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小說:蒔花記+番外 作者:溫涼盞

接下來是大房唯一的小姐,十歲的周清芷,她的壽禮是一卷手抄的《楞嚴經》。周老太太自十多年前便開始潛心禮佛,連後院諸事都不再怎麼過問,對佛之一道最是虔誠,前面許多壽禮中便有不少佛家之物,因此周清芷這份禮實在算不得重,但十歲幼女抄下這麼厚厚的一部經書,已可彰顯其孝心。

隨後是周清柯。周清柯的禮物是一架屏風,一架整扇玻璃製成的屏風。玻璃上飾以佛家七寶,即硨磲、瑪瑙、水晶、珊瑚、琥珀、珍珠、麝香,這七寶巧妙拼出兩幅佛門故事,一面是天女散花試道行,一面是迦葉尊者拈花一笑。

玻璃製法雖在數百年前便已由謝琰研究出,但因無利器切割,因此平常只燒做小擺件,如這般巨大的一副玻璃屏風,倒是十分少見,再加上屏風上裝飾的那七寶,整扇屏風不說價值連城,卻也實在貴重非常。

貴雖貴,但周家門風卻一向是克奢尚儉,如此壽禮,對周家來說,對周清柯一個尚未弱冠的庶子來說,有些貴重過頭。

“……弄這屏風可費了孫兒好一番力氣,京城百年琉璃老廠燒的玻璃,靜潭寺大師們法力加持的七寶,最後尋來制屏風的名匠,七七四十九天方才製成。”周清柯灑金扇輕搖,指著屏風侃侃而談,說話間眉眼飛揚,稍顯猖狂之色。

這屏風既貴重又頗有巧思,老太太雖見慣寶物,卻也不禁心生喜愛,看著周清柯的眼光也不覺柔和起來。

“胡鬧!”

眾人正對著那屏風嘖嘖稱奇間,卻猛然聽到上首傳來一聲厲喝,“我且問你,此物所費幾何!所費銀錢又是從何而來!”

問話的正是周冷槐。

眾人心中登時一咯噔。

這樣的一扇屏風,單隻所用材料,所費便不下數百兩,再加上做工運輸等損耗,整扇屏風沒個上千兩拿不下來。一千兩對於周家這樣的龐然大物來說自然只是九牛一毛,但對周清柯來說,卻同樣是一筆大數目。

周清柯年僅十五,名下並無任何產業,每月只領著家中的月錢,相比二兩的周清楓,十歲以後的周家公子每月月錢升至十兩,而那一千兩若只靠月錢,便需存上一百個月,這自然絕無可能,而周清柯之母宋姨娘是小戶人家出身,雖因周家提攜日子寬裕一些,但也只是尋常百姓人家,在外人眼中,即便將宋家都抄個底兒,也絕抄不出一千兩來,因此宋家自然不可能貼補許多銀錢給外甥。

既然如此,周清柯制屏風的那上千兩銀子是從何而來?

☆、 波折生

廳中眾人的目光聚集在周清柯身上。

周冷槐看著他的目光也帶了些森寒。

周清柯卻恍然不覺,臉上仍帶著笑意,聽到周冷槐的話後便將摺扇一合,朗聲笑道:“父親這話問得好,孩兒每月月錢不過十兩,因此去歲聽聞父親準備為祖母大辦壽辰,便有些心憂,生怕銀錢緊張,準備的壽禮不合祖母心意。恰巧今春孩兒交好的一同窗家中有商船要去趟南洋,孩兒便託同窗家人為孩兒捎帶販些貨物,到了南洋再採買些當地風物。因知南洋天竺國乃佛祖西來之地,便託同窗將所得銀兩盡皆換成七寶,天竺國內七寶價廉,運至大周后陡然價翻十倍之數,孩兒也因此發了一筆小財,方能夠從京城尋來這整塊的玻璃和技藝精湛的工匠。”

