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1 / 2)

小說:你在高原 作者:張煒

《人在旅途》

即便沒有與『毛』玉的這場交談,屋角的那個背囊也盛滿了焦灼。我不能再耽擱下去——這次遠行遲早都要開始,因為那個模糊而遙遠的呼喚一直沒有停息,它迴響在白天、午夜、黎明和黃昏,在我試圖安靜下來的每一個時刻,讓我猝不及防……原來老太太驚人的訊息正聲聲暗合著那些呼喚——它在遠方,此起彼伏,讓人血脈賁張。待我抬頭尋覓時,那匹騰躍的紅馬早已馳入了地平線,變成一道急收束的赤『色』光點。

“我早就要出去走一走了,但我會盡早趕回。”

四哥點頭。只有萬蕙有些不安,說了句“可別撇下園子。”

我搖搖頭,抬頭看著遠處的浮雲。我知道,追逐紅馬的日子、具體而模糊的里程,就這樣徐徐展開了。我會尋找那兩個人,不辭艱辛。在這之前,一種不安和沮喪——不,比沮喪還要糟糕一千倍的情緒,曾死死地攫住了我。我無法解脫。我既不能任其摧折,又不知如何抵禦。而今我終於找到了真實而具體的出口,於是只想走、走,只想奔向那個遠途……

我與柺子四哥分別時並沒有提到外祖父和他的紅馬。因為在他來說,任何一次遠行都不需要理由。他點點頭

“早些走吧。早走早回。”

當然。就是這個春天,不僅是鼓額,而是我們大家被深深地傷害了。我們的葡萄園在一滴滴汗汁中澆灌起來,每一條藤蔓都印遍了溫熱的指紋。眼見火熱的夏天就要來臨,葡萄串穗一天天脹大,它們像飽滿的『乳』房一樣等待著哺育……我告訴肖瀟我要趕在葡萄收穫的季節歸來。“我覺得你有什麼要緊的事情。”她看著我。我點點頭“是的,比任何事情都要緊……”

我從茅屋裡拽出那個令人厭棄的大背囊——它鼓鼓的,因為裡面除了簡單的洗漱用具之外,還有一個小小的單人簡易帳篷,它們平時就一直塞在背囊裡……跨出葡萄園時,最後一眼看到的是鼓額。這個時刻我心裡更加明白今後我的遠行將一直伴隨著尋找和復仇——為了葡萄園,也為了一個貧窮無告的少女。柺子四哥站在園邊,他用目光送我遠行,肩上是那杆威力十足的土槍。

當車子途經東部小城的時候,我想起了武早。但躊躇了一下,還是沒有停留。灼熱的腳板已經不能停止,任何耽擱都讓人不能容忍。我走開,我繞開,我想一步跨入那座大山……經過一個冬春的折磨,我消瘦了許多。病後我恢復得很慢,卻又要在旅途上迎來炎熱的七月。整個東部那麼幹燥,地上的玉米苗蔫了,花生棵也蔫了。在城市與城市之間、鄉村與鄉村之間的空地上,已經很少看到綠蓬蓬的莊稼。乾旱折磨著這麼大一片田野,到處土地龜裂,渠水乾涸,平原上的河流差不多都變成了可憐巴巴的小溪,有的地方連小溪也停止了流動。河堤內是一片黑『色』的淤泥,淤泥上就是一些像人工畫出的那樣的裂紋。一些孩子正把黑泥翻過來,從裡面掘出泥鰍。他們把泥鰍穿在了柳條上,弄成一串一串。泥鰍的血順著柳條滴下來,滴在他們的手上、胳膊上。他們在乾枯的河底仰天呼叫,像是做著什麼祈禱儀式。

直到走開很遠,一群孩子仰天長叫的樣子還留在我的腦海裡,使我久久不快。

由東向西地勢逐漸加高。火車跑了一天一夜,穿過一片澙湖平原,然後進入了石英石、正長巖和長石斑岩構成的山嶺。這一條路我是何等熟悉。我多次穿越的這些山峰都是東北西南走向,最高的那一座就是界河與蘆青河之間的分水嶺。兩條河都注入渤海灣,流經了寬闊的谷地。蒼蒼大山是它們的源頭,那些大山的皺褶裡有密密細流,織成無數水汊,又在山麓西南交匯。界河與蘆青河平行跋涉了很遠才分手界河獨自向東,匆匆流過了澙湖平原;而蘆青河在丘陵間一直向北,奔波了一百多公里才抵達自己的目的地。它一路繞來繞去的這些山嶺最高的只有二百多米——上面佈滿了螺殼化石……

