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雪色橫沙緲戍樓(三)(1 / 2)

小說:表同作用 作者:平老爺

下午又飄起了小雪,讓城中稍顯單薄的景緻又厚重了幾分。,

橫在南北一道城牆間的鎮遠門並不算高,這城樓即便和京師周邊的縣城比都還差些場面,只是在冬日的白雪皚皚中顯得更為肅殺,讓人莫名添了些敬畏。

守在城門口的定遼後衛兵士門一個個蜷縮著身體,盡力將手攏在袖中取暖,那些看著就冰冷的n矛全都歪歪斜斜靠在牆邊,一個個懶懶散散。有程相文引路,一行人穿門而過並未被盤查,看起來此地平日守備也不嚴謹。

從磚卷的門洞出來,彷彿到了兩個世界。

背後是包磚的南城城牆,而放眼望去,北城的城牆則全是土夯,比之南城也要低矮上許多,只是城頭已蓋上了一層雪,使之看起來不至單調。

從鎮遠門一條筆直的黃土大道,一直通到北城北面的無敵門,這道城門遠遠看去就比身後的鎮遠門還要差上許多。

道路西側是一片低矮破舊的房屋,像是雜『亂』無章地堆砌一般,一眼望去便覺得是藏汙納垢之所,然而自在州的榷市卻就設在彼處。

比之南城,這邊的市場便嘈雜了許多,也許是因為明日便是年節,市中漢人反倒少見。

除了幾個遼陽衛軍籍的朝鮮兵在市場周圍逡巡外,剩下的便都是歸化的女真和蒙古人了。

這些人看不出是行商還是坐地,不過都是穿著皮裘棉袍,除了個別人腦後的辮外,已難分辨漢夷,這些人應該在各自族中也算體面。

鋪戶們倒也與南城一般形制,只是簡陋許多,更沒有關內商戶迎客奉茶的雅緻,店中往往都擺放著一盆炭火略作取暖之用,炭火上直接便燒著熱水以備不時之需,可能因為用的都是劣炭,味道頗為刺鼻。

王星平幾人隨意走到了一家還算氣派的店前,這是一家經營遼東特產的店鋪,程相文看了一眼便說店主是個蒙古人,不過看服飾倒是與漢人無異,也不知他是如何看出來的。

見一群人都是豪客模樣,店主也格外熱情,與店中三四個夥計堆著一臉笑,忙問各位客官想要些什麼,漢話倒是說得絲毫不差。

“幾位爺是關內來的吧,想要看些什麼貨品?小店在這東寧衛也算是有一號的。”

“看你這店中經營的是貂皮一類?”

王星平看看貨架,上面都是各『色』皮草,還有一些瓶瓶罐罐。

“都是北邊來的上好紫貂皮,還有蜂蜜和鰉魚。”

“可有東珠?”傅小飛拿起一罐蜂蜜,心不在焉地問道,商務上的事情如今都是他在出頭。

“這位客官倒是好眼力,單論東珠,本店的可都是一等一的貨『色』。,”

“那怎麼不見擺出來。”傅小飛明知故問,這木質的貨櫃,的確不太適合拜訪珠寶一類。

“客官說笑了,東珠這等寶貨豈是輕易擺出來的,不知客官想看何種等級的。”

王星平在旁言道“自然是最好的。”

傅小飛的心思這店主自然不知,貂皮一類,南洋自然沒法去做,但珍珠的人工養殖可是非常成熟的技術,宋人龐元英就曾在他的文昌雜記記載過養珠之法,至於異形珍珠的培育更是在明初便有了,只是技術較為粗放不易成功罷了。但現代的珍珠養殖技術以穿越集團而言卻並非什麼難事,只是市場行情還是需要了解。

不過這個市場的潛力卻是極大,以大明而言,當今皇室極尚珍珠,以至珍珠市值往往價比黃金。萬曆五年,朱翊鈞大婚,採買各『色』珍珠近萬兩,而所用黃金卻不過三千兩不到,可見天家尚珠至於何地。只是萬兩珍珠聽起來聳人聽聞,但若以元老院的規劃來看,未來人工養殖的規模,一年產量恐怕過此百倍都還不止,當真是要做成白菜價了。

思量間那店主已經讓櫃上從後面拿出一個錦盒。

小心翼翼地開啟,那盒中放眼看去卻是百餘顆珠子,個個都有小指頭大體態近似nn,大小約在四分上下,泛著淡金『色』的光澤。

眾人看過,知道這雖不是最好的東珠也相去不遠了,要到六分大小則是可遇不可求的。雖然珍珠以無暇為最高,但東珠卻向來以淡金為貴,也是南珠北珠的差別所在,是以王星平與傅小飛都有信心,未來元老院人工養殖的珍珠無論大小還是『色』澤都會碾壓這些天然品,那不過是植入珠母后的微量元素控制差異罷了,不說這珍珠,後世就連鮭魚養殖,也能透過飼料調解控制魚肉的肌肉紋理。

按下思緒不表,傅小飛詢價,店主也給出了一個頗為讓人心動的價格,一顆珠子五錢銀。

王星平在京中時也時常去各類鋪戶閒逛,知道這樣品相的珍珠,京師中單賣能到二兩左右,他曾見過一副一百零顆的珍珠項串,標價二百兩白銀的,那珠子品相與這些不相上下,心道這價格還算公道。

傅小飛則是在想,這種大小的珍珠,以元老院的技術一年半便可成珠,比野生的幾乎要快一倍,除了種珠母時需要些人工,便沒有旁的成本,就算一錢一顆也近乎暴利了,當真是門好生意。至於養珠造成的水體汙染,在此時來看就更不用擔心了。

情報部門早已調查過,如今大明設在廉州府的珠池,一年產珠千兩,而所費則要白銀近萬兩,雖然御史上疏說是比民間採買要貴,但想來民間也便宜不到哪兒去,此物未來的經營空間還是極大。

就在此刻,又有四人進了店,看樣子都是外路人,服飾倒是蒙古打扮,依稀可見帽子下面『露』出的辮。

領頭的直接用蒙古話與店主交談,看樣子很是熟絡。

王星平注意到那為之人右手護膊上立著一隻大鳥,似鷹非鷹,雪白的羽『毛』上斑斑點點的灰藍煞是好看。

這些人是採珠的?

他回頭看了一眼身旁的把,正是當初跟隨他回了貴州的兩名葉赫部商人之一,如今此人已是一身漢民打扮,成了此番出關的家丁之一。

把點了點頭,似乎是確認了王星平的判斷。

遼東的夷人,採集東珠靠的就是海東青,那為之人手上的正是此鳥。

這東珠要在秋冬之時成珠最好,但此時河流封凍採珠不易,好在天鵝喜食珠蚌,而海東青又最喜捕獵天鵝,如此黃雀在後倒比直接採珠方便得多,且得到的珠子往往也是又大又好的,是以看到這些人的出現,再聯想到店家的生意,很快便想透了這一層。

不過這海東青在遼東各部族中都被奉為聖鳥,打理很是不易,夏日怕熱,要枕以冰玉,冬日畏寒,要薦以繡墩。此外還要注意控制營養體重,投以『藥』食清火,如此麻煩自然這東珠價格也就看漲。而此人能有這麼一隻海東青,足見地位也是非同一般。

這些人與店主用蒙古話交流,雖然王星平知道把能夠聽懂,卻也不好當面說破,沒過一會兒,店主便來告了個罪,留下兩個夥計伺候,自己帶著四人並一位老掌櫃往後面去了,看來是真有買賣要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