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小說:蒔花記+番外 作者:溫涼盞

放下週清芷的信,襄荷又拆開第二封,劉寄奴的信。

自劉寄奴投軍抗擊北蠻,到如今已經四年多的時間,劉寄奴本身就有能力,再加上姜家照看,因此很快就脫離小卒的身份,穩步而快速地爬升,後來皇帝換人做,姜家得勢,連帶著劉寄奴也爬升地更快,如今已經能成了正五品下的懷化郎將,手下率領著將近一萬兵馬。

他能爬升地如此之快,除了本身驍勇善戰和姜家的提攜外,襄荷的錢財支援也是重要原因。

打仗養兵最費錢,偏偏朝廷從先帝時就一直剋扣軍餉,有被戶部兵部的官員貪了的,也有被將領本身貪了的,總之小兵們實際拿到手的餉銀很少。而那些不貪餉、真心抗蠻的將領,則常常要自費養兵。

後來先帝倒臺,元嘉帝上位後,乾脆利落地砍了好幾個剋扣軍餉的貪官和將領,情況好轉了一些,但仍舊入不敷出,畢竟國庫被先帝揮霍地並沒有剩下多少銀子,能發做軍餉的自然也不多。很多將領苦於沒銀子,手下往往並沒有多少實際能用的兵。但劉寄奴不同,他那將近一萬兵馬,卻全是能上陣殺敵的。

這幾年間,鶴望花鋪名聲越來越盛,也為襄荷帶來越來越多的財富,多到襄荷覺得自己使勁兒揮霍都揮霍不完,於是得知北地的情況後,襄荷便給劉寄奴送去了大筆銀子。

她這樣做,一是為了幫劉寄奴,二來也是覺得,如果邊境守不住,整個大周的百姓,包括她和蘭郎中,都不會有什麼好處,反正她錢多地沒處花,自然是有錢出錢。再說這錢也不是白花的,劉寄奴有了權勢,對她、對蘭家都是有好處。

於是,有錢有能力有人脈,劉寄奴才能在幾年間升到這般地位。

而他的信上則如以往無數次一樣,細細的講述自己帶領手下的兵又打退了多少蠻子、軍中又有什麼趣事等等,只是信末提到,他已經放趙小虎回鄉成親,估計要不了多久就能到了。

劉寄奴投軍後一年,趙小虎非鬧著也要去北地,他爹孃扛不住,加上當時劉寄奴已經當上了百夫長,好歹算個官,可以照應著趙小虎,因此便沒攔他。趙小虎這幾年一直在劉寄奴手下當兵,如今也當上了偏將,跟還留在村子裡的小夥伴相比,可以算得上十分有出息,可把田大嬸高興壞了。

趙小虎跟田箐原本就互相有意,只是還隔著一層窗戶紙沒戳破,兩家大人也知道,都在商量定親了,誰知趙小虎突然要去投軍,田大嬸自然不再願意定親,就怕他死在戰場上,讓田箐還沒過門就守寡。