火車穿過一條黑黑的隧道。這時總有一種不可抑制的恐懼襲上心頭。火車吭吭哧哧,那憋悶的聲音在石壁上出陣陣迴響——朦朧中一陣閃亮,火車駛入藍野。

傍晚,我在一個簡陋的小站下了車。這裡有不少人在為自己的旅店招攬顧客。迎面是各種各樣的牌子,上面寫著誘人的字眼。牌子上全是慷慨的許諾,是騙人的把戲隨他們走去,會現那種破爛地方與牲口棚差不多,睡床滿是跳蚤,沒有自來水,也沒有便所。半夜裡你還會被奇怪的吵鬧聲給驚醒。好在這些我早已習以為常了。我知道人在旅途上什麼事情都會遇到。

招徠顧客的大部分是年輕姑娘。她們穿得極為單薄,短裙,濃濃的胭脂,耳環,張大血紅的嘴唇向你保證,讓你到她們店裡去度過一個“愉快的夜晚”。我不需要這樣的夜晚。我這個滿臉胡茬的男人已經被原野上的風吹得渾身黑,走起路來咚咚響,像一個打掃煙囪的清潔工。那些閃閃跳跳的霓虹燈,在我看來就像一堆剖出的魚下水。

拉客的女孩們瞥瞥我,興味索然。她們極力掩藏著滿腹淒涼,令人憐憫。天離徹底黑下來還有一段時間,我只想快些走開,走出這骯髒擁擠的街巷和密密的人流。我差不多來不及辨析一下方位就往前追趕,專往人影稀疏的地方『插』腳。很快,我看到了灰濛濛的原野、遠處起起伏伏的坡地、上面的一層綠草和灌木、剛長成不高的莊稼,這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這是鎮子四周的一片田野,差不多已被人們拋棄了。與街巷上的嘈雜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這裡的荒蕪和沉寂。土地有的被耕播過,有的已經不知閒置了多久,上面長滿了藎草、細柄草、白茅,最多的是莎草;靠近乾涸溝渠的地方,狼尾草長得又高又密。一兩叢灌木棵子點綴著荒地,它們是杞柳或羅布麻、垂絲衛矛等。溝渠底部長滿了褐穗莎草和由於乾旱變得瘦小的蓼科植物。一株長得又直又高的小葉楊正歪向鎮子的方向,好像在遙望那裡熱烈而又荒唐的夜晚。這兒沒有鳴叫的生物,甚至看不到一隻鳥或奔跑的兔子。

我的遠行總是這樣先乘車向著一個方向猛馳,穿越密集的城鎮,而後則是全新的泥土、稼禾,是一望無邊的原野或山嶺疊嶂的景象。我像逃離一個險境一樣躥出,然後就是“到站了”——我的雙腳落在了熟悉的野地上……那麼眼下呢?我是誰?我在哪裡?熱風撲面,太陽正迎著我的視線,變得又紅又大,散出烤人的熱力,貼緊了地表。我被它直盯盯地『逼』視著,不免有了小小的惶悚。這會兒我彷彿被一輛飛馳的車子從懵懂中拖出,在暮『色』裡打了個愣怔我剛剛逃出的是自己的園林,這會兒站在了異鄉的荒野中。

我好像在狂奔中錯過了什麼至為重要的地方。它是什麼?想得頭疼也沒有記起。重要的是沒有滯留。在車上度過了多長時間?不知道。渾渾的感覺瀰漫了全部思路,我只是尋到了久違的興奮。有時對於生命來說,曠野就是一切。曠野解放了人的眼睛、四肢,更有人的心。人應該有野心,原野之心。重新開始移步時我想好好計劃一下吧,記住你要尋的人與事——你為何急切狂奔,為何怦怦心跳?你的原野之心今天要一絲一絲收束、一點一點舒展……

