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小說:蒔花記+番外 作者:溫涼盞

襄荷認識的那個周府小少爺如今不過六歲,比她還小一歲,本就不適合送些貴重之物,再說周家家大業大,老太太什麼東西沒見過,自然不會對尋常禮物動心。而這個“壽比南山”的大南瓜則頗有巧思,既彰顯孝心,又不鋪張浪費,又符合小少爺的年紀,最合周家門風,因此襄荷便篤定這份禮物能討了周老太太歡心。

至於培育出這個大南瓜的方法,她倒的確沒有對劉寄奴扯謊,的確是從農書上看來,而不是憑著前世的經驗搞出來的。

說來真讓人沮喪,襄荷滿以為可以憑著穿越混個風生水起,誰知道,冷酷無情無理取鬧的現實卻總是一次又一次打她的臉。

歂嶽帝雖然將幾乎所有致富路都給襄荷堵死了,但也只是堵死了尋常穿越文常見的那幾條致富路,而不常見的,譬如草木嫁接之術,或許是術業有專攻,歂嶽帝居然沒碰這個。

按理說襄荷應該為此歡呼雀躍,並馬上大幹一場,隨便嫁接個果樹就賺得盆滿缽滿。畢竟她前世因為喜歡蒔花弄草而對嫁接也並不陌生,各種嫁接方法都比較熟悉,只要給她工具,成功率不說百分之百,百分之七八十還是有的。

但是,當爬了幾次登天梯,聽過幾堂課,又親眼看著秀水村的村民們手法熟練地嫁接良種果樹後,襄荷只覺的,賊老天真愛玩兒她。

嫁接之術古已有之,不論是在這個年代還是襄荷前世的那個年代。《汜勝之書》上“總聚十莖一處”的瓠子種植法便是最早的靠接法,襄荷弄出的大南瓜的確是依葫蘆畫瓢,只把瓠子換成了南瓜。還有各種傳說中的連理枝,就是由於自然原因而巧合形成的嫁接,這種記載則更早。而《汜勝之書》之後,更有無數農書對嫁接現象做出了研究。

不說前世,只說這個世界,由於諸子百家的不同走向,百家之中的農家便不像前世那般逐漸式微,而是作為一個流派單獨流傳下來,千百年來,自神農到黃帝,再到春秋時的農家先賢許行,農家自成一派,各種典籍雖不如儒墨道法等大家,但也蔚為壯觀。

而在這些典籍之中,關於嫁接的記載就數不勝數,到了如今,這個世界的嫁接技術已經遠遠超過前世同時代的唐宋,幾乎與現代沒什麼差別。

這樣的環境下,襄荷想要靠嫁接賺個盆滿缽滿,只能說——

呵呵,做夢呢。

☆、 求婚者

靠嫁接掙大錢是甭想了,襄荷也只能想著法子掙點小錢。但是,小錢也不是那麼好賺的,培育出眼前這個“壽比南山”大南瓜就頗費了她一番功夫。

襄荷年初時認識周家小少爺,知道了老太太今年要過壽,因此便留了心。首先從播種開始,南瓜果期是五至七月,周家老太太壽辰卻是五月初,但這時南瓜都還是小嫩瓜,遠遠達不到襄荷需要的狀態。

因此她只得提前育種,天稍一轉暖便播種,怕小苗受凍,還專門挖了深壟,上面用草蓆擋風遮雨避風寒。好容易小苗長大一些,便選出十株長勢健壯的苗,種在院中陽光最好的地段。終於長到適合嫁接的時候,便需更加小心伺候,尤其是剛剛嫁接的那幾日,真是一點風寒也受不得,草蓆夜用日揭,一日也不能忘。

待得終於熬過春寒,南瓜秧開始開花坐果,便選中一個品相好的,其他都通通除去,免得消耗養分,這時候還得守著,一見能結果的雌花便除去,十株南瓜的養分全供給一個果,這才種出這磨盤大的南瓜。而那黑布的作用,自然是為了“壽比南山”四字。事先在黑布上挖出字樣,由於受光的不同,挖出部分的顏色便與被黑布遮住部分不同,這才會出現宛如天生的“壽比南山”四字。

