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小說:蒔花記+番外 作者:溫涼盞

☆、101|704

李家這幾個子弟就是被李貴妃派來專程給書院派添膈應的,乾的事兒其實跟以前的李恆泰差不多,就是每天找書院人的茬,雞毛蒜皮一點事情無限上升,只是如今還在和談階段,無論他們如何構陷,欽差大人轉身就把人放了,因此除了惹了些怨言咒罵,倒沒出什麼大簍子。

而除了找茬之外,紈絝們的任務還少不了向欽差大人施壓,讓他在學田問題上向書院獅子大開口。當然,欽差大人腦子不糊塗,依舊像處理那些被找茬的人一樣,當面應承,轉身就把他們的話當屁放了。

除了這些之外,李恆泰吃喝嫖賭敲詐勒索的本事,也被這幾個紈絝完美繼承,襄城所有與海運沾邊兒的商戶們的錢櫃再次慘遭洗劫,就連鶴望花鋪,都因為曾出售襄荷託趙寅年帶來的南洋植物而被狠敲了一筆。

雙方和談的關鍵時刻,又剛弄死李恆泰不久,襄荷怕事多生變,也就暫且忍耐,權當破財消災了。

但不得不說,這又一次敲詐以及那些紈絝這些日子在書院攪風攪雨的行徑,著實引起許多人的不滿。如今只要腦子還算清楚的書院學子也都看清了李恆泰和這幾人的真面目,當面罵不得,背後卻可這勁兒地咒罵這幾人早死早託生。

不巧的是,學子們又一次聚眾痛罵時,剛巧被這幾個紈絝聽到。

都是血氣方剛的少年,結果自然是天雷勾動地火,唇槍舌劍你來我往,最後還上演了全武行,打得難解難分,直到官兵來了才分開。

紈絝們自然不肯吃虧,但這幾個學生中不乏出身顯赫的,欽差大人照舊做做樣子便把人放了,轉頭繼續忙著跟書院扯皮。

但就在這事後的第二天,李家幾個紈絝出事兒了。

四個人夜歸時被堵在小巷子裡套麻袋打,最終三死一傷。而傷的那個,據說還是因為暈過去血糊了一臉,被誤以為已經死了才逃過一劫。

這個幸運兒醒來的第一句話就是“傅元辛狗賊害我!”。

傅元辛正是當日與李家紈絝衝突的學子中為首之人。他出身的傅家與姜武所在的姜家可稱得上大周最為顯赫的兩個行伍世家,而這兩家又與兵院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絡,其家中許多子弟都是出自兵院。

之前為了佈局將黃韜的獨孫捏在手裡當棋子,卻又絲毫不動姜傅兩家,因此之前雖然軍中也有很多不滿,但到底還沒出什麼大問題,局勢還在可控範圍之內。

但是,李家紈絝這一句話,卻是生生把傅元辛也給拉入漩渦中。傅元辛並非普通的傅家子弟,而是如今傅家家主的嫡孫,深受家族重視。再加上那一行學子中還有好幾個同樣出身顯赫的世家子弟,如果這案子鬧大,那畫面太美不敢看……欽差大人都想哭了。

可他就算真哭也沒用,死的不是尋常人,他就算想壓也壓不下來,只能原原本本地上奏給皇帝。

而奏摺中,倖存的那個李家紈絝的供詞十分不利於傅元辛等人。據李家紈絝說,那些襲擊他們的人以為他死了,所以最後離開時有些放鬆,低聲交談了幾句。

雖然被套了麻袋看不到臉,但聽聲音,赫然正是傅元辛幾人!