我緊靠著一叢灌木坐下。這是一棵茂盛的野椿樹,一些枝條被碰折了,流出的樹汁出了刺鼻的氣味。植物與動物一樣,有的雖然長得俊模俊樣卻能散出難聞的氣味……記得大學時期的一位朋友她與我在一個晚會上相識,一開始那光潔的額頭和火熱的生氣勃勃的面龐強烈地觸動了我;我甚至現她那比常人稍長一些的內眼角散著特殊的魅力。她柔和而溫存,簡直不像二十左右的少女。有的姑娘就是這樣,容顏美麗『性』格綿軟,有一種少『婦』們才有的火熱和寬容、明瞭事理。她們真是讓人依戀。我那時是一個奔跑了十幾年的山地野孩子,好不容易才戰勝了自己的驚慌失措,只留住了一份流浪漢的狂熱和經驗,『操』著一口『亂』七八糟、起碼是吸收了五六種方言的怪腔跟她搭訕。我們很快就沉入了一場『迷』狂之中——恰恰在這時,我嗅到了一種刺鼻的氣味……我實在沒法忍受。她像一棵野椿樹一樣,只可以讓人退到五米之外欣賞。我嘗試著克服這種氣味帶來的種種障礙,結果還是失敗了……

一陣又一陣刺鼻的氣味飄過來,『逼』迫我不得不離開這棵灌木遠一些。天眼看就要變得烏黑了,我盤算著怎樣把這個夜晚對付下來,以便養足精神趕路。明天是身負背囊邁開大步的日子了,我要一直地走下去——穿過眼前的莽野,就是我要找的那片重重疊疊的大山……

我開啟背囊準備過夜的東西。燒水的小鍋子和茶缸、乾糧與帳篷。我抬起眼睛尋找一汪水、一個可以搭帳篷的地方。我把背囊提到了一叢杞柳旁,它離那叢野椿樹只有十幾米遠。杞柳四周全是藎草,這種可愛的柔軟的草總是給人一種特殊的安逸。在我的出生地,在那個東部平原上,到處都是這種草。水在哪兒?我這時搖一搖水壺,覺它差不多是空的。我後悔跑得太快了,竟然沒有記起在鎮子上把它灌滿。我順著渠畔走了不知多遠,才現了一叢綠蓬蓬的蒲草。我知道它的落腳地一定會有水,即便沒有也可以在地表挖出滲水。我估計得不錯,蒲草根部被一層水掩住,原來它處於兩條走向不同的溝渠的交匯點,這兒形成了一處低窪。水裡有魚或青蛙的躥跳聲,這使我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我蹲下看了一會兒,然後才把水壺灌滿。

火苗兒一明一暗,野地裡燒烤東西的氣味讓人有說不出的興奮。它使我想起了無數次野外奔走的情景,那時也是一個人。這個夜晚多麼愜意。我只有在這個時刻才現自己又回到了一個原來。我明白自己屬於一片無邊無際的野地,我只有與泥地、泥土上滋生的這一切面面相對時,才會感到安逸和愉悅。沉默的夜晚來臨了,我燃起了美麗的篝火,而且只有一個人。這個簡單的事實讓人激動。大概就為了這樣的夜晚,才有許多人——包括奔走一生的父親和外祖父——他們的萬難不辭和歷盡艱辛……

我看著紅『色』的火苗『舔』著鍋子,望著漸漸變得一片灰黑的四周,一顆心噗噗跳動。這個夜晚真像偷來的一樣。我想起了一支歌,它唱“我是一隻狼……”那是一聲聲的低嚎。那種聲音在這個黑夜裡引起了我的共鳴。多少年了,我真的一直像是被催『逼』和追逐,跑得渾身上下汗水淋漓,沒有了一點兒力氣,有時可以說是陷入了完全的絕望。從東部平原開始奔跑,然後又進了南面的大山,再躥入那座城市,最後是慌慌地逃離……最終,我還是在自己的出生地,在那個遲遲現的葡萄園裡得到了稍許喘息。

可是當我漸漸恢復時,這一切就即將過去了,因為那兒最終還是一個無法隱匿的園林。

茫茫荒野是我的歸宿嗎?既然“我是一隻狼……”那麼對於我任何地方都比不上一片荒野。我夢中還有一片高原,那裡會是真正的蒼莽,它將接受一切融解一切嗎?我將在它的懷抱中變成一撮土末,平平淡淡地匯入永恆嗎?

