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定國策斂兵聚谷(2 / 3)

小說:存亡之秋 作者:學者鳳鳥

張表道“我看守住陽安關口,整盤棋就活了,丟了陽安關口,漢中就可能不保,這個要絕對小心。”

姜維道“是的,諸位說得都很對。”

商討一陣後,見眾人停下聲來,太子劉璿站起來,道“父皇,眾將軍,吾雖是太子,但從未建功立業。如果真到了決定國運之際,能否讓吾加入前線,殺敵報國。”

見他認真模樣,劉禪卻笑了,道“前線作戰,那是三軍將士乾的事,哪裡是汝太子乾的事,為何這麼激動。”

劉璿道“父皇,此非一時激動,這一直都是臣兒之心願,卻從未實現。”

劉禪道“那汝問問大將軍,看他怎麼說。”

劉璿走到姜維面前,行拜禮,姜維趕緊回禮,劉璿道“大將軍,請帶吾參加決戰,吾精通騎射,可以做騎兵。”

姜維笑了笑,道“前線作戰太過危險,若陛下允許,太子最多可以留於老臣身邊,參議軍事,不可單獨行動。”

劉璿激動地走到劉禪身邊,道“父皇,大將軍已經同意了。”

劉禪道“汝長這麼大還沒出過遠門,真是讓父皇不放心。汝若參加決戰,只能留在大將軍身邊做一參軍或監軍。”

劉璿道“諾!臣兒一定聽從大將軍調遣。”

劉禪看著姜維,道“那就這樣吧。”

姜維跪拜道“臣領命,若有那一天,臣一定竭力保護殿下,效忠至死!”

劉璿也跪拜道“謝父皇,臣兒一定戰場立功,報答父皇,報答國家。”

劉禪欣喜,請兩人起身。

劉禪再請諸將言,陳祗、夏侯霸、董厥、張翼、廖化、張表、宗預等皆無異議,看來眾將是接受了。

不久,劉禪批准新計劃,命令姜維負責具體佈置。

至此,從後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魏延鎮守漢中開始,到季漢景耀元年(公元258年)胡濟都督漢中為止,持續四十年之久的國家漢中防禦體系終究生了改變。

而姜維的新計劃,被史家稱之為斂兵聚谷。

新計劃批准後,姜維召集部屬在成都營門口(即軍官城)召開軍事會議。

此時,大將軍姜維站於眾將前,夏侯霸、傅僉、蔣斌、王含、柳隱、李密、來忠、向充、趙廣等參加本次會議。

姜維讓夏侯霸將之前宮廷會議制定的新計劃述於眾人。

眾人聽後,傅僉先道“陛下沒搞錯吧,三、五年不出兵,我部會不會閒得太無聊了!”

柳隱道“以防禦為主的計劃,全軍退守漢中,誘敵深入,是個好辦法,但若敵人三、五年都不南犯呢。”

王含道“三年不打仗等三年,五年不打仗等五年,將士都會老去,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

向充道“是啊,魏國佔據天下九州,我國只有一州,三五年後兩國國力之懸殊將更大,將更不好打。”

來忠道“如果不能以戰養戰,軍士士氣必然衰落,等到那時敵人便會佔據上風。”

蔣斌道“我等幾萬人待在國內,也要吃糧,也要拿官俸,不能取之於國外,只能取之於國內。”

趙廣道“這個三五年計劃,是不是有些大膽。”

李密道“這樣真的適合我國嗎?”

眾將對新計劃充滿疑惑,皆擔憂前途。其實這也正常,軍方將領從來都是用戰功來維持自己的身份、地位,若躺在家裡等敵人進攻,那何時才能證明自己,何時才能北定中原,攘除魏賊,當國力差距越來越大,當敵人一波進犯,便再無還手之力,只能任其宰割。

姜維見眾人疑惑,道“各位將軍,為何這般,難道已經喪失信心了?我不是來給諸位講故事的,我是來給諸位下命令的。國家需要暫時不打仗,軍方就必須聽命於國家與陛下。而諸位依然會在自己的崗位盡職盡責,怎麼會感到無聊而產生困惑呢。三年怎麼了,三年就忍不住了。遠有越王勾踐十年臥薪嚐膽,憤圖強,最終擊敗吳王夫差,成就春秋霸主。近有先帝荊州七年韜光養晦,等待時機,終在赤壁一役擊敗曹操,奪下荊州、西蜀,終成帝業。所以欲成大事,必有耐心。只要機會真的來了那就是大決戰。到了那時,我軍齊心協力,一次擊敗十萬敵眾,那才是我軍所期待的。若還像以前那樣,軍出祁山與鄧艾鏖戰不克,軍駐芒水數月毫無進展。這樣除了消耗國力,難有任何收穫,諸位更沒有立功的可能。如今新計劃就是要堅守國土,等待機遇,若哪位將軍還覺得這計劃不妥,可以上表陛下,陳述觀點。如果是不想幹了,我允許他卸甲歸田,絕不強留。下面,我給諸位一些時間考慮,能否接受新計劃。”

幾分等待,眾將無人多言,看來是默許了,姜維道“時間已到,沒人提出異議,也沒人要求上表或離開,那就是都願意留下來執行新計劃了。那好,我現在下達軍令。”

姜維道“蔣斌聽令!”

蔣斌站出一步,道“末將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