這樣一個大南瓜,來來去去費了襄荷幾個月工夫,此次沒有與蘭郎中一起去行醫也是為了它。

但折騰這麼久,最後也不過賺上五兩銀子,雖然對蘭家來說已經是很大一筆錢,但相比小說裡主角動不動數十上百甚至上千兩的進項,襄荷覺得自己真是相當之苦逼。

後天便是周老太太壽辰,也該是時候將南瓜送去周府了,因此聽蘭郎中說要去襄城,襄荷便說要一起去,於是進城兩人行便成了三人行。

秀水村距襄城有十里地左右,這時候的裡仍舊秉承漢制,一里約等於4158米,十里便是4158米,步行的話需要半個時辰,也就是一個小時左右。蘭家無車馬,平日進城也是靠雙腳走去的,但今日因要送大南瓜進城,自然不能再走著去。

蘭郎中便拎著幾包清心降火的成藥去了獵戶趙大虎家。趙家經常進城賣獵物,有輛驢子拉的板車,趙大虎為人豪爽,自家沒事時,村人若有借車的都從未推脫過。

不一會兒蘭郎中便回來了,不僅牽來了驢車,還帶來了一大一小兩個人,正是趙大虎和他的小兒子趙小虎。

原來趙大虎聽說要送大南瓜進城,怕蘭家一家弱小沒人搬得動南瓜,便特意來幫忙了,至於才九歲的趙小虎,那純粹是來湊熱鬧的。

這麼一說襄荷才想起來,那大南瓜還真不是她和蘭郎中能搬得動的,哪怕再加上個劉寄奴,估計也不行。因此便感激地衝趙大虎笑,又嘴甜地將感謝話說了一籮筐,把趙大虎這個生了一堆小子,卻沒一個嘴甜閨女的糙漢子給說的心裡舒舒服服,熨帖極了。當下便自告奮勇,說幫人幫到底,要送他們去襄城。蘭郎中忙推辭了,說正是田裡活兒多的時候,不好麻煩他,趙大虎想想地裡確實有活兒,這才不再堅持。

大南瓜足有五六百斤重,幾人中也就趙大虎力氣大,因此很是費了一番功夫,才終於將南瓜送上了板車。襄荷在板車上墊上不用的舊被褥,南瓜周圍也塞滿了柔軟的隔離物,就怕不小心磕到碰到,壞了南瓜的品相。

趙大虎見她這麼小心翼翼,不由好奇道:“荷丫頭,你這南瓜是要賣到哪兒呀?這金貴的樣子,看著不像買來吃的,反倒像是那菩薩,請來供在屋裡日日看的!”

襄荷笑道:“趙大叔聰明,可不就是買去看的?”雖然趙大虎最小的兒子趙小虎都比襄荷還大,但那是因為蘭郎中成親晚,實際上趙大虎比蘭郎中還小一歲,因此襄荷喚趙大虎為叔。

趙大虎嘖嘖兩聲,連道浪費。

襄荷抿嘴一笑,心想得虧是買去看的,要是周家真將這大南瓜當吃的買去,別說五兩,她連半錢銀子也拿不到。

這時節不缺菜蔬,再者大戶人家大都有自己的農莊,除非遇上大的宴席,尋常都不必從外面買。因此平常農家種菜都是自家吃,幾乎沒有拿出去賣的,只因賣也賣不出去,或是賣不上價。

不僅是菜蔬,其他諸般事物,都是能自給自足便不從外面購買,這是小農經濟的典型特點,即便歂嶽帝曾經大力提倡發展商業,也未能改變這一點。

閒話少敘,裝好了南瓜,看日頭已高,約莫有早上九點鐘的樣子,一行人便要動身進城。趙大虎正要告辭離去,他兒子趙小虎卻不幹了,非鬧著要一起進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