還有獻上的貢物,官人們在中間上下其手得了不少好處,是以對這懂事的渤泥番使頗為照顧。那些海道和省裡的官人也順便又得了份孝敬的儀金,各自歡喜睡到第二日日頭高掛才整裝出城。

傅小飛聽葉宜偉的話不明就裡,本著不懂就問的原則虛心請教,他現在不會放過任何機會了解關於大明的情報。

葉宜偉本就是為了路途消遣找些話說,自然有問必答,“貴州的衛所軍戶逃亡甚眾,可沿途無論是佛山鎮還是順德周圍的各處墩堡似乎都不少人,而且好像並無多少田地可種。”

大良堡是順德縣治,英宗時有黃蕭養之『亂』,『亂』民十萬嘯聚廣東,『亂』平之後明庭於景泰三年將南海的東涌、馬寧、鼎安、西淋四都和新會的白藤堡劃出置順德縣,取‘順天明德’之意,縣治太艮堡,因為皇帝御批的筆誤將太艮寫成了大良。

但雖名為堡卻也是實實在在的縣城,堡內道路縱橫屋舍林立,堡外還有良田阡陌之屬,比起葉宜偉的貴州老家的確是好了太多。傅小飛初到大明便是來的廣東,並不知道內地情形,雖然也知道大明的軍屯荒廢許多,但至少在這廣東所見卻並無直觀印象。

旁邊一個聲音突兀響起,說話的是虎門寨委官鄧全美,此番作為武職隨行護衛。

“葉掌櫃倒是眼尖,前些年兵部點驗天下衛所,連九邊都是十存二、三,唯有我們廣東的衛所都是滿員,隔壁福建倒是逃亡甚眾。”

“可我看這左近田地倒也都沒有耕種多少糧食。”

“葉先生說得不錯,近些年廣東沿海的田地都在轉產,這邊還算有些糧田,雷州那邊的糖坊早都全種了甘蔗了。”

進入順德縣境,周圍農田便許多都是種的甘蔗,此時廣東的各種糖產也是出口的一大宗貨物,無論南洋還是歐洲諸國的商船回程都愛帶著大量的糖貨。糖的利潤數倍於種稻,自然本地的農民趨之若鶩。

“看來本地的軍戶倒還都過得。”葉宜偉意味深長。

那鄧軍將笑道“當軍戶還要花錢請託,如何能不過得?”

廣東沿海的軍屯多與大小海主有所牽連,廣州又是商貿達之地,沿海各處軍屯站著地利自然引得人爭搶一個軍額,是以大明全國只有廣東的軍屯接近滿編,緊俏地方的軍額還要花錢才能落籍。

傅小飛往後望去,顧子明正好與那隊被押送回澳門的朝鮮囚犯一起,難得他還會些韓語,雖然與此時的朝語未必合拍,好歹簡單交流無虞。這些朝鮮人看起來老實聽教,正好路上問問他們將來的打算,如今他們的嫌疑已經洗清,顧子明對這些人頗多照顧,隨行的官員並不在意,但看得那些朝鮮人卻是極感激的。等在澳門移交這批囚犯之後顧子明想將其買下,招買的難民男女廣東的太多,顧子明希望給傅小飛的‘瓊崖縱隊’多上一些不同面孔,才不至於在三亞形成廣東的鄉黨。

這些朝鮮人的檔案顧子明已經看得,五人中最大的四十不到,最小的也才二十四、五,將來北上朝鮮半島說不定還能帶路。

傅小飛倒是好奇,因為這些朝鮮罪囚平反之前定的都是死罪,卻在牢中關了快有十年,除了因病死在牢獄中的,剩下的五個竟然都沒死成,他問起方才為人解『惑』的鄧全美,“這些朝鮮罪囚不是都判了死刑?何以八九年都安然無恙?”

鄧全美知道傅小飛自報的來歷,也不見怪,笑道“秋後都是勾決,老爺殺誰不殺誰端的看心情,不過連著八九年都沒勾到也是運氣。”

傅小飛聞言哦了一聲,馬上想到了後世的死緩,但又似乎比死緩更嚴厲些,總還是可能會死,不會直接就改成二十年徒刑。地方上每年殺人多了也是要影響考績的,是以像這樣尚有懸疑的案子拖上一拖也是常理,不然真是辦成鐵案田按院未必能夠現,再說也還是因為此事牽連的只是澳門朗夷,與本地的縉紳干連不大,下面有吏員順水推舟給新來的按院做些政績也是有可能的。

一路上顧子明等人待這些罪囚倒是不錯,事涉外國,廣東這裡的官員相對也守規矩,一路上倒是真的慢慢與這些朝鮮人相熟起來,雖然這些人全都關在木籠當中,好在沒有上枷還算優待。

人馬且行且走,總算在未時初趕到了小黃圃巡檢司的碼頭,從那裡上了巡檢司的多擼巡船過海前往香山縣便快得多了。

上得岸來,便是一派繁忙景象,香山縣周圍共十一個都坊,幾乎家家有人經商,南邊過了谷字都雍陌村後靠近香山澳的幾處鄉都還有人與朗夷通婚。

巡船登岸,新任香山令曾棟的幕賓早已等在碼頭,那師爺頭前帶路,日落時分大隊抵達香山縣東門。與順德不同,順德只是一下縣,知縣王尚賢不過一舉人,而且聽說其尚未放棄科途,今年一過便要去職備考。而香山縣這曾知縣年輕有為,又是萬曆四十四年新科的進士,為人也疏豪。葉宜偉是田按院的關係,他從葉掌櫃那裡知道了其家主與貴陽馬家的淵源,那馬士英還是他同年,當日又是一番招待不表。傅小飛與顧子明也在其中表『露』心跡,私下又給曾棟送上了儀金,這一夜跟著官中沾光的幾人吃好睡足,第二日早早起了床便隨隊伍出城南行,因為正是年終巡視,曾知縣帶著幕賓也加入到官中的隊伍,中午在雍陌營用了飯,到午後已到了前方官道旁一處鄉都,但見其中居民商賈往來如織,顯見得是一個大去處。

那些商賈見了廣東海道和香山縣的儀仗旗牌在前清道,紛紛讓開但也並不驚慌,沿途上下貨物忙碌依舊不減。

傅小飛看了心道應該是到了恭常都【注後世珠海一帶】了,恭常都是香山縣十一個鄉都之一,也是距離澳門最近的一都,其南翠微村一帶幾乎家家戶戶都與澳門的佛郎機人做著生意。廣東地方供應澳門的各類補給都是按照丁口計算,實行嚴格管控,但對民間的交易卻欠缺有效的影響。在海上有福建的走私船隻,而6上透過這左近的民戶也能一定程度上補充澳門半島內的各種需求,每次蓮花莖的關閘開放時便是如此情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