而且,不僅有人證,還有物證——衙役在事發現場找到一枚玉佩,正是傅元辛經常佩戴之物。

欽差大人沒敢把傅元辛等人抓起來,只親自上門詢問。傅元辛等人自然矢口否認,但說及那日那時的去向,卻只有幾人各自的小廝能夠作證,至於玉佩,傅元辛則表明剛剛發現已經遺失。

所有這一切,都被欽差大人寫成奏摺報給皇帝,當然,他也沒忘寫清楚傅元辛幾人的背景,就怕皇帝腦袋不清楚,一衝動就下令把傅元辛幾個砍了。

奏摺呈到御案上,皇帝毫不意外地震怒了。雖然他也知道那幾個紈絝辦得是不得人心的事兒,但不管怎樣,那是他允許的。現在這幾人死了,不就是明晃晃打他的臉麼?這些鶴望書院的狂生們,實在是太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裡!

而看了欽差大人特意備註的傅元辛幾人的背景,皇帝大人更加憋屈更加憤怒了。

或許,傅元辛幾個正是因為覺得他會顧忌傅家而不敢動他們,所以才如此大膽?軍中的形勢皇帝比誰都清楚,雖說他是皇帝,但卻還是處處掣肘,若是平時,只是處置傅元辛還不是還不算大問題,關鍵是現在黃家還被他捏著,若是此時再動傅元辛,軍中三大勢力一連招惹兩家,很可能會導致軍中不穩。

如今的大周皇朝可算不上穩定,北方有戎狄虎視眈眈不說,這幾年內亂也是不休,天災一窩蜂地出來,流民起|義是按下葫蘆起了瓢,春天的韭菜似地割了一茬又一茬。

所以,穩定軍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皇帝再怎麼震怒也只能憋著。但這樣一來,骨子裡十分,渴望毫無掣肘的皇帝大人鬱悶地不行。

相比皇帝,李貴妃所在的李家無疑更加震怒。折了一個李恆泰還不夠,居然又摺進去三個,而且這次不是意外死亡,而是明明白白地被人下了黑手。李家也不是什麼小家族,近些年因為李貴妃的裙帶關係,更是在朝堂上經營了些關係。

李家能嚥下去這口氣才怪。

李貴妃的枕頭風吹得猛烈,梨花帶雨涕淚交加,堅決要求徹查案件,追究兇手責任,話裡話外,卻是饒不了傅家的意思。

而朝堂上,在李家的操控下,彈劾傅家的帖子也多了起來,。

皇帝也想收拾傅家,但為了軍中的穩定,此時卻不敢輕舉妄動,只能把這口氣憋著,但李貴妃的枕頭風還是有用的,起碼讓皇帝大人的憋屈到達一個新的高度。

如果皇帝能夠一直這麼清醒,把這口氣牢牢憋著,那麼無疑結局無疑會是另一個模樣,但是可惜的是,皇帝大人接下來就為人們現身說法什麼叫不作死就不會死。

遠在襄城的襄荷不知道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她只知道,拖延了幾天後,皇帝嚴令欽差大人徹查傅元辛案。

欽差大人其實並不擅長查案,他擅長的是扯皮,要不也不會被派來當這個欽差跟書院扯皮了。

於是他只得上奏,請皇帝再派一個人協助他或者完全取代他查案。

皇帝也沒含糊,立刻派了刑部一個擅長查案的官員過來,這官員出身寒門,與書院和傅家都無關聯,跟李家也沒什麼交情,倒也不用擔心他偏袒哪一方。

李家紈絝的供詞很清楚,加上雙方之前的那場衝突,以及現場留下的玉佩,形勢對傅元辛等人很不利,偏偏他們有沒有能證明自己清白的辦法,隨身小廝的供詞因為立場關係根本不具備任何說服力。於是新來的官員調查一番後,判定傅元辛等人就是殺害李家三人的兇手,傅元辛等人抓捕入獄,至於具體如何處置,卻還要看皇帝的意思。

在案件調查的同時,傅家在軍中的勢力開始被調換、拔除。短短半個月間,被罷免或調職的傅家子弟達十幾人之多,且這十幾人原本都是軍中的中高層將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