可一聽說趙小虎要去參軍,田大嬸因此不答應兩人婚事,原本還不承認喜歡趙小虎的田箐當即跑到田大嬸跟前,非要跟趙小虎定親,還揚言非他不嫁。

田大嬸無奈,只得順著她。趙家因此對田家又感激有愧疚,更是對田箐這個未來兒媳婦兒疼愛有加。

如今趙小虎混出名堂,兩人年級也差不多了,因此便商量著要完婚,只是之前北地戰事吃緊,趙小虎一直抽不出空回來,這次總算有了時間,也算喜事一樁。

也不知道趙家和田家知道這事兒沒有,待會兒得去跟他們報報信。襄荷這樣想著,突然又想起,卜落葵也早已跟書院的一位山長之子訂親,也是今年年底就要成親。

好像不過是一轉眼間,身邊的夥伴居然已經全部快要嫁人。似乎,只剩下她了……

想想自己,襄荷無奈地嘆口氣,放下劉寄奴的信,拿起最後一封。

謝蘭衣的信。

☆、110|83

每次同時收到謝蘭衣的信和其他的信時,襄荷總是最後才看謝蘭衣的那一封。就好像吃甘蔗的時候,總是喜歡把最甜的留到最後才吃。

謝蘭衣的信卻一如既往的詳盡而簡單。

去到什麼地方,看了什麼美景,遇到什麼疑難病症……每一次都細細地描述一路所見所聞,讓她即便沒有隨行,卻彷彿陪著他走了千萬里路。但是,除了細緻而詳實的旅途見聞外,卻也再無其他。

當然,也不會問她已經這般年紀了可否有許親。

襄荷夜裡常常把被子當成謝蘭衣那張如花似玉的臉,然後報復似地狠狠咬被角。

這次的信依舊是旅途見聞,只是信末尾的一句話,讓襄荷看了之後又開始胡思亂想起來。

“此時襄城,應是春景正盛,花開正好,甚思之。”

以前他從未在信中說過這樣的話,所以……是想要回來了麼?襄荷糾結地想把信扔到千里之外的謝蘭衣臉上。

混蛋!

她恨恨地罵了一句。

然而為什麼要罵他,她拒絕去想。

反正她不爽,就是想罵他╭(╯╰)╮

收拾好信件,襄荷換上農院院服,卻不再是學子時簡單的綠色衫裙,而是鑲了一層銀色鎖邊,領口處還繡了些枝枝葉葉——這時屬於書院山長的院服。

她早在去年就已經結束了在書院的學業,但卻並沒有離開書院,反而被卜院長勸說,留在農院做代山長。

所謂代山長,其實也就相當於助教。農院人才凋零,不只是缺學生,更缺山長。

真正有才幹的農院學子都會去考農官,而考不上農官,又沒有其他門道的,雖然他們願意來書院執教,但奈何卜院長看不上他們。

放眼整個書院,只有農院的山長最少,包括卜若地在內,總共只有兩人,兩人平均年齡還超過六十歲。因此卜院長對於找到新山長很是上心,因為若他不上心,很可能會面臨後繼無人的局面,那樣農院將會徹底走向沒落。

於是,去年剛剛離開書院,年僅十六歲的襄荷便被他看在了眼裡。

襄荷雖然年紀小,但在書院待得時間卻夠久,全因她入院夠早,七歲便入學,再加上又沒有考農官的打算,因此也沒有像其他學子一樣覺得自己學的差不多了便申請離開書院,而是優哉遊哉地一直待到十六歲。這整整九年的時間裡,她都跟著卜若地學習,可以說卜若地對她有多少斤兩知之甚深。襄荷功課一向好,九年時間早把該學的都學了,只是當一個助教,教教新入學的學子,她完全可以勝任。

當然,卜若地竭力挽留,並不只是因為襄荷功課好,更多卻是因為她在農學上的成就。

這九年來,襄荷並非全然將精力放在培育新品花草上,雖然她喜歡蒔花弄草,但多半還是將其當做樂趣,再說培育新品有金手指幫忙,幾乎並沒有花費她多少精力。

真正讓她付出努力的,還是正兒八經、能讓更多人吃飽飯的“正統”農學上。

雖然前世她也沒有種過地,但對於一些先進的耕作理念多少還是瞭解一些,只是因為沒有親自實踐,對細節也不清楚,因此並不能直接應用過來,所以她只能按照腦子裡的記憶一點點去嘗試,經過一年兩年,甚至比更多年的努力,得出最準確的結果。

這九年間,她試驗出幾種新的嫁接方法,讓果樹的嫁接成活率大大提升;更精確地提出玉米小麥等作物的施肥追肥時間和用量,使得作物產量有了提升;而且雖然靈液對於糧食作物並沒有用處,但對於果樹還是有用的,襄荷試驗了好幾年,終於培育出幾種產量更高、味道更好的果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