話聲落下,見廳內眾人仍盯著他,周清柯微微一笑:“此事父親可向居善坊趙家求證,趙家長子趙寅年便是我那同窗,當時我交予他本錢一百兩,後將多餘七寶販出,獲利頗豐,除卻製作這架屏風的花費,如今尚餘一百兩。”

滿堂俱靜。

因謝琰曾大力發展商業之故,大周雖也重本抑末,但相較而言,對商戶並不太過壓制。商戶子弟同樣能科舉入仕,鶴望書院除了儒墨道法等大院,開設之初便單闢了一個商院。商院學生雖大多會繼承家業,但也不乏入了科舉的。這居善坊趙家便是襄城數一數二的商戶,趙家長子趙寅年便在鶴望書院商院求學,與周清柯乃是相交莫逆的好友。

尋常百姓只羨慕商戶人家富裕,而不會認為商乃賤業,商戶也低人一等。

但這只是尋常百姓,於周家這樣的世家大族而言,倒買倒賣之事終是賤業,家中子弟名下商鋪多為掌櫃打理,如周清柯這般親自參與其中卻無一人。

但這還是小事,令廳中眾人如此動容的還是周清柯那番話透露出的資訊。

百兩本錢,千兩回報,十倍之利!

這樣的投資回報比,實在令人不得不動容,哪怕是周家這樣的龐然大物。沒有人會嫌錢多,周家自然也不會。

周冷槐清癯端肅的面上看不出表情,倒是目光中的森寒卻已散去,待周清柯話落,廳中眾人為之怔忡時,他語氣稍稍放緩:“商戶與民爭利,行商之事實非君子所為,此次念你一片孝心,便不重罰,往後莫要再犯。”

周清柯站在那架屏風之旁,聽到周冷槐的話,面上的飛揚意氣也絲毫未改,只是斂下眉,拱手諾聲應了。

最終只剩下周家大少爺周清晗。

不同於周清柯,周清晗雖同樣長相俊美,卻不像周清柯那般風流韻楚,引人注目,而是如一竿筆直挺立的山間青竹,亭亭而立,不惹蜂蝶,渾身泛著一股孤高畫質正之氣。

先前那一番獻禮,不論是周清楓出人意料的大南瓜,還是周清柯價值千金的玻璃屏風,都未曾讓他有絲毫動容,待到周清柯退下,他步伐穩穩地行到老太太身前,呈上準備的壽禮。

他的壽禮是一串菩提念珠。

珠子共一百零八顆,意謂祛除人生百八煩惱,一百零八顆滾圓念珠以紅繩串聯,系口處紅繩有少許磨損,而原木念珠珠身上如清漆般的光澤,也昭示著這串念珠並非嶄新,而是曾經為人所使用過。

“這是……”周老太太目帶遲疑地看著手中的念珠。

“這串念珠是靜潭寺靜空法師隨身所用之物。”周清晗道。

“果……果真?”周老太太激動起來,雙手不住地摩挲著那串念珠,仿若稀世珍寶般,隨即她又喃喃道,“靜空法師早已不問俗事,我也只在十年前有緣見得法師一面,當時就曾求法師賜予佛寶,只是法師既不慕名利,又不為名聲,因此我也一直未能如願……沒料想,十年後居然能一嘗夙願,好孩子,真是用心了……”

周老太太自信佛後最為推崇的便是靜潭寺的靜空法師,靜空法師年輕時遍覽名山大川,只為參悟禪意。他曾遊覽京都,適時恰逢京中佛道論辯,當時不及而立之年的靜空妙語如珠,將對方數十道士駁地一言不能發。經此一戰,靜空揚名天下。

及至晚年,靜空遊歷至襄城,棲身於靜潭寺,潛心研究佛法,一應俗事一概不理,即便是皇親國戚想要相見也非易事。由此可知,靜空法師隨身所用的念珠有多麼難得,也無怪老太太那麼喜形於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