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圃田澤畔(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大捷!盧帥破魏人於河上!”鄭州管城縣內,露布飛捷的騎士一閃而過。

就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瞬間激起了大片漣漪。

鄭州是武威軍的駐地。

曾幾何時,這裡被秦宗權兩度禍害,隨後又經歷了夏、梁鏖戰,人口大量流失。但隨著大量軍人家屬以及關西移民的抵達,鄭州以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恢復了生機。

粟麥在這裡滋長,牲畜從遠方運來,商旅往來於洛汴之間,房屋一間間蓋起,水渠一條條清理,以鄭州的底蘊,發展起來是必然的。

在最近一次的戶口清查中,鄭州已錄得76500餘戶、39萬4000餘口,開闢了三萬多頃良田,年收粟麥三百萬斛。

鄭州的發展本來不可能有這麼快的。

這是一個因為政治中心的改變而被動起飛的活生生例子。作為洛陽的東面屏障,先被劃入東都畿汝鎮,再被納入直隸道,朝廷要人給人,要錢給錢,發展之迅猛,令河南其他州縣望塵莫及。

試問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鄭州百姓又怎麼可能不心向大夏?更何況此地的居民結構早就被深深改變了,不到四十萬百姓,約三分之二是外來人口,這便是鄭州七縣的現狀。

露布飛捷的騎士很快出了城,繼續向西,往滎陽縣方向而去。

大街上聽到訊息的百姓,縱然沒有歡呼雀躍,也面露欣慰之色——不說其他的,打了勝仗,他們的父親、兄弟、丈夫也能早早歸來,還能領到加賞,誰不高興?

“盧帥可說是咱大夏第一勇將了。”有人說道。

“那可不?連下邢洺磁三州,再克貝州,如果攻滅魏博,李唐賓算個屁!”有人附和道。

在鄭州說李唐賓的好話,認為盧懷忠不行的話,怕不是要被打……

邵樹德也在這個時候抵達了管城縣。

二十五日晚,他宿於城西的管城驛,二十六日白天,抵達城東的圃田鎮。

盧懷忠在魏博打勝仗得訊息自然早就傳了過去。

軍報中說破敵於河上,那確實一點沒錯。

義從軍帶著汴、滑、曹、宋等州州兵計兩萬餘人北上,造浮橋渡河,與敵相爭,大破之,斬首四千餘級,俘三千人,魏博黃河防線遭受重創,臨黃、觀城二縣陷落,清豐縣投降。大軍兵圍澶州理所頓丘縣,內黃敵軍不戰自退,倉皇竄回魏州。

十萬大軍啃了烏龜殼這麼久,終於找到了敵人犯錯的機會,一舉開啟了局面,誠可賀也。

這也印證了之前盧懷忠的說法。

他認為魏博雖然全線固守,但久守必失,總有沉不住氣的人要出戰,如今果然應驗了。

邵樹德現在十分期待羅紹威的反應。

一場又一場的戰事表明,他們既沒有野戰破敵的實力,也沒有長期耗下去的本錢。現在王鎔的使者也跑去了洛陽求冊封,邵樹德故意拖著,延緩成德兵馬南下救援魏博的腳步,羅紹威會怎麼辦?

魏博諸州的武人,會不會清醒一些了?

“鄭州西有永福湖,東有圃田澤,還有曹家陂等水利工程……”邵樹德行走在一望無際的鄉間平原之上,道:“我南征北戰這麼多年,像鄭州這般適合種地的,卻也很少見到。”

從管城到中牟之間這一片,圃田澤東西長四十里許,南北二十餘里,這是一個相當巨大的湖泊了。

湖中心有沙丘,上下有二十四浦(碼頭),商業繁盛,船隻穿梭不停。

好地方!

“縣東還有李家陂,週迴十八里,以魏孝文帝賜李衝受名。天寶六載,更名為廣仁池。”戶部侍郎張玄晏介紹道:“鄭州七縣,縣縣都有陂池,尤以管城、滎澤、中牟三縣為最。百姓沿池開墾,幾為魚米之鄉矣。”

邵樹德嗯了一聲。

到了後世,這些湖泊有的消失了,有的面積大為縮小,農業條件差了很多。

而此時河南的富庶,是因為他們有不遜於後世江南的水資源,地勢還比江南平坦,疾病也少,故得以大規模開發,阡陌縱橫,良田成片。

圃田澤在《周禮》中為豫州藪,天下有名的大湖泊,此時仍有數百平方公里水域,且水深足夠,設有二十四個商貿碼頭,豈是後世鄭州市內的那個小小的湖泊公園可比的。

“讓拓跋思敬來見我。”邵樹德在圃田澤邊坐下,說道。

李逸仙已經輕車熟路地準備好了火堆,然後用大鐵盤開始煎肉。

大臣們也興高采烈地圍坐在旁邊,看著滋滋冒油的羊肉。

大鐵盤是懷州魏氏鐵匠鋪幾年前的“偉大發明”。史上第一次,可以將一整塊鐵做得那麼大。如果再大一些,都可以用水力來鍛打了,但現在顯然不行。

“拜見陛下。”已是一個成功商人的拓跋思敬拜伏在地。

“起來吧。”邵樹德揮了揮手,說道:“還在做牛羊買賣麼?”

“是。”拓跋思敬答道:“鄭州七縣的牛羊,一半出自拓跋氏牛羊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