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船(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馬萬鵬一大早就被喊了起來。

他是華州人,關中巢亂那會,因為會建造、修理船隻,被黃鄴抓進了匠營。攻同州時,在朱溫軍中效力,後來一路潰退回了長安。

巢眾敗退後,河南烽火連天,漕運斷絕,他的日子一下子艱難了起來,連帶著家人,飢一頓飽一頓的,實在不像樣子。

此番靈武郡王入關中,四處蒐羅造船匠人。馬萬鵬聽聞後,都不用人找上門來,主動前去應募。沒辦法了,自己苦一點沒什麼,但讓一家老小跟著吃糠咽菜,這就不是滋味了。

“吃點食水,準備出發了。”一名小校走了過來,滿臉嚴肅地說道。

“張隊頭,這才卯時三刻,怎生就要出發?”隨隊的伙伕給大夥端來了早膳,馬萬鵬看著面前的食物,隨口問道。

酥油、奶渣、雜糧餅、鹽豉。不是不好,實在是不符合馬萬鵬的口味。不過他也是嘗過餓肚子滋味的人,自然不會挑剔,很快狼吞虎嚥了起來。

伙伕是党項人,他只會做這些,家裡亦只有這些東西。

他們這支隊伍,一共三十餘人,其中一半是州兵,五人是船匠、木工,包括馬萬鵬在內。

剩下的諸如馬伕、伙伕之類的,都來自党項部落,要自備糧食、炊具、馬車、草料等,隨同這支隊伍一起出發,算是徭役攤派的一種。

党項伙伕做的食物,當然是党項風格了,你還能指望什麼?

“早點忙完,早點回縣裡。”說到這裡,張隊頭猶豫了一下,含糊道:“過些日子,某就要去衙軍了。”

“張隊頭神射無雙,一杆槍術又出神入化,早該去衙軍了。”有人笑道。

張隊頭聞言很是開心,便坐了下來,喝了一口馬奶酒,道:“某要去豐安軍,日後便難以與諸位相見了。”

豐安軍、新泉軍是即將組建的兩支衙軍部隊,歸屬右廂,這事大家都知道,因為從上月開始,各縣都貼了告示,為豐安、新泉二軍招募壯士,很多人都去應募,畢竟衙軍賞賜多,一人從軍養活一大家子人,可不是什麼虛言。

只可惜幕府的要求太高,不是什麼人都要,讓不少人唉聲嘆氣。

馬萬鵬其實挺羨慕那些軍士的。他早年學文,學不進,後來去投軍,因為不會射箭,沒人肯要他。文不成武不就,這就沒辦法了,得吃飯啊!於是在親戚的介紹下,拜師學藝,當了一名船匠。

不得不說,他在木工、造船這一行挺有天賦。二十年下來,技藝青出於藍不說,更難得的是全面,木工手藝好,懂造船,會挑選、識別船材,還懂不少航運知識。故來到靈州之後,很快脫穎而出,當上了新設立的懷遠造船工坊的一名工頭,月俸兩千錢,工坊還包一頓午膳,家裡的日子一下子就好轉了起來。

妻子李氏和大兒子在家種地,租的軍屬農場的田,一年收租三成五,不高。家裡老人身體不好,能活著到靈州就不錯了,實在幹不了重活,不過也從官家那裡領了一些駝毛,在家幫著織一織褐布。

這定難六州真有意思,不紡羊毛,紡駝毛,聽說有兩百年的傳統了,也不知道咋回事。

馬萬鵬當然知道新組建豐安軍、新泉軍的事情。作為一個懂不少航運知識,也跟許多大匠、船工聊過天的人,馬萬鵬可不像其他人那麼懵懵懂懂,不知道這兩支軍隊的名字意味著什麼。

豐安軍城,在靈州西南180裡的黃河北岸(今寧夏中衛附近),有碼頭,經常過漕船。

從豐安軍城碼頭逆流而上,五百里至烏蘭關、會寧關,皆置碼頭。聽聞天寶年間,每逢關中凶年,河隴地區的糧食便在會寧關聚集,然後用大型漕船順流而下,經豐安軍城、定遠軍城、西受降城、中受降城,然後再彙集振武軍城附近籌措的粟麥,直運河中,最後經渭河運往長安。

新泉軍城在會寧關以西二十里,國朝設定的目的便是為了保護航運。

當然這都是天寶年間的往事了。自安史之亂以來,河隴諸州次第丟失,靈州成了前線,這段航運早已廢棄,如今六城水運使衙門根本沒多少船,航運的起點也是靈州,而不是會寧關,非常可惜。

從會寧關逆流而上三百八十里便是蘭州,邵大帥重置新泉軍,此乃何意?從會寧關往上,可不好行船啊,水勢湍急,淺灘眾多,天寶年間漕船航行多有損毀,現在也不知道能不能行船,畢竟自己知道的都是在船工之間口口相傳幾代人的訊息,未必準確。

眾人很快吃完了充滿党項風格的早餐,然後收拾東西上路,直到正午時分抵達了一片森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