《帳篷之夜》

水開了,我將幾塊乾結的饅頭投進去。隨著一串冒出的水泡,它們很快分解。我用幹樹條做成的筷子在沸水中將它攪開,攪成糊狀。香氣撲鼻而來,但我覺得還缺少點兒什麼。藉著火光四下裡尋找,現了幾棵小薊,水靈靈的,在灌木的蔭護下長得很肥。我把它們揪下,投入鍋中,又撒了一點兒鹽末。沒有比這樣的晚餐再能撩撥胃口的了,這是主食,又是湯菜。我在野外常做這樣的糊糊,這是跟流浪漢們學的。

小薊有點鹼味兒,這使我想起它與東部平原上的有點兒不一樣。我早就注意到同一種植物,生長在不同的地方就會有不盡相似的模樣或氣味。比如我在蘆青河灣看到的東方香蒲,長長的蒲棒像小擀麵杖,葉鞘邊緣的白『色』膜質又寬又亮,基部開裂的抱莖也要比其他地方粗壯得多。流浪漢也是一樣,不同區域的流浪漢除了口音和衣著不同之外,其他方面的差異也會很大。我注意到來自西南方向的流浪漢矮小機靈,而且更為沉默——我記得有一天正在河灣洗澡,突然現了有一個小人兒正在『摸』魚。他穿了一條小得不能再小的短褲,身上白白的,像個輪子一樣在水面上飛旋,每轉一圈兒,手裡都有一條『亂』跳『亂』扭的銀魚給甩到岸上。這簡直是一大奇觀,我一下就給驚呆了!後來我上了岸,專門蹲在那兒看原來他翻身扎猛子時,雙手就飛快『插』入近岸的水草中,旋即把藏在裡面的魚給捉到了。我蹲的地方到處都是奄奄一息的魚兒。這樣待了一會兒他終於爬上岸,讓我得以從近處看著這個來自西南的流浪漢短小精幹,沉默寡言;一旁的一堆破衣服和一卷布袋正好說明了他的身份。

我那一次向他請教捉魚的妙法,他卻蹙蹙鼻子做了個鬼臉。所有的魚都被如數裝入布袋——不過總算慷慨,邀我一起燒魚吃在河岸的一株大楊樹下邊點一堆火,把搓了鹽的魚從嘴巴那兒『插』入一根柳條,然後就在火上不停地轉動。魚燒好了,他又掏出一個黑黑的鍋子,做起了野菜糊糊。他說吃飯沒有“湯糊”可不行。結果他一口氣吃掉了三條半大的魚,還喝了一碗湯糊和半碗燒酒。我問他酒是從哪兒弄來的,他說是“雜爛”東西換的。他掀開了布袋,我於是看到了各種“雜爛東西”鐵絲、破布、煤塊、馬蹄鐵和乾魚……喝過了酒,他的臉『色』開始轉紅了,但仍舊不願說話。不過他後來藉著酒力唱起歌來,聲音忽高忽低、時斷時續;有時並不是唱,而是一種“喃喃自語”,並且越念越快,聲音也越來越低,像唸經似的。那一刻他的頭轉向了西南方向,我想他大概記起了老家吧。我至今仍能想得起他當時的肅穆和憂鬱……

這是我少年時代與另一個年輕流浪漢的交往。那時我還沒有走進南部的大山。

我動手搭帳篷了。這是我用了多年的一架輕便帳篷,它小得只能容下一個人。呂擎和陽子出時曾經借用過它,後來他們有了更好的,就把它還給了我。我把它的脊架慢慢套好,一點點繃緊腳繩。做這些時我甚至有一陣感激,為什麼,說不清。它搭起來了,基部又塞了些茅草,東南方開口,想借那道水渠的豁口收進一些風。展開墊子,它的下面一層是防水膠布,中間有夾層,可以放進一些隔溼保暖的充填物——通常只是裝上臨時找來的乾草。帳篷前邊幾尺遠處就是那堆冒著紅煙的炭火。我看著它,感受著野地裡特有的一絲水汽和涼意。終於聽到了第一聲鳥鳴。是沙錐的聲音。它細小的叫聲讓人想起羞澀的姑娘在生人面前的模樣。它甚至使我想到了這兒離海不遠——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我找出了那幅折舊了的旅行圖,辨析這兒的大致方位。我現這兒離大海的最近距離也有六百多華里。我企圖繼續捕捉那隻沙錐的叫聲,但它飛遠了。後來我又聽到了大山雀的鳴叫,而且不止一隻;再後來又是某種四蹄小動物的奔跑它們小心翼翼地接近燃火的地方,可能是炊煙引起了它們的好奇吧。仰起臉,馬上看到了一天的星星——像被水洗過一樣,晶瑩溼潤地綴在夜幕上。我不知多長時間沒看到這樣的夜空了,它當然不在那個城市,也不在東部平原,而只存在於陌生的旅途上。我的夜晚哪,我一生追逐和尋求的野地的夜晚啊,你總像獨自等待……

我突然明白了剛才那種感激的心情從何而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