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北平牆高望門楣(二)(1 / 2)

小說:表同作用 作者:平老爺

【繼續求票】

“在廣東時便沒能拜會到耶穌會中的幾位先生,這次北上不巧與淇原(楊廷筠)、涼庵(李之藻)兩位夫子也是失之交臂,原聽說贊善在天津養病不想去時又錯過了。”

見到徐光啟的時候王星平並沒有太過驚訝,若是不說光看對面老者黝黑面板和一身居家衣袍,說是個剛剛進城的老農也有人信,的確與他見過的大多數大明官員不太一樣,而且這位徐贊善竟然是帶著家人一同來的。

徐家雖然只徐驥一個獨子,但孫輩卻多,如今長孫徐爾覺,二孫徐爾爵及二孫女徐甘地大俱在京城隨徐光啟同住,也都早早受了洗。夫人吳氏先帶了徐家的三個孫子去了禮拜堂中玩耍,徐光啟和兒子及門人則另尋了一處靜室接見的王星平,這倒讓他頗覺親切。

王星平在杭州時本想去拜會楊廷筠,但當時南京教案過去不久,楊氏正與杭州官府和佛道勢力辯論甚激,王星平也不願去趟渾水。而李之藻則因為都水司的差事正在高郵縣,可惜高郵雖在運河之上,但李之藻卻因為一直在忙於整修南河河道而未能得見。本以為到天津就能見到徐光啟,結果因為遼事徐光啟被皇帝召回北京王星平又沒能趕上。

徐光啟將見面地點選擇利瑪竇的天主堂實在也是別有一番用意,聽王尊德說他的這位侄兒對西學頗感興趣,雖說有同年引薦,但徐光啟本人原本並沒有什麼興趣,慕名而來求見他的晚輩並不算少,他也只是禮節『性』的答應約見而已。但當王星平將一部自己寫的冊子先一步遞到徐府之後徐光啟的態度卻生了極大的變化,從看了那本上萬字的冊子之後,他便有了延攬王星平入教的心思。

王星平並不知道一本關於自己最近一年在貴州工作的總結能夠得到徐光啟如此重視,他原本只想透過這本冊子表達自己的誠意而已,現在看來對於徐光啟這樣的技術官僚這樣事無鉅細的工作手冊的確讓他上心了。

當著前輩的面王星平對自己的來意也並不隱瞞,他就是來向徐光啟求助的,如今在西南屯田、練兵,需要人才協助,就算自己真能練出一支強兵也不可能一輩子就靠自己來帶。因此這一路上對周翼明他有心招攬,對其他士子也都竭力結交,這也不光是為了元老院和顧子明所託。而屯田、練兵這兩件事徐光啟眼下都有心在做,以他對徐光啟的瞭解對方多半也會答應幫忙,畢竟作為這個時代技術官僚的典範,徐光啟可沒什麼城府,或者說是其人從來務實。

而徐光啟見了王星平也頗為歡喜,因為今天王星平還帶來了一本自己繪製的圖冊,徐光啟只粗粗看了幾頁便覺得又有些意外了。

“這就是如今你詰戎所的武備?初陽,你來看看可認得這火器?”徐光啟只看了一眼王星平改良過的掣電銃圖樣便招呼起身邊門人來。

那中年人闊面寬鼻,三縷長髯透著精明幹練,一雙丹鳳眼只看了一眼便面『露』欣喜之『色』,“這應是當年趙夫子所制的掣電銃,不過看你這圖樣似乎更為精良。”

中年人又翻了一頁,打眼看時更為驚歎,“這莫不是泰西火炮?這堡是用的西洋築城法……”

只見那圖上畫的是一處稜堡模樣的建築,堡牆上分別架設著一些小炮控扼周圍地形,整個畫稿也是惟妙惟肖,讓人看去如在附近山上俯瞰一般。

王星平對徐光啟言道“此堡並非如今詰戎堡的形制,而是小侄未來準備修築在詰戎堡周邊的屯堡,不過這炮倒的確是泰西火炮,是從澳門的萬奴行購來。可惜路途遙遠運輸不便如今也就只得這幾門,小侄在貴陽還有座鐵廠,也為屯軍生產一些軍械,但卻是無法鑄炮,誠為可惜。”

“天成你是想要在貴陽周邊修築堡壘?”

“這正是張撫軍的步步為營之策。”

“步步為營?”

見徐光啟和他的門人都感興趣,王星平便將這半年多在貴陽周邊的作為和他為張鶴鳴制定的戰略都說了一遍。

“那這築城之法你又是從何處學來?”

“當初在澳門購置火炮時我還順帶僱了一位佛郎機炮手,這堡壘便是從他那裡學來,我又結合了幾次作戰中的火器運用加了些自己的想法。”

先前那中年聞言沉思良久,終於笑道“天成真是大才,這多稜堡的構造我也聽聞過一些,但如今看你這圖才覺其中精妙,泰西有奇人,但以我觀之天成也不在他們之下。我先就聽說你在西南立了不少功勞,如今當真信了。”

徐光啟依然是平日慈眉善目的模樣,聽了他們說話乃道“以天成所言,如今在貴陽周圍已是開啟了局面,不知老夫還能夠幫你什麼。”

“其實就是缺人,工匠、農夫、軍戶,就沒有不缺的。”

“農夫與軍戶不說,工匠並不難吧,你不是說去過廣東?以我所知佛山鎮的鐵匠就不差。”

王星平苦笑,“佛山鎮的工匠是多,但他們衣食不缺,又哪裡肯去貴州吃土,倒是澳門的傳教士能吃苦,不過有人比我快了些。”

“看來天成知道澳洲人的事情?”徐光啟聞言,斟酌了一番問道。

“贊善也知道澳洲人?”王星平面『露』狐疑之『色』,顧子明他們到廣東也不過一年多時間,怎麼連北京這邊都有訊息了?未免傳得太快了些。

但徐光啟很快便為王星平解了『惑』,他一邊喝著茶一邊慢悠悠道“我也是剛剛收到澳門的訊息,這段日子以來6若漢弟兄在瓊州的佈道異常順利,如今澳門又有不少教士往那邊去了。”

依徐光啟所言,6若漢自到了三亞便著手在當地回回中傳教,期初很是起了不少衝突。但那些澳洲人善於經營,手下家丁也厲害,沒用多久便控制了局面。於是不甘寂寞的6神父在短暫失去人生目標之後乾脆帶著幾個日本切支丹深入黎母山中開始給黎人傳教,沒想到的是效果出乎意料,如今三亞那裡已有黎人教民數十人了,受到這個訊息的鼓舞原本因為南京教案從北方回到澳門蟄伏的不少教士紛紛啟程前往瓊州,陽瑪諾、熊三拔都在此列,聽聞三亞如今已是一個大去處了。

聽到這個訊息王星平有些哭笑不得,不知道傅小飛那裡如今該是如何頭痛,這些教士看起來的確敬業得很,應該也對三亞的建設多有助益,但力未免有些過猛,就怕到時候最先引起官府注意的不是元老院而是耶穌會了。

不過有一點情況不錯,的確是因為三亞開拓的緣故,如今澳門最優秀的幾位教士都已經去了瓊州,想要找人去貴州傳教,既看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道路也的確艱難了些,已經很難成為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提議了。

王星平道“澳洲人自稱華夏一種,聽聞是宋季南渡的漢民,於工商之事上頗有建樹。”

“頗有建樹?天成把他們想得太簡單了。”徐光啟淡淡道,隨即又從袖中『摸』出一個精巧儀器,“能造出這種東西的豈是